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5-28 11:13 原文鏈接: “鎘大米”引發農業污染思考進口大米不是出路

      近期,湖南大米因含鎘量超標問題再次成為全國公眾關注的焦點。廣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近日公布了2013年抽檢發現的126批次鎘超標大米,其中確定由湖南廠家生產的多達68批次(多批次散裝米產地不明)。而這已經不是湖南大米第一次被檢出鎘超標,“鎘大米”危機瞬間席卷全國,各地紛紛抽檢自查。25日,湖南食安辦首度回應稱,湖南省絕大部分糧食及加工產品是安全的。

      “鎘”污染從何來

      5月23日,廣東省食安辦共收到10個地市上報大米鎘含量抽檢數據,共抽檢大米2208批次,共檢出鎘超標大米120批次。而從今年2月至今,廣東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陸續曝光部分流入市場的鎘超標大米,來源于湖南益陽、攸縣等地。

      在不合格名單中,超標最嚴重的是由清遠市清城區石角糧食管理所糧食加工廠生產的連州油粘米,接近標準值的6倍,每公斤含鎘量達1.12毫克(標準值為不超過0.2毫克)。茂名市、潮州市全部合格。

      據悉,鎘元素是一種有光澤銀白色重金屬,鎘不是人體必需物質,對人體有百害而無一利。而稻田的鎘污染主要來自常年的灌溉用水,而水中之鎘來自鉛、鋅、金等有色金屬的開采、冶煉過程。

      鎘污染的來源在我國有多種渠道,灌溉水污染絕對算是最具威脅的一種,其殺傷范圍和力度都不可小覷。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定寰27日在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專訪時就表示,鎘和大米的淵源很深,水稻很容易吸附鎘污染這樣的重金屬,可能有些地方,本身化肥用得很少,也沒有礦,但是如果上游的水污染了,下游的水稻也會引起污染。

      此外,胡定寰還指出,采礦業也是農業污染的一個重要渠道,有專家在湖南一個礦區進行了長期的健康的調查研究,他們發現農民的血液當中有一些重金屬存在。不僅如此,由于采礦釋放出的有害物質會深入空氣和水流,污染土地及農作物。

      其次,鎘也存在于一些化學肥料中,特別是磷肥當中是有比較大的含量,如果過度地使用磷肥,這個磷肥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消化以后,很多東西就會被吸附到大米當中去。可見,鎘污染歸根到底還是源自工業制造,只有找到源頭,才能根治并采取切實的防護措施。

      進口大米不是出路

      據《北京青年報》27日報道,針對近期外地省份曝出大米鎘超標事件,北京市食品辦對大米開展重金屬風險監測。26日公布的大米風險監測結果顯示:抽檢的102個大米樣本未發現鉛、鎘、汞、砷、鉻等五類重金屬超標現象。

      可見,鎘大米污染并沒有涉及北京地區,但不可否認的是,“鎘大米”事件引發的質疑和恐慌絕不僅限于涉事地區,如果輕視了事件的影響甚至處理不當,任何食品的安全問題都可能引發消費者的長期抵制。

      畢竟“民以食為天”,些許的懷疑就足以構成消費者不再購買的理由。據《南方日報》27日報道,記者26日走訪廣州各大糧油批發市場,發現被爆鎘超標的湖南大米、江西大米等難尋蹤影,相反生長于北方的東北大米等受到市民追捧。

      廣東省最大的糧油市場三眼橋市場的相關負責人稱,目前東北米銷量劇增,廣州不少大米批發商組團到三眼橋市場采購。同時,越南和巴基斯坦白米的進口數量大增,不少檔主反映,“進口大米的市場美譽度高很多,銷售起來有保障,最近兩個月進貨多了10多噸”。

      盡管作為農作物的大米,不可能像奶粉一樣,因為食品安全問題就完全改變了市場格局,讓進口產品充斥。但是,消費者日益挑剔的眼光,以及對產品產地、質量安全等方面要求的提高,由此轉向青睞進口大米也并非沒有可能。

      對于進口大米的問題,胡定寰抱有謹慎的態度,他對中新網財經頻道指出,因為國際的食品安全問題,我們國家要保證我們90%以上的糧食自己生產,我不主張中國大量進口大米,這一點我們應該從長期的戰略考慮。

    相關文章

    校園食堂除“三害”浙江金華有妙招

    春季氣溫回暖,又到了鼠類、蟑螂、蒼蠅等害蟲危害食堂食品安全的活躍時節,校園食堂除“三害”——生物防治這一校園食品安全的難點問題也擺到了監管面前。為徹底解決鼠患等有害生物侵入校園食堂問題,近期浙江省金華......

    生態環境部:1月全國339個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8.5%

    2月22日,生態環境部向媒體公布了2024年1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總體情況1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8.5%,同比上升4.2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春節期間食品安全專項抽檢情況的通告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春節節日市場食品安全專項監督抽檢,采取現場抽樣和網絡抽樣方式在全國隨機抽取樣品1500批次,檢出14批次樣品不合格。對抽檢發現的不合格食品,有關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已組織開展核查處置......

    河南重點實施十大工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

    日前,河南省召開2024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總結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分析當前形勢,安排部署2024年重點任務。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哲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指出,過去一年,全省......

    2050年全球缺水將額外影響30億人

    荷蘭科學家研究顯示,到2050年,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次盆地預計將嚴重缺乏清潔水源,或使額外30億人受到影響。中國南部、歐洲中部、北美和非洲的許多次盆地由于氮污染水平很高,預計會成為水資源短缺的熱點地區。......

    Nature|二氧化碳去除技術不是當前的氣候解決方案

    主要內容二氧化碳去除技術(CarbonDioxideRemoval,CDR)將“凈”變為“凈零排放”。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評估,所有將全球變暖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2℃......

    新污染物管控:進展顯著短板仍存

    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全面淘汰短鏈氯化石蠟等8種類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的生產、加工使用和進出口,這是首批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印發后取得的重要進展。相關企業、協會、生態環境部門目前正在全面推進新污染物的管......

    生態環境部通報11月和1—11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生態環境部今日向媒體通報了2023年11月和1—11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一、總體情況11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2.5%,同比上升0.6個百分點,較2019年同期......

    又出事!福島第一核電站一工人遭放射性物質污染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東京電力公司11日發布消息稱,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內進行廢爐作業的一名工人面部受到放射性物質污染。內照射即人通過呼吸或其他方式令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物質進入身體,射線會在人體內部直接作......

    生態環境部:公開征求涉鉈污染源的一項征求意見稿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公開征求《涉鉈污染源污染隱患排查治理技術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為貫徹落實《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控的意見》,進一步加強......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