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一長沙18號工廠裝配中心,大到72米長的臂架,小到2毫米的螺絲等,全由機器人自動化裝配完成;在長沙一些路段,市民輕點手機約來的自動駕駛出租車一路“乖巧”地減速剎車、“禮貌”避讓行人;借助人工智能醫學影像分析等技術,短短一上午,身處長沙的幾位眼科專家指導數百公里外的幾家基層醫院完成500名當地居民的眼病篩查......以往科幻電影中出現的類似場景,正在中部省會城市長沙不斷真實上演。
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技術。因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不俗表現,繼去年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后,長沙近日又獲工信部支持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站上新的風口,長沙正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千行百業,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制造強國中展現更大擔當與作為。
“地基”已然成型
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是中國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相較以往入列城市多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身處內陸的長沙此番憑何脫穎而出?
厚實的經濟基礎和豐富的科教資源,為長沙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融合應用提供了肥沃土壤。延續去年地區生產總值站上1.3萬億元新臺階的良好勢頭,長沙今年又實現前三季度GDP首破萬億元大關,同期數字經濟總量近4000億元,躋身數字經濟新一線城市。
科教資源方面,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人工智能領域10余名院士、2萬余名科研人員、3.5萬余名在校大學生、萬余名研究生,近20家從事人工智能技術和裝備研發應用的科研院所等,成為長沙城市創新力的不竭源泉。
入列“人工智能”國家隊,本身就是對一座城市人工智能產業基礎的肯定。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戰略機遇期”,長沙前瞻性地加強人工智能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早在2018年就將人工智能及機器人作為全市22條產業鏈之一重點推進,不僅設立專門部門規劃指導產業發展,還出臺了多項政策,將“三智一芯”作為重點方向重點推進。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長沙人工智能產業領域共有核心和相關企業2400家,核心產業規模達120億元,構建起覆蓋人工智能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
算法、算力和數據作為人工智能產業的底層支撐,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引擎。長沙在先進計算與人工智能領域優勢突出,擁有高性能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國家基礎科學中心等創新平臺,誕生了問鼎世界超級計算機性能之首的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形成了以飛騰、鯤鵬CPU、麒麟操作系統為核心的“兩芯一生態”計算體系。
場景落地“有聲”
當前,人工智能已進入深度應用、賦能百業的新階段,場景化落地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在長沙,從“聰明”的車駛上“智慧”的路,到“眼疾手快會思考”的燈塔工廠,再到招手即停、即買即走的無人駕駛移動零售車等,人工智能在工業、交通、醫療、教育等行業領域融合應用不斷深化,有力推動了傳統行業領域的智能化升級,同時也給民眾生活帶來諸多便利。
通過手機一鍵下單,一輛科技感十足的自動駕駛出租車很快抵達乘客指定地點,行車途中靈活平穩地拐彎、避障,幾乎無需安全員干預。今年7月底,由湖南阿波羅智行運營的百度蘿卜快跑自動駕駛車隊在湘江新區面向公眾提供收費服務,由此拉開長沙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帷幕。
阿波羅智行副總經理黃先勝介紹,自示范運營以來,目前蘿卜快跑已完成訂單1萬多單,在長沙自動駕駛里程超百萬公里,安全載人服務超過10萬人次。“預計到明年有望實現全無人化運營,今后將逐步延長運營時段,進一步擴大商業運營范圍。”
讓“聰明”的車實現商業化運營背后,是長沙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作為在中國率先啟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建設、唯一獲得4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國家級牌照的城市,長沙還擁有全國最大的智能網聯公交應用場景,打造出低速智能駕駛環衛車、新能源自動駕駛物流重卡等豐富的應用示范場景。
在制造領域,作為“工程機械之都”的長沙更是不斷搶占新工業革命“智”高點,一系列高精尖智能設備、技術的應用,推動這里形成更具核心競爭力和世界影響力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
燈塔工廠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代表當今全球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10月11日,三一長沙18號工廠獲評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燈塔工廠。依托樹根互聯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目前,三一18號工廠的全部9大工藝、32個典型場景均已實現“聰明作業”,從臂架到螺絲,都由機器人自動裝配完成;工廠可生產263種機型,柔性智造水平全球領先,實現“大象跳舞”。
同處長沙的另一家工程機械龍頭企業中聯重科,則打造出大型柔性鋼板備料智能“黑燈”產線,通過攻克大尺寸物體精細量測與定位等群體實時協同優化技術和設備故障自感知、自診斷技術裝備智能化關鍵技術,集成原材料自動分揀、智能鋸切、高頻加熱、在線檢測、激光打碼、機器人自動分揀和無人叉車配送等7項“技能”,實現了人工智能技術與智能制造裝備融合。
布局動作頻頻
目前,全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僅有11個,長沙從此與上海、深圳、北京等眾多一線城市在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方面同處國家第一方陣。站上新的起點,下一步長沙將如何先行先試,在人工智能領域發揮標桿作用?
