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8-12 17:24 原文鏈接: 鋰電池/燃料/鋁空氣電池車難敵混合動力汽車?

      被特斯拉奉為圭臬的鋰電池,最近似乎有跌下神壇的趨勢,燃料電池車集體發力,給電動車中的坦克車Model S(電池足有大半噸重)帶來了壓力,新近爆出的鋁-空氣電池,號稱續航上千公里,不但一舉解決電動車的最痛點續航里程的問題,也會徹底改變陸地交通工具的出行狀態。那么還在實驗室里的不知何時能行駛在路面的鋁-空氣電池真的是解決EV最后N公里的最佳方案嗎?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車開沒電了,充電樁還沒找到。這是現階段所有電動車面臨的最嚴重問題,卻又恰恰是最復雜,最難一蹴而就的問題。那么在不能實現隨處充電的情況下,電動車的續航就成為了焦點,只要電池能至少撐足夠的行駛里程(包括城市內日常生活和假期出行),那么隨處充電就變得不那么迫切,這也是續航400公里的Tesla Model S能夠拜官封侯的關鍵。

      純電還是混動?

      是的,特斯拉的成績,與動輒上千公里續航的鋁-空氣電池比起來就寒磣多了,不過一千公里以上的續航,早就可以在混合動力車上實現了。想起來那句“拼的不是誰的四驅牛,而是一千公里不加油”的廣告語了嗎?在保證汽車的性能和體驗沒有大幅妥協的情況下,現在的油電混動車已經能輕松達到千公里量級的續航了。

      事實上,奧迪、寶馬、及國內的比亞迪等都在很早就在各個級別的平臺上推出了油電混動的hybrid車型,這類車現在的平均價格,已經很接近純汽油版,但是其上裝配的輔助電機、動力回收等系統卻能使綜合油耗平均降低一倍左右(雷克薩斯ES300h百公里油耗5.4L,奧迪Q5 Hybrid百公里油耗7.4L,比亞迪唐百公里官方油耗2.5L。恩,比亞迪混動系列在這個官方數據上的貢獻很大)。

      在隨處可以加油的今天,你說純電動車的解決方案和混動的解決方案,哪個更成熟?

      陳拯民博士提出了一套模擬阿特金森工況的發動機+輔助電動機的高級油電混動方案,區別于電用完了換油或者油燒完了用電的簡單油電混動,這套混動方案兼顧了加速性能和節油效果,真正做到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相比一般內燃機,阿特金森發動機能夠實現做功行程比壓縮行程長,有效地利用燃燒后廢氣殘存的高壓,所以燃油效率比傳統發動機更高一些。也就是說,阿特金森發動機的優點是更加節油。

      有優點就有缺點,阿特金森發動機雖然節油,但是加速時扭矩實在差強人意,翻譯成普通話,就是跑起來太“肉”,這種性能當然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所以阿特金森發動機并沒有普及開來。

      模擬阿特金森工況,是由于阿特金森發動機發明的時候的機械結構非常復雜,難以應用到家用級別汽車。但是現在的技術,通過使用氣門相位調節器延遲氣門關閉,從而模擬出阿特金森的工況,達到省油的目的。這也就是模擬阿特金森工況發動機。

      現在大家應該看明白了,阿特金森發動機已經克服了結構復雜的缺點,那么電動機,就是用來克服扭矩不足的缺點,實現節油又強勁的完美體驗。

      我們把汽車的工作狀態簡單分為加速、巡航(勻速)、制動(減速)三種狀態的話,在加速過程中,電動機提供不遜于傳統內燃機的扭矩,彌補模擬阿特金森工況發動機的扭矩缺陷;巡航狀態下,模擬阿特金森工況的內燃機可以在提供高轉速的情況下節約更多燃油;而在制動時,動力回收系統可將降低轉速是產生的能量回收轉化成為電能儲存起來,為電動機供能,進一步實現節油的目的。整個過程都是由電子系統控制,你要做的只是踩下油門或剎車。

