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足而不迷路的人能夠超過雖健步如飛卻誤入歧途的人。”閔恩澤以培根的名言引出自己的觀點。
1986年,他讀到美國作者Richard.Foster的《創新:進攻者的優勢》。作者提出,技術進步遵循S形曲線。化學工業的重大技術開發歷史,遵循著這一曲線。這一規律包括連續式和非連續式技術進步兩種S形曲線。非連續性的技術發明創造人,必須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去認識現有技術的極限,設想出繞過他人的開拓路徑。
日常生活中,創新來自聯想,而聯想源于博學和集體智慧,閔恩澤介紹,2006年他曾與畫家古月探討創新的話題。古月表示,繪畫的創新來自兩方面:山水畫必須廣泛寫生和臨摹古今中外的名畫,峨眉山的險峻、青城山的樹林、翻騰的長江和古老的都江堰,都給了他創作的靈感。
閔恩澤說,科研與繪畫在創新上有異曲同工之妙。科研工作的創新,原始創新構思的形成,首先需要閱讀古今中外的文獻,其次需要了解社會近、中、長期的需求,之后結合自己的基礎開展創新。他所從事的化工新技術研究,無不經歷這樣的過程。科研人員必須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才有可能尋到自己創新的出路。
他在報告的結尾特別提出,尋找出路的精神支柱如電視劇《西游記》主題歌所描繪:“你挑著擔,我牽著馬”,大家需要團隊精神,各盡所能合作向前;“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即必須堅持到底。這兩種精神也是創新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2024年12月27日,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閔恩澤百歲之年的尾聲,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石科院)在大廳中正式揭幕了他的等身銅像,以作為一份真摯的紀念......
湖北省加快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加速形成以點帶面、梯度培育、局部循環、整體躍升的集群發展體系。2024年,湖北省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逾13706億元。湖北聚焦重點產業,優化集群產業結構,依托龍頭......
記者從7日召開的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上獲悉,2024年,我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目前,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到475.6萬件,成為世界上首個突破400萬件的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明專利有......
2024年第20屆堀場雅夫獎共有5位得獎者獲此殊榮,中國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錢晨副研究員是其中之一,他也是該獎項自成立以來首位獲獎的中國學者。錢老師的獲獎,不僅體現了當代青年科研工作者對研究成......
2024年中國經濟在持續深化改革、擴大國內需求、優化經濟結構中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經濟運行穩中有進。近日,十大券商首席(包括首席經濟學家或首席分析師)集體回顧2024年中國經濟發展亮點,并對2025年......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自2005年成立以來,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健康研究平臺(以下簡稱“平臺”)依托環境與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環境污染健康效應......
1月3日至4日,以“草種質資源創新與可持續利用”為主題的全國草種質資源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由全國草種質資源技術協作組主辦、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籌)和呼和浩特市科學技術局及青島農業大學承辦,來自......
1月4日,由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研發的《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2025)》正式對外發布。指數從創新能力、科研合作、技術聯系、創新績效和創新環境等多個維度對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情況進行測定。報告指出,自2......
為深切緬懷我國石油化工科學家侯祥麟、閔恩澤院士,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12月27日,“讓創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侯祥麟、閔恩澤先生銅像揭幕儀式及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座談會”成功舉辦,近百位能源化工行業......
12月27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館和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承辦的第十一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正式啟動。啟動環節之后,項目命題專家楊毅教授和張桂鳳老師分別就創意作品項目和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