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約每10秒就有1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在美國,大約每40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
中美兩國不久前相繼公布的國家心血管病報告顯示:心臟病、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仍是目前中美成年人的主要致死原因。
中科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教授陳可冀日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心血管疾病是一種最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持續蔓延,中國已成為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區,而心血管疾病具有可防、可治的特點,及時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合理防治策略至關重要。
高血壓、血脂異常和代謝綜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共同危險因素。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1》估計,全國高血壓患病人數為2億,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是高血壓。美國目前約有7800萬成人高血壓患者,每3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是高血壓。
陳可冀表示,吸煙、缺乏體力活動、不健康膳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導致中美兩國心血管疾病高發的主要原因。以吸煙為例,在男性吸煙率方面,我國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幾個國家之一,15歲及以上男性總吸煙率為62.8%,吸煙者總數達3.4億。研究表明,吸煙是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
同時,近年來,我國居民膳食整體結構已發生明顯變化,但一些膳食特點明顯不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如谷類食物攝入量下降、脂肪攝入增加、水果蔬菜攝入量較低等。
“美國曾經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國,但近年來發病率及死亡率大幅降低,心血管一級預防功不可沒。其他國家的實踐經驗也表明,控制危險因素能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陳可冀說。
他認為,目前中國腦卒中的致死、致殘率明顯高于歐美發達國家。因此,對于高血壓等危險因素的積極控制,應放在心血管疾病防控的首要地位。
不過,通過對比分析中美兩國最新的國家心血管病報告可以看出,無論是對危險因素的防控、主要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還是健康教育方面,我國與美國均存在巨大的差距。
為此,陳可冀呼吁,要積極加強對于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控制,應由政府主導、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配合開展健康教育,向患者、公眾普及正確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的防治常識,還應重視讓青少年養成健康飲食和定期鍛煉的習慣,不要讓他們帶著潛在的心血管健康風險長大。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精準診斷中心基因檢測及延伸服務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北京泛華國金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長沙市芙蓉區晚報大道267號晚報大廈19樓1901室)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4年06月28日......
5月25日,我國首臺可用于臨床的科研型7.0T超高場磁共振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正式開機。啟用儀式。湘雅醫院供圖7.0T磁共振因其接近活體解剖組織的超高分辨率成像、代謝成像、多核成像等技術,極大提高了神經......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準伯瑞替尼腦膠質瘤的適應癥,這是全球首個批準上市的用于治療腦膠質瘤的小分子靶向藥物。該藥物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學中心主任江濤帶......
脂質是一類生物大分子,包括簡單脂質和復合脂質兩大類,脂質生物學與疾病之間存在許多關聯。復合脂質被定義為具有三個或更多化學部分,磷脂是其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它們在細胞膜中起著重要作用。早期研究表明,復合......
為何男性更易罹患胃癌、肺癌等非生殖系統癌癥,而女性則更易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這些問題是醫學界尚未解開的難題。日前,《自然》發表了一篇論文,解析了雄激素在性別差異中的作用......
美國突然緊張起來。面對禽流感疫情的迅速蔓延,美國當局緊急行動。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在最新發布的公告中表示,已經要求州衛生官員協助向各地農場的工人分發防護裝備,以避免感染H5N1禽流感。值得注意的是,......
5月7日是第26個“世界哮喘日”。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疾病。“活動后氣促、夜間憋醒、咳嗽等都是哮喘的典型癥狀。但不是所有的哮喘患者都具有典型癥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
據新一期《自然》發表的論文表明,雄性小鼠腸道微生物組的紊亂可能會影響其后代健康。眾所周知,導致腸道微生物生態系統失衡的環境因素會塑造宿主的生理和疾病相關反應。但父系腸道微生物組對后代的影響尚不明確。為......
《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目錄》解讀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從業人員如果罹患某些疾病,可能對食品造成污染,導致疾病傳播,影響食品安全。2015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規定患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4/520158.shtm記者4月1日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該院骨科、老年骨關節疾病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