      這個時候你會驚奇的發現,你并不需要在乎車里裝的是鋰電池,燃料電池或者高大上的鋁-空氣電池,只要電動機能提供足夠的功率(這是一定沒問題的),世界就變得美好了。

      真正的殺手锏

      現在知道模擬阿特金森工況發動機加電動機的殺手锏是什么了吧?錯!模擬阿特金森工況發動機加電動機真正的殺手锏并不是節油無極限,而是它真的喝油!比起抱著屠龍刀找龍的逗比,讓馬在草原上跑才是正常人該干的事情吧?現在的情況下,充電標準各自為政,地方保護歧視嚴重,EV真的想說愛你不容易。作為一輛不是用來耍帥把妹的車,上的了班出的去門才是王道,同時還不用計算發改委的油價調整,再不滿足就該賜一丈紅了。

    相關文章

    均質化正極材料實現全固態鋰電池重要突破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手機電池不僅更安全、體積更小,而且充電一次可以用更久,那該多好!最近,科學家們在電池技術方面取得了一項重大突破,這可能會讓這樣的夢想成為現實。你可能聽說過手機、電腦和其他電子設備中使......

    新材料讓鋰金屬電池實現超長循環壽命

    在新能源材料領域,如何實現更高能量密度、更安全、更持久的鋰金屬電池,一直是科研界的一大難題。記者9月6日從云南大學獲悉,該校材料與能源學院的郭洪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新型酰氨基功能化聚合物電解質,為鋰金屬......

    我科學家研制出離子管理膜

    記者王冰雅、尚杰5日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和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相關團隊合作,利用離子徑跡技術研制出一種面向無枝晶鋰金屬陽極的離子管理膜,為多功能電池隔膜的設計和研制,......

    微波輻射方法提供新解決方案,鋰離子電池回收技術瓶頸獲突破

    發表在29日《高級功能材料》雜志上的一項最新研究中,美國萊斯大學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使用微波輻射和易于生物降解的溶劑進行選擇性鋰回收的快速、高效且環保的方法。研究結果顯示,新工藝可以在短短30秒內回收廢......

    北大深研院新材料學院潘鋒/李舜寧團隊運用圖論和AI發現了新型固態鋰電池快離子導體膜材料

    固態鋰電池正逐漸成為推動鋰電池性能提升的研究熱點。相較于傳統的液態鋰電池,固態鋰電池的關鍵技術挑戰在于開發具有高性能的固態鋰離子導體隔膜。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團隊致力于AI4S和材料......

    長時儲能需求顯現鋰電池龍頭紛紛加碼布局

    一邊是價格探底,一邊是裝機量保持增長,2024年上半年,儲能企業在“冰火兩重天”的競爭格局下,不斷尋找新機會。6月25日,在夏季達沃斯論壇現場,寧德時代董事長兼CEO曾毓群回應公司號召員工“奮斗一百天......

    金屬所等揭示全固態鋰電正極材料原子尺度失效機制

    全固態鋰電池具備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的特點,有望成為超越傳統液態鋰離子電池的下一代電池技術。而電極材料(包括正極和負極)與固態電解質的界面不穩定性阻礙了固態電池的發展。因此,探討正極/固態電解質界面不......

    一場技術革命正在上演,誰將“接棒”鋰電池?

    在澳大利亞雅拉山谷中,一場電池技術革命正悄然上演。這里,鈉離子電池為住宅樓和商業企業提供穩定的電力支持,邁出可持續電池應用的重要一步。鋰電池幾乎憑借一己之力成為影響人們生活最廣泛、最深遠的科技之一,但......

    工信部:今年前4月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保持增長態勢

    工信部7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2024年1-4月全國鋰離子電池行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24年1-4月,我國鋰離子電池(下稱“鋰電池”)產業保持增長態勢。根據鋰電池行業規范公告企業信息和行業協會測算,1......

    “防護衣”保障鋰電池79℃低溫環境高效放電

    記者23日從清華大學獲悉,該校化學工程系劉凱課題組摒棄傳統電解液設計方式,研發出電場輔助超分子自組裝層技術。該技術仿佛給鋰電池穿上一個穿脫自如的智能防護衣,有望解決電動車冬季“趴窩”問題。相關研究成果......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