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露:《張江新經濟》執行出版人
聞丹憶 :上海立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CEO
韓:您有17年的海外留學與工作經驗,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回國發展?
聞:我的人生有四個轉折。第一是學醫。因為爺爺聞一多先生學文,他的兄弟學醫。所以爺爺要求后輩中要有從事醫學的。雖然我高考的時候更想學建筑,但是我大學填報的志愿書上從一到十填的都是醫學類專業,最終被西安第四軍醫大錄取,我走上了醫學之路;第二個轉折是到哈佛醫學院做博士后,那時的導師是美國血液協會(ASH)主席,因為他個人的業界背景讓我有機會在做博士后期間就與很多藥廠有科研合作。其后,加入美國千禧制藥并工作了11年,學習了藥物研發的全過程。我人生的第三個選擇是回國發展,起因是10年前,在體檢,我被偶然查出患有甲狀腺乳狀腫瘤,因為發現的早做了手術。這件事情引發了我關于自己人生價值的思考:“如果明天就將離開這個世界,我還有什么遺憾?”按照我當時的狀況可以選擇留在美國,作為一個收入還算可以、生活還算舒適的職場人士發展下去。但是我知道自己想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既然學了這個專業,我自己還是存在著不甘心,我想為這個社會帶來更大的影響。所以在那時我接受了睿智化學公司的邀請,回國幫助他們成立生物醫學部;第四個轉折就是你們已經看到的,我在2011年成立了立迪。
韓:在睿智化學您用5年的時間建立起了生物部, 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再次離開大企業平臺進行創業,創立立迪生物的?
聞:我在睿智工作的那幾年生物部大規模發展,在5年的時間快速發展到500人,一方面是海歸人才的集體回歸,另一方面則是市場發展的需要,說明我們走對了。當時,很多客戶開始聯系我們做PDX腫瘤模型,就是把患者手術后新鮮的腫瘤組織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的體內,建立人源腫瘤動物模型,然后進行藥物敏感檢測,為臨床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理論依據。這種檢測和個體化治療方案服務在國外已日益廣泛的得到應用,但是在國內卻是剛剛開始。
在睿智的時候我就有做這個領域的想法,睿智作為一家外資企業,因為某些政策上的限制,在與醫院進行官方合作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局限, PDX限于臨床前的服務。中國每年新增300萬的腫瘤患者, PDX指導臨床應用的需求也很大。所以我在2001年底主動提出來,成立一家內資公司來和醫院建立合作,側重轉化醫學的臨床應用。我的創業應該說是得到了老東家的支持和認可。立迪的第一個項目是由北京協和醫院牽頭,全國10家大3甲醫院共同參與的生物樣本庫項目,其中的“活庫”(即配對PDX模型)是交由立迪獨家承擔的,因為這個項目,立迪在很短時間內就與全國很多大的三甲醫院建立了官方合作關系。
韓:立迪的名字有沒有什么特殊的含義?立聞實驗室和立迪生物是怎樣的關系?
