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9-11 09:55 原文鏈接: 長春應化所:時代引領,趟出應化新路

     建立在長春高新北區的囊體材料加工基地

    2008年開始,二氧化碳基聚氨酯研究在長春應化所啟動。經過5年時間探索,研究成果走向中試,并于今年開始工業放大。

    二氧化碳基聚氨酯研究的推進,只是十年間長春應化所眾多項目當中的一個,但卻是長春應化所這十年不平凡歷程的縮影。

    變革,進步。十年間,在變革中發展的長春應化所,在以往研究、探索的基礎上,向著更深、更廣層次邁進……

    新布局:為需求而變

    二氧化碳基聚氨酯產業化技術,是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十三五”規劃中三個重大突破之一。這一領域在長春應化所的布局發展,也反映了近十年間研究所重點發展方向的調整與變化。

    這種轉變,在長春應化所“十二五”“十三五”規劃中便能尋到蹤跡。

    “十二五”期間,長春應化所聚焦先進材料與先進制造,形成了以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稀土化學與物理、電分析化學為主學科支撐,以高分子和稀土材料為發展主線的發展格局。

    就在那5年間,世界規模最大的萬噸級二氧化碳基聚合物生產線和我國第一條聚乳酸樹脂生產線,領跑國內外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發展。不僅如此,非線性流變學理論的新視角、攻克稀土雜化發光材料穩定性差難題等一系列基礎研究成果,也為長春應化所的基礎前沿研究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既有的堅實基礎,讓長春應化所行至“十三五”這一深化科技改革的重要歷史節點,邁出了更加堅實的步伐。

    面對國內外競爭局勢以及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安立佳院士為首的長春應化所領導班子著力強化戰略導向和目標引領,不斷優化調整研究所的科技戰略布局,在原有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稀土化學與物理、電分析化學三大優勢學科的支撐下,以先進材料與制造為核心領域,同時將優勢的研究方向聚焦于基礎材料和基礎工藝的開拓,以及生態與環境、人口健康等領域的拓展。

    此時的長春應化所,目標更加聚焦。

    圍繞制造業轉型升級,先進材料與制造領域的學科部署自成體系;為滿足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重大需求,生態與環境領域的研究部署目的清晰;為滿足大眾的健康需求,在人口健康領域不斷突破。

    談到這些變化,當前主持長春應化所全面工作的副所長楊小牛稱:“我們希望在創新鏈突破關鍵技術,并向產業化推進,實現科技成果梯次接續。”

    學科引領,服務經濟民生、服務國家需求,打通從基礎到產業創新鏈條的長春應化所,在幾十年經驗沉淀中煥發出新的活力與朝氣。在2014年中科院組織的國際專家診斷評估中,長春應化所參評的高分子化學與物理、電分析化學、稀土化學與物理三大主學科均被評為國際一流;在2018年3月,科睿唯安發布的ESI數據中,長春應化所 “化學”和“材料科學”兩個學科進入到ESI全球前1‰行列。

    重改革: 趟出一條應化路

    記者到長春應化所采訪時,特色所改革成果檢驗在即。對于進入特色所試點3年來的成績,長春應化所要交出一份自己的答卷。

    對于一個全新的體制機制,或許沒有人十分明晰,特色所一定是什么樣的輪廓與架構,但對于長春應化所而言,這份答卷一定具有鮮明的長春應化所烙印。

    長春應化所順應時代要求所做的變革,與中科院的改革一脈相承,也在院改革的基礎上銳意進取。

    2015年5月,長春應化所的名字出現在了中科院首批特色所試點建設單位的名單中。作為一所有特色的科研院所,如何在特色所的摸索中趟出一條具有長春應化所風格的路,也成了此時長春應化所的重要任務之一。

    “在‘特色’和產出上下功夫”,這是長春應化所領導班子在特色所摸索中的核心理念。在這種理念的支持下,“五大服務項目”均建成了產業化示范基地,特色方向任務集中度從82.3%增長到87.3%,A類人才集中度從77.1%增長到81.8%,對外競爭經費集中度從80.8%增長到88.6%,經費增長率達61.58%,全所60%以上的科研力量積聚到國民經濟主戰場,人才與平臺的創新活力得到了充分釋放。

    記者采訪期間發現,所里的科研人員常常輾轉在研究所與產業化基地之間,而這樣的產業化基地,有在長春高新區建設的“吉林省化工新材料重大科技創新基地”,也有與山東、浙江等不同省份合作落地的高技術企業。

