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開大學郭東升課題組與德國明斯特大學巴特·揚·拉沃教授合作,在共組裝雜多價識別用于抑制蛋白纖維化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阿爾茲海默癥等神經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的超分子策略。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化學》雜志上。
阿爾茲海默癥、帕金森癥等均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給患者、家庭、社會帶來痛苦和負擔,急需有效藥物。
“蛋白錯誤折疊形成淀粉樣纖維化是導致阿爾茲海默癥、帕金森、2型糖尿病和亨廷頓疾病等多種神經性疾病的罪魁禍首。”郭東升說,抑制蛋白纖維化是治療這些疾病的主要方案之一,其核心基礎在于分子識別。兼顧提升治療效果和降低毒副作用,設計人工合成受體實現對靶蛋白的選擇性、強鍵合,是該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蛋白作為典型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多重位點和位點多樣性的特點,因此相比于單價識別和同多價識別,雜多價識別具有顯著優勢,能夠有效提升與蛋白相互作用的強度和特異性。該研究不僅耗時,合成及分離純化成本昂貴,而且需要精確控制作用位點的空間排布。
郭東升課題組從第三代超分子主體杯芳烴出發,以分子設計合成為基礎,以分子識別與組裝理化性質為手段,開展研究。“巴特·揚·拉沃課題組長期致力于第二代超分子主體環糊精的研究,我們讓這兩個分子‘結了婚’,形成一個家庭,即兩親環糊精和杯芳烴共組裝體。”郭東升說,“通過兩親環糊精和杯芳烴共組裝,構建了雜多價識別平臺。”該共組裝體對阿爾茲海默癥相關蛋白具有納摩爾級的鍵合能力,且表現出良好的選擇性,不僅能抑制阿爾茲海默癥相關蛋白纖維化,而且能溶解已經纖維化的淀粉樣蛋白。細胞實驗表明,該共組裝體具有生物相容性,且能顯著降低淀粉樣蛋白的細胞毒性。此外,該共組裝雜多價識別的理念可以擴展應用到抑制其他蛋白的錯誤折疊上,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當地時間5月3日,禮來公布其阿爾茨海默癥藥物Donanemab的三期臨床試驗TRAILBLAZER-ALZ2的結果。數據顯示,與安慰劑相比,Donanemab將患者臨床衰退速度減緩35%,將患者日常自......
記者1月15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該校施一公團隊歷經8年探索,在阿爾茲海默癥領域取得重要發現——他們找到了可能觸發阿爾茲海默癥記憶衰退的“機關”。這一發現對理解阿爾茲海默癥的發病機制,以及開展針對性的藥物......
小膠質細胞對于大腦的發育和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病至關重要。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CellStemCell上題為“Type-I-interferonsignalingdrivesmicroglialdys......
7月21日,知名學術期刊《科學》雜志發表了一篇深度調查報告,指出阿爾茨海默病領域的一篇重要論文涉嫌造假。由于這篇論文已被引用接近2300次,且帶動了一大塊領域的發展,因此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引發了生物醫......
診斷阿爾茨海默病需要大量時間和金錢。在進行冗長的面對面神經心理學檢查后,臨床醫生必須詳細轉錄、審查和分析每個反應。但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工具,可以自動化該過程并最終使其在線移動。他們的......
本周發表于《阿爾茨海默病與癡呆癥:阿爾茨海默病協會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中,芝加哥大學和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名為MGMT的新基因,該基因會增加女性患AD的風險。研究人員使用不同的方法在兩......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CommunicationsMedicine上題為“Apredictivemodelusingthemesoscopicarchitectureofthelivingbrain......
阿爾茨海默癥(AD)是老年癡呆癥的最常見形式。根據國際阿爾茨海默癥協會的數據顯示,每3秒鐘,全球就有一位新的AD患者產生。預計到2050年,全世界AD患者將增加至1.5億以上。我國每年至少有30萬新發......
目前研究人員并不完全清楚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大腦中的生物學過程是如何被破壞的。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Neuroscience上題為“Large-scaledeepmulti-layerana......
2022年3月2日,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生命健康學院葉克強教授(前EmoryUniversity終身教授)團隊在Nature期刊發表了題為:FSHblockadeimprovescogn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