聞 :作為一家國際性的公司,我們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做一個創新性診斷與實驗治療實驗室, 所以立迪的名字就來源于Lab for Innovated Diagnosis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這個英文表述的大寫首字母。立迪,面向的是藥廠和醫院,提供抗腫瘤藥物研發的臨床前CRO服務。
立聞醫學臨床醫學檢驗所是獨立第三方臨檢實驗室,面對的是病人。成立立聞真的是我們身邊同事及親友遇到的困擾觸動了我們。據文獻報道,在國外,腫瘤已經屬于慢病管理,5年以上的存活率在80%,而在中國只有20%;醫生說:臨床80%的腫瘤患者是被“治死”的,因為在一線指南用藥耐藥后,醫生的二線或三線用藥可以由十幾種不同選擇,現代的醫療手段尚不能使醫生精準的判斷哪種藥對病人有效,所以只好在病人身上試用不同的藥,治療失敗的大多數原因是用藥不當引起的藥物毒副作用和併發證。所以臨床亟需一些新技術手段幫助醫生做個體化的精準治療。而面對病人的服務必須有醫療資質,所以我們才與虹口區合作,成立了立迪的子公司,上海立聞。
我們有個80多歲的胃癌患者,手術后醫生把樣本交給我們,我們用7天時間替患者做了體外細胞學藥敏檢測,幫助醫生在10種不同的藥物中,找出對此病人必較敏感的藥物。病人術后化療一段時間后,病情基本穩定,醫生要他3個月回去做復查,目前醫院的復查手段主要是查血清腫瘤標記物加CT影像學檢查,但CT的射線量是很大的,每3個月做一次CT也不太現實。病人了解到我們有循環腫瘤細胞(CTC)的檢測技術,就送了7mL 外周血送檢,我們發現了14個CTC,醫生給他做了薄層CT掃描,發現病人已經發生了骨轉移,醫生及時為病人進行了治療。CTC的檢測,為監察病人的腫瘤轉移,幫助醫生掌握治療時機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立聞著力于“為腫瘤病人個性化精準醫療提供一站式服務”。
韓: 講講創業如何起步吧。
聞: 2011年注冊立迪后,遇到的第一個天使投資是泰格醫藥。泰格是中國最大臨床實驗CRO。 立迪與立聞的轉化醫學定位,契合了泰格未來的發展方向,所以以上市公司名義進行了投資。看到了市場的需求,我們決定用有限的資金,迅速建立自己的PDX平臺。碰巧因機緣巧合,我們與西安高新區又做了一個”轉化醫學服務平臺“的項目,成立了子公司西安立迪,我們出技術力量,西安高新區出錢出地方,我們在高新區獨立的2層樓建立了陜西地區唯一AAALAC國際認證的動物房和二級生物實驗室。通過與四醫大西京醫院和很多當地醫院的合作,我們在很短時間內,迅速建成了約600個PDX模型,為后期公司業務的發展墊定了基礎。其后,我們又順利完成了A輪融資。
韓:今年4月新加坡明策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選擇和立迪合作,成立CTC分離與檢測聯合實驗室,有什么主要的動因嗎?
聞:液體活檢是業界的熱門技術,包括檢測循環DNA(cfDNA) 和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CTC的技術分為標記類和無標記兩大類。目前唯一通過CFDA三類醫療器械注冊的是強生的 檢測乳腺癌CTC的試劑盒和CTC富集機器CellSearch。 乳腺癌CTC有上皮來源的表面標記EpCAM。 用標有相應抗體的磁珠可以把外周血中的循環腫瘤細胞富集出來。因不是所有腫瘤CTC表面都有明確的表面標記記號(Marker),所以這種標記類分離技術有很大局限性。另一大類CTC富集是用物理無標記的技術,其中包括美國麻省理工(MIT)發明的微流控技術。新加坡的CBB就是用微流控技術研究開發了ClearCell FX,機器已在歐洲注冊,并與美國很多大醫院開展了臨床科研驗證。我在去年美國腫瘤年會后,去美國梅奧 (Mayo Clinic)診所參觀, 見到了CBB的ClearCell FX , 所以其實是通過梅奧診所我們認識了新加坡的明策生物。他們多次來訪后,與上海立迪簽訂了獨家聯合實驗室的合作協議,今年美國腫瘤年會AACR會前做了官方發布。
CBB的機器有通量方面的限制,所以我們最近也與國內公司合作,進一步開發CTC的分離富集技術,以滿足高通量檢測的需求。
韓:看著是機遇巧合,實際是情理之內。
聞:是的,謝謝!
韓:您在創業道路上有沒有什么艱辛或困惑?面對困難時你是怎么處理和調整自己的心態的?
聞:小的初創企業,融資是難題之一,在中國天使輪基金和PE階段的基金都相應好找,但風險投資VC在中國很少,叫“風險投資”但不愿承擔任何風險。我們在創業初期,也有幸結交了一些真心幫助企業成長的投資界朋友,使我們有足夠的資金支撐企業的發展。張江生物醫藥基地,西安高新區和虹口區領導也為我們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創業需要有強大的內心和“拿得起,放得下”的心態。在此,我想提醒那些和我們有一樣經歷的創業者,不要放棄,多參與一些社交活動,通過社交圈的人脈關系來創造合作機會。我自己愛跳國標舞,所以遇到困難的時候,在揭不開鍋的時候,我就跳一次舞,想到明天太陽還會照常升起,so what!就又動力滿滿了。
韓:你這個建議很有操作性!
