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血漿中的PCT含量極低,而在全身性細菌、真菌和寄生蟲感染時,PCT水平異常增高,增高的程度與感染的嚴重程度及預后相關,在全身性細菌感染和膿毒癥輔助鑒別診斷、預后判斷、療效觀察等方面有很高的臨床價值。PCT水平的監測,對于嚴重威脅生命的感染性疾病過程和跟蹤治療方案有著重要作用,PCT濃度的升高標志著炎癥反應正在進行中,使用足夠的抗生素、炎癥灶清除術治療等,PCT值下降,證明治療方案正確,預后良好,反之改變治療方案。
PCT為所有不知病因的炎癥性疾病的鑒別診斷提供幫助與支持,如細菌性與毒素性的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癥(ARDS)的鑒別;膽源性與毒素性胰腺炎的鑒別;細菌性與病毒性腦膜炎的鑒別;微生物誘導的發熱與非細菌性發熱的鑒別,特別是發熱待查(FOU)的診斷,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失調與免疫抑制條件下的急性細菌感染的鑒別,發熱的病因的鑒別,如在腫瘤患者中被腫瘤溶解物或化療誘導與細菌、真菌或其他感染病因區別,早期診斷新生兒和嬰兒全身性細菌感染與敗血癥引起的急性發熱;術后常規,包括術后感染預警及用藥監測,術后切除感染灶(如腹膜炎、軟組織感染)后的治療指導,監測腹膜炎、吻合口漏和無典型腹部癥狀的疾病過程;器官移植后的監測,移植前排除急性細菌或其他感染,鑒別急性器官排斥、急性病毒、細菌與真菌感染;長期在ICU的患者及長期機械通氣患者的監測,監測疾病過程及指導治療;監測高危患者,早期獲得有關并發癥和內環境衰退的信息。
1、血液腫瘤科
對因接受化療或骨髓移植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患者來說,嚴重的感染是致命的并發癥,化療期間有多種原因引起發熱。發熱通常是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的癥狀,但有時是治療過程中對藥物的反應。腫瘤細胞溶解引起的發熱較常見, 多數病例的發熱源仍不清楚。PCT有助于對細菌和真菌引起的系統性感染做出明確的診斷。即使是化療患者,PCT對是否有敗血癥感染也能做出可靠的檢測和評估。
中性粒細胞減少癥患者常常缺乏炎癥的特異性癥狀。PCT在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中的表現與無免疫抑制患者中觀察的結果相似。其診斷價值已明顯優于CRP和細胞因子。
骨髓移植患者或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均存在體液和細胞免疫缺陷這將掩蓋因細菌、真菌、病毒及原蟲引起的嚴重的系統性感染。PCT濃度的升高對細菌性全身感染有很高的診斷率。如果同種異體移植后出現敗血癥休克,血漿PCT濃度極度升高,表明預后不良。
2、麻醉科
術后敗血癥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仍然是現在重癥監護病房中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中小手術血漿PCT濃度通常在正常范圍內,大手術如大的腹部手術或胸部手術,術后1-2天內PCT濃度常有升高,通常為0.5-2.0 ng?ml-1,偶爾超過5 ng?ml-1,這種情況常以24小時的半衰期速度幾天內降至正常水平。因此術后因感染造成的PCT高濃度或持續高水平很容易給予鑒別。復合創傷后12-24小時,PCT中度升高,可達2.0 ng?ml-1,嚴重的肺或胸部創傷,PCT可達5 ng?ml-1,如沒有感染并發癥一般以半衰期速度降至正常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