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陰道微生態的概念
人的體表及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有一層微生物附著,在正常情況下對人無害,有些還是有益的或不可缺少的,稱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這些微生物與宿主、共存微生物和環境之間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動態平衡,稱微生態平衡。
陰道是一個開放的生態環境,在正常陰道微生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產H2O2的乳酸桿菌,它產生乳酸,降低陰道PH值,抑制致病菌的增殖,產生過氧化氫,抑制外籍菌的增殖,粘附占位,抑制外籍菌的定植,使入侵的微生物不能在陰道粘膜上粘附,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不能大量增殖,因此陰道微生態平衡的核心,是維持乳酸菌特別是產H2O2乳酸菌在陰道菌群中的優勢地位。
二、為什么要關注陰道微生態?
陰道感染防治中存在發病率高、復發率高兩個主要問題。陰道感染復發率高的主要原因:治療方案單一,以消炎殺菌為主很少考慮生態治療;傳統的陰道炎治愈標準:①陰道炎的臨床癥狀消失;②陰道炎的體征消失;③實驗室檢查病原體消失。由于標準中缺少了能夠反映陰道微生態平衡的指標,治愈的病例在半年內的復發率可達50%,如果反映陰道微生態平衡的指標未恢復正常,即使以上3項指標都已正常,復發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必須將反映陰道微生態的指標列入陰道炎治愈標準中。
三、陰道微生態評價的內容
1.傳統微生態評價
傳統方法是從菌群的密集度、菌群的多樣、優勢菌、機體炎性反應方面評價陰道微生態。
2.現代陰道微生態評價
現代陰道微生態評價采用系統評價方法,不僅評價形態學還要評價生物標志物。生物標志物主要有:正常優勢菌功能生物學標志、致病微生物與條件致病微生物增殖的生物學標志、機體反應性的生物學標志。
四、陰道微生態的生物化學評價
從生物化學角度,評價優勢菌(乳酸菌)功能、致病微生物與條件致病微生物增殖、機體反應性的標志物,即為陰道微生態的生物化學評價。
1、乳酸菌功能的生化標志物:乳酸菌素、過氧化氫、乳酸。
2、致病微生物和條件致病微生物進居與增殖的生化標志物。
唾液酸苷酶是細菌性陰道病的標志性酶;門冬酰胺蛋白酶是霉菌性陰道炎標志性酶;胱胺酰蛋白酶是滴蟲性陰道炎的標志性酶;乳酸脫氫酶是急性化膿性陰道炎的標志性酶;透明質酸酶是BV、淋菌性陰道炎標志性酶;
3、機體反應的生化標志物
細菌、衣原體等病原體大量增殖→白細胞吞噬病原體過多→病原體釋放的水解酶和毒素分解白細胞壁→白細胞酯酶釋放到胞外→分泌物中白細胞酯酶活性增高。白細胞酯酶與被破壞的白細胞數量成正比,反映致病微生物增殖水平;白細胞數量與采樣、涂片、月經周期有關。
五、常用陰道微生態的生化標志物
1)過氧化氫濃度(反映正常優勢菌功能)
了解陰道的生態優勢菌活力。異常:乳酸菌減少或消失;正常:產過氧化氫乳酸菌占優勢地位。
2)白細胞酯酶LE活性(機體反應性)
了解陰道粘膜損傷的程度。增高:炎癥,各種陰道感染;正常:粘膜修復,炎癥消失
3)唾液酸苷酶SNA活性(致病菌增殖)
了解有無引發BV的病原體進居和繁殖。陽性:致病菌、條件致病菌增加;陰性:無引發BV的細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