聞:是啊(笑)!
韓:談談您作為女性創業者的感受。
聞:首先是工作和人生的平衡。和人打交道就要有人文的東西作基礎。要學會勞逸結合、要開Party,結交朋友。其次是要有情商。做領導要顧及方方面面,大方向不能錯,不要糾纏某件事對了還是錯了。最后是注意中外差異。在哈佛的學習很開拓眼界,那里教學側重學習方法,治病講所以然,對思維很有幫助。在中國創業就要“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實踐操作對個人的觸動和幫助會很大。這里的事都是從0到1,凡事要從頭學,而且要親自動手。
韓:面對全社會的創業潮,給生物醫藥領域的年輕創業人一些建議吧。
聞:生物醫藥、互聯網都是創業的熱門,大家不要只看成功企業,實際上另外90%的公司是死在沙灘上的。建議想要創業的朋友不僅要有感性的夢想,還要有理性的計劃,要知道自己干什么,同時要有一些小目標,到一定階段必須完成什么。不要腦袋一熱就上了,這樣造成的是對個人的浪費,對資金的浪費。
韓:給張江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議。
聞:張江對我們來說還是給了很多的幫助,形成了圈子,比如我們需要4.5米層高的廠房,就是張江給我們推薦的。張江算是比較成熟的園區了,科創中心是個大課題,中心和園區產業如何進密結合,建議多做些頂層設計。
近日,拜耳與NextRNA已達成合作,將共同開發腫瘤領域針對長鏈非編碼RNA(lncRNA)的小分子療法。NextRNA是一家專注于開發針對lncRNA驅動疾病變革性藥物的生物技術公司。lncRNA代......
免疫檢查點阻斷是腫瘤免疫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臨床數據顯示,僅有部分患者對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產生應答。由于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在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有效重塑腫瘤免疫微環境并提高免疫檢查......
8月2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一批擬批準建設的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擬批準建設重點實驗室40個、技術創新中心20個,涉及食品微生物檢測、食品接觸材料安全、石油化工產品檢測與質量控制、材料、......
記者8月21日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該醫院骨科、腫瘤模型與個體化診治研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教授黎志宏團隊在骨腫瘤、骨轉移瘤及納米材料領域獲系列新成果。骨肉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骨腫瘤。化療藥物耐藥是......
除了濁度去除法,以下方法也可用于檢測微生物絮凝劑:絮體沉降速率測定:觀察加入微生物絮凝劑后形成的絮體在單位時間內的沉降速度,沉降速度越快,通常表明絮凝效果越好。比阻測定法:用于評估微生物絮凝劑對污泥過......
濁度去除法檢測微生物絮凝劑的原理是基于微生物絮凝劑能夠使水中的懸浮顆粒凝聚、沉淀,從而降低水的濁度。具體來說,首先制備具有一定濁度的水樣,通常使用高嶺土懸濁液或其他標準的懸浮顆粒溶液來模擬實際水樣中的......
濁度去除法檢測微生物絮凝劑時,判定合格的濁度值并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而是取決于具體的檢測要求和應用場景。一般來說,如果經過微生物絮凝劑處理后的水樣濁度降低70%-90%以上,通常可以認為該微生物絮凝劑......
影響濁度去除法檢測微生物絮凝劑結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水樣的初始濁度:水樣初始濁度的高低會影響最終的濁度去除效果和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一般來說,初始濁度越高,相對濁度去除率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微......
以下是一些提高濁度去除法檢測微生物絮凝劑結果準確性的方法:嚴格控制實驗條件:確保水樣的初始濁度穩定且具有代表性,每次實驗盡量保持一致。精確控制攪拌速度、時間和方式,使用相同規格和型號的攪拌設備。保持反......
濁度去除法檢測微生物絮凝劑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絮凝劑使水樣中懸浮顆粒凝聚、沉淀,從而降低水樣的濁度,通過測量處理前后水樣濁度的變化來評估微生物絮凝劑的絮凝效果和能力。具體而言,具有絮凝作用的微生物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