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送指令、傳輸圖像、接受數據,短短10秒,指揮部便收到所有核泄露事故現場的數據資料;實時監測輻射污染、及時準確評估事態發展、及時處置故障部位、堵漏、封裝、屏蔽,核泄漏事故處置一氣呵成,核危害在短時間內被指揮部控制。
就在前不久,在國家“神盾—2015國家核應急演習”,兩位由防化學院核防護系核輻射監測實驗室研發的“抗核奇兵”現身演習現場:
——核輻射無人偵察機U8快速應對地震影響,無線遙控進入目標地域,成為指揮部指導現場、控制事態的“千里眼”;
——在人員無法進入持續核泄漏且核輻射劑量超標地域時,核輻射監測機器人快速出擊,輕松到達核泄漏中心區,是代替單兵完成核泄漏處置的“阻擊手”;
——現場作業人員攜帶手持式核素鑒定儀就地、快速完成放射性泄漏物的核素組成鑒別及比例分析,大大縮短以往必須先現場采樣、后實驗室檢測分析傳統方法的時間周期,成為事故核與輻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的“倍增器”。
核輻射監測無人機、機器人、核素識別儀聯袂出擊,突破了自然因素、豐富了處置手段、避免了人員傷亡,成為此次演習的三大功臣。
核輻射無影無形,卻危害巨大,而復雜地面環境、狹小空間、高強度輻射場等問題都會成為核事故與輻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攔路虎”。克服地形阻礙,御防高輻射傷害,單兵執行能力有限,硬性闖入反而會造成非戰斗性減員。順應現代“機械代替人力”的發展趨勢、研制一種突破極限的替代力量成為實驗室迫在眉睫的重點科研方向。
要使進入核輻射場的儀器具有金剛不壞之身,其外包裝材料及其內部儀器需要有超強抗核能力。面對多項國外封鎖的技術,要自主研發機器人的心臟部件——核探測器,無疑是從零開始。
實驗室從最基本開始,從關鍵處著手,經過反復試驗試制,成功研制新型高靈敏度、高分辨率輻射探測器:利用多種“抗核加固”手段,提升核心部件耐輻射性,讓無人機和機器人“金剛不壞”;采用全新的數字補償技術,實現了地空輻射數據的“同化處理”;綜合運用功能集成、模塊集成和軟件界面集成等技術和人體工學設計,研發了性能先進的指控系統,使各部件、各環節“臨危不亂”;構建從裝備到測控站再到應急指揮部的輻射數據鏈路,實現了輻射偵察信息與多種信息數據的有機融合,滿足了核應急處置對信息的及時性需求。
這三位“抗核奇兵”現已列裝國家救援隊,真正實現了空中監控、快速識別、高像素圖像瞬間傳輸、履帶式前進迅速到達現場、地面評估處理控制態勢,機械力量如虎添翼,成為了核事故救援的重要“突擊隊員”,促使救援進度效益或質量成倍提升。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明尼蘇達州污染控制部門當地時間16日稱,該州位于密西西比河附近的蒙蒂塞洛核電站在去年11月21日發生了含放射性物質的水泄漏的事故,共泄漏了約150萬升含氚污染水。該核電站所屬的能源......
本周,美國俄亥俄州火車脫軌事件持續發酵。隨著更多的細節浮出水面,人們開始對這起事故給予更多的審視與猜測。危險化學品泄漏究竟會給周邊生態帶來哪些危害?是否會演變成美國影視作品中所描述的“生化危機”?《紐......
“北溪”管道泄漏后,相關地區上空形成大片甲烷云并不斷蔓延。針對在瑞典和挪威上空移動的甲烷云,挪威空氣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表示:北溪兩條管道中96%的氣體由甲烷組成,他們非常“震驚”地發現,估計至少有800......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1月12日,日本中部電力公司表示,其下屬的濱岡核電站發生了漏水事故,泄漏總量約為110噸。據報道,濱岡核電站位于日本靜岡縣御前崎市。中部電力公司的聲明稱,當地時間1月9日凌晨,該核電......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2月8日,科技部對外發布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現場快速檢測產品研發應急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據悉,此次共征集3個速檢產品研發,分別是核酸現場快速檢測設備及試劑、抗原......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郵便公司與福島縣政府合作,11日開始在該縣原核事故疏散區域等地,開展由安裝輻射測量儀的郵政收發車在行駛過程中,測量空間輻射量的活動。據報道,福島縣各地雖然設有固定式輻射監測裝置,......
在城市供水管網中,管道老化、自然災害和建筑施工破壞等原因頻頻引發管道泄漏等事故。目前,在埋地供水管道泄漏檢測中,基于泄漏聲信號的相關檢漏法應用最為普遍。相關檢漏儀雖然檢測速度快、成本低、魯棒性強,但是......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美國兒科協會聲明,兒童和青少年在意外接觸到核輻射或醫療器械產生的廢料后,受到輻射的影響會比成年人更大,更容易出現健康問題。圖片來源于網絡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AP)的政策聲明,通常來說......
據泉州市政府新聞辦消息,泉州市政府新聞辦通報福建東港石油化工實業有限公司碼頭化學品泄漏事件及處置情況。以下為通報全文:現就福建東港石油化工實業有限公司碼頭化學品泄漏事件及處置情況通報如下:一、事發經過......
11月4日凌晨,福建泉州碼頭的一艘石化產品運輸船發生泄漏,6.97噸碳九產品漏入近海,造成水體污染。雖然海域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但當地漁民們仍談“碳九”色變。該事件的“元兇”碳九究竟是什么?對人體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