據了解,長沙將在建設算力設施高地、壯大基礎核心產業、推動技術創新突破、培育示范應用場景、打造城市發展樣本等5個方面發力,通過立足中部地區開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創建的路徑探索,總結形成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長沙樣本,為全國其它城市聯合建設導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成果。
事實上,今年以來,一系列前瞻性的布局已在長沙密集推進落地。今年7月,致力搶占全球先進計算與人工智能科技創新戰略制高點的湘江實驗室揭牌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湘江實驗室主任陳曉紅介紹,其將建成一個實驗室總部,建設算力、算法、算據三大中心,聚焦數據智能、高性能計算的人工智能、新型智能計算、面向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四大主攻方向,在智能制造、智慧醫療康養、智慧資源能源與環境、智慧交通與物流、科學監管與社會治理、數字媒體六大領域開展深度應用,打造示范引領區。
算力水平國際先進、國內領先。10月9日,在岳麓山下的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系統正式啟動運行,其雙精度浮點峰值計算性能達每秒20億億次,綜合算力是前一代的150倍。據悉,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自2014年運營以來,累計為40個領域2000余家用戶提供16億核時的高性能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服務。
11月4日,永久落戶長沙、匯聚行業創新發展勢能的世界計算大會如約舉行。大會期間,湖南目前AI算力規模最大的公共平臺——長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啟動運營,有望為長沙建成全國領先的算法創新中心和全國先進的綠色算力樞紐提供重要支撐;長沙昇騰人工智能生態創新中心正式揭牌,未來將充分發揮鯤鵬生態優勢,發展區域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生態,賦能產業集群,為長沙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注入澎湃動能.....
“力爭到2025年,推動長沙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3000億元,實現人工智能在重點行業領域的融合滲透率實現廣度與深度雙突破。”沿著產業發展的清晰“路線圖”,長沙正朝著這一目標蓄勢發力,在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對生產生活帶來變革式影響的創新大潮中勇立潮頭。(完)
AI技術如何助力醫療發展?近日,2023中國醫學人工智能大會在西湖區開幕,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醫學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發展趨勢,助推醫學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這場盛會既是一次“AI+人工智能”......
近日,教育部下發《關于公布2023年度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立項建設結果的通知》,依托山東大學建設的“地下工程人工智能與智慧建養”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獲批立項,這是山東大學獲批建設的第二個教育部國際合......
四川省科學技術廳、重慶市科技局聯合印發《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的建設和運行管理,加快集聚創新資源,開展高......
甘肅省科技廳近日下發了《關于批準建設甘肅省泛第三極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重點實驗室的通知》和《關于批準建設甘肅省人工智能與算力技術重點實驗室的通知》,記者獲悉,依托蘭州大學建設的甘肅省泛第三極生物地球化學循......
多機器人協同作業優化技術、人工智能輔助軟件自動開發、海水直接制氫技術研究、動力電池快速充電及管理技術……20日發布的《全球工程前沿2023》報告,遴選了187項工程前沿,并研判了其發展趨勢和特征,旨在......
近日,深圳市瑞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圖生物”)宣布成功完成超億元B2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國科投資、國內知名基金領投,深投控資本參與投資,點石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瑞圖生物自成立以來,得到了洲嶺......
無論是太陽的東升西落,還是城市的東西南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方向、定位目標或是記憶場景,都需要用大腦對空間信息進行處理和記憶。那么,這個過程是如何在大腦中發生的?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
12月11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與中國醫科大學合作簽約儀式在沈陽自動化所舉行。沈陽自動化所副所長李碩與中國醫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曲波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協議。沈陽自動化所所長史澤林表示,前期雙方......
由科技部監督司編制的《負責任研究行為規范指引(2023)》(以下簡稱《指引》)于近日印發,從研究選題與實施、數據管理、成果署名、同行評議、倫理審查、監督管理等11個方面,對科研人員和科研機構、高等學校......
12月19日,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和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聯合舉辦的智能芯片應用場景及選型需求技術交流會暨“智越計劃”首次全體會議,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成功舉辦。來自政府、科研機構與產業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