    研究所無疑是科研人員進攻科學前沿問題的戰場,但瞄準應用、瞄準國計民生的他們,在中試平臺和企業合作中開辟了第二戰場。在這個戰場,他們將實驗室的成果中試放大、產業化形成產品,并最終悄然影響著人們的工作與生活。

    如果追溯取得這些成績背后的動力,少不了特色所在體制機制上的創新舉措的支撐。

    由所長辦公會總體把握,3個科研處組織推進,并最終讓領銜科學家具體負責,這樣的制度,讓科研人員有了充分探索、試驗的自主權,而傳統的管理、職能部門,則退到幕后作為科研人員攻堅克難的“消防員”。

    謀發展:讓知識延伸出去

    如果回顧這十年間長春應化所的發展脈絡,難以盡數的基礎科研、轉化的成果足以令人眼花繚亂。

    但當看到秸稈利用、醫療器械材料的研發等新發展方向,長春應化所發展路徑中的一個重要指向就會變得清晰——為生態環保事業服務、為人民健康謀福祉。

    楊小牛說:“長春應化所這么多年來,一直本著我們的學科建設,并通過學科建設來推動科技產出。”

    在這樣的學科建設中,長春應化所既繼承了既有的科研底蘊,又在新時代的需求下,為后續的年輕人才開辟了一個個新領域、新戰場。

    正如研究員劉俊談到自己從長春應化所前輩所繼承的精神時所說,應化人的傳統,“就是要做新的研究”。

    只是,一個個新領域的開拓并非終點,對長春應化所而言,每個新學科的建立、新領域的拓展,都是為了將知識延伸至應用,將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在學科建設當中,要培養人才,要在科學上有所貢獻,但更重要的是繼續把我們的知識往應用上延伸,將我們的成果寫在祖國的大地上,促進國民經濟主戰場建設。”楊小牛說。

    為新需求而變、尊重公共項目、強調改革創新,在過去這十年間,長春應化所一直在變化中布局學科、尋找突破。

    但萬變中也有不變,那就是對前輩傳承的尊重與堅守。“沒有前輩數十年努力打下的基礎,我們也不會有今天成果集中爆發的收獲期。”楊小牛說。

    未來,楊小牛也在構思如何更好地發揮長春應化所的優勢,在新時代讓這所擁有70年根基的老所煥發出更奪目的光彩……


    相關文章

    深挖科技信息富礦,河南濮陽有妙招

    剛剛過去的“十三五”,河南省濮陽市科技創新工作交出了一份靚麗答卷。近日,濮陽市科技局黨組書記雷燈照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與他們長期重視科技創新與創新服務,持續實施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工程分不開。科技信息是重......

    清華開辦“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包含了這些成果

    3月9日下午,行健不息——清華大學“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清華大學開幕。該展覽展出了“十三五”期間清華大學涌現出的38項創新成果,涵蓋新型能源、基礎物理、生命健康、地學環境、冬奧專項、公共安全、機械......

    “十三五”儀器專項申報情況——中篇

    前篇主要匯總了“十三五”前期“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理想情況,本文主要包括了“十三五”中期立項情況。2018年“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擬立項情況: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項目牽頭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

    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

    3月4日12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據張業遂介紹,本次大會5日上午開幕,11日上午閉幕,會期6天半......

    “十三五”,科技強,國家強!

    天和飛天、“奮斗者”號入海、北斗衛星組網、時速600公里磁浮列車成功下線……你是否熟悉這些大國重器?你是否記得那讓人心潮澎湃的一幕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

    “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看科技如何改變生活

    近期,正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的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吸引著公眾的目光。數千項“十三五”期間重大科技成果集結于此,彰顯科技讓生活更美好的無窮魅力,盡展創新促進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強勁脈動。科技部統計數......

    王志剛:“十三五”期間我國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增長1倍

    2月26日,在今年兩會到來之際,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面支撐新發展格局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會上表示,“十三五”以來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5年......

    國內每萬人口發明ZL達15.8件

    1月21日,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舉行。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圓滿完成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和“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

    2020年在學研究生總規模將達300萬人

    ‘十三五’規劃提出,期末千人注冊研究生數達到2人,目前已超過2人;在學研究生總規模達到290萬人,今年將達到300萬人;專業學位碩士招生占比達到60%左右,目前已經超過了60%。‘十三五’期間授予博士......

    每畝節肥40元以上?這項輪作高效施肥技術獲ZL

    日前,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牽頭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華北平原小麥-玉米輪作區高效施肥技術研究與示范”經過5年的科學研究,已按期超額完成并通過驗收,該課題成果可使每畝農田......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