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27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杜克大學的科學家研制出了一種新型納米結構,其具有降低手機、電子閱讀器和iPad等顯示器制造成本的潛力,亦能幫助科學家構建可折疊的電子產品并提升太陽能電池的性能,目前已進入商業制造階段。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先進材料》網絡版上。
該校的化學家本·威利及其學生亞倫·萊斯梅爾開發出的這種新技術可在水中“管理”銅原子,并形成長而薄但不聚集凝結分布的納米線。這種納米線隨后可轉變成透明的導電薄膜,覆蓋于玻璃或塑料之上。這項新的研究表明,銅納米線薄膜與目前用于電子設備和太陽能電池上的薄膜具有相同的特性,但制造成本卻可顯著降低。
目前連接電子屏幕像素的薄膜是由銦錫氧化物(ITO)制成的,其透明程度很高,對于信息也具有良好的傳導性。但ITO薄膜必須通過蒸汽沉積,這個過程十分緩慢,而且含有ITO的設備很容易裂開。此外,銦也是一種昂貴的稀土元素,每千克的價格高達800美元左右。“這些問題都促使全球的科學家盡力尋找更加經濟的材料,如同油墨一般,能更快速地鍍在或印刷在所需的材料表面,形成低成本的透明導電薄膜。”威利說。
ITO薄膜的替代方法之一是使用含銀納米線的油墨。今年,第一款屏幕由銀納米線制成的手機將會面市。但銀與銦類似,仍然十分昂貴,每千克價格可達1400美元。而相比之下,銅的含量十分豐富,可比銦或者銀充足一千余倍,價格也要便宜大概100倍,每千克僅為9美元。
2010年,威利帶領的研究團隊已經表示,有可能研制出能夠覆蓋在玻璃上的銅納米線層,從而形成透明的導電薄膜。但由于銅納米線經常聚集在一起,當時制成的薄膜性能還未達到實際應用的標準,而此次采用的新方法則解決了這一難題。
研究小組制成的銅納米線還在彎折次數上有了較大突破,在來回彎曲1000次以后,其仍能保持傳導性和形狀。與此相比,ITO薄膜的傳導性和結構在幾次彎折后就會損壞。
目前威利參與創建的“納米熔爐”公司已開始制造可商業應用的銅納米線,訂單狀況十分火爆。他表示,柔性銅納米線低成本、高效能的特性,使其成了下一代顯示器和太陽能電池的自然選擇。隨著此項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的顯示器將更加輕薄、可靠,太陽能也將比化石燃料等更具競爭力。
意大利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一種新技術,能從廢棄的太陽能電池板中回收銀,回收率高達98%。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環境技術與創新》雜志。為應對氣候變化,科學家正大力推廣和采用包括太陽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以替......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楊上峰團隊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傳統(n-i-p)結構的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實現了26.1%的光電轉換效率,第三方機構認證效率為25.8%,為目前n-i-p結構......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首創一種手性構型的界面微結構,用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創新界面概念大幅度提高了電池的可靠性和光電轉換效率,有助于加速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進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
西湖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王睿實驗室研發出一種基于芘的共軛母核新分子(Py3)的新型空穴選擇接觸結構,用作倒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空穴傳輸層,在不犧牲器件效率的前提下,能夠大幅度提升鈣鈦礦電池器件的穩定性......
近日,香港科技大學(簡稱“港科大”)化學與生物工程系副教授周圓圓團隊的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能源》。研究團隊發現,鈣鈦礦薄膜的晶粒底部廣泛存在表面內凹的結構,并揭示了這種結構對于鈣鈦礦薄膜性能和可靠性......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周惠瓊等在Dion-Jacobson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材料設計與穩定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該研究合成設計了系列具有層間輕微位移的Dion-Jacobson型鈣鈦礦......
有機太陽能電池作為新興的可再生清潔能源,具有質輕、柔性、可大面積印刷等優勢。目前,得益于新材料的出現,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已突破19%。然而,若要突破20%的光電轉換效率瓶頸,并實現有序的分子......
當地時間13日,《科學》雜志封面發表一項來自美國萊斯大學的研究成果,介紹了一種將甲脒碘基鈣鈦礦(FAPbI3)合成為超穩定、高品質光伏薄膜的方法。在85℃的溫度下,經過1000多個小時運行,FAPbI......
礦物樣品。圖片來源:杰夫·菲特洛/萊斯大學當地時間13日,《科學》雜志封面發表一項來自美國萊斯大學的研究成果,介紹了一種將甲脒碘基鈣鈦礦(FAPbI3)合成為超穩定、高品質光伏薄膜的方法。在85℃的溫......
近年來,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引起獨特的優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包西昌帶領著先進有機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組,有效地提高了亞晶相的分子間作用強度和有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