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持續擴大的外商投資在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給我國生態環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國家發改委日前公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新能源、公共安全與應急產品等成為新增鼓勵類產業的關鍵詞。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這部分產業在獲得鼓勵政策支持后將得到快速發展,同時會促進限制類產業改善生產方式和提高生產技術,從而帶動整個低碳經濟的發展。專家指出,中國在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背景下,采取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資源型項目的措施,不是排斥外資,而是適應國內外形勢變化的必然選擇。
高耗能高污染外資應叫停
中國作為近年來吸引外資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過于重視外資數量的背后也帶來了不少負面效應。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此前的研究發現,外資有優化中國能源利用效率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擴大了中國能耗規模。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說:“調研表明一些部門和地方政府把引進外資金額變成‘政績工程’,一些短期化、高耗能和環境污染嚴重的產業鏈低端項目紛紛落戶中國。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解釋說,在改革開放的相當長時期內,中國在土地、勞動和資本三大要素中,最缺的是資本,“當時甚至是一些污染較大的企業也引進到中國,對維護勞工利益和環境保護缺乏足夠的重視。現在,在經濟發展由追求快轉向提高質量的情況下,一些口子肯定會收緊。”
廣東順德地區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湯偉立說:“低耗和環保是外資進入必須關注的核心指標。游戲規則已經改變了,企業必須適應。”
提供更明確投資導向
從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向可持續發展這個全局目標來看,中國政府對若干外資政策的調整是必要的。
目前已經出臺或將要出臺的涉及外資的政策并非限制外資在中國的發展,而是限制不利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外資。這些政策的變化反映了中國政府限制技術含量低、資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的外資項目的政策導向,也反映了中國政府鼓勵高新技術、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型項目的政策導向。
可以預期的是,過去以吸引外來資本為主的政策目標,今后將逐步轉向改善國內資源配置效率,并基于資源、環境、安全等要素考量的外資政策。這將更有利于外商在投資的時候找準投資項目,取得更高的投資效率和回報,實際上是給外商提供了更明確的投資導向,提高外商投資的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在新的時期的確不能再當“兩高一資”(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的世界工廠了。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曾一再強調:“利用外資方面,要把好準入關,嚴格按照《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外資項目進入,不得違規和越權審批。”
提高門檻不是拒外限資
早在2007年,商務部曾就當時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進行了解釋,強調新《目錄》將發展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可再生能源和生態環境保護以及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列入了鼓勵類,表明中國鼓勵外資投向節能環保產業。
有關專家指出,《目錄》堅持貫徹對外開放的方針,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國際產業轉移的新趨勢,重點鼓勵外資更多地投向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高端制造環節、現代農業和基礎設施。
業內人士分析,在利用外資目標方面,我國主要是結合國家產業調整要求,鼓勵外資投向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嚴格限制“兩高一資”和低水平、過剩產能擴張類項目。這也標志著中國實行多年的無條件“外資優先”時代的終結。
張曉強也明確表示,今后中國將鼓勵外資投向生產性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鼓勵外資投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外資項目進入。
外商投資企業一方面被限制或禁止進入“兩高一資”領域,但同時,中國鼓勵外資進入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可再生能源和生態環境保護以及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張燕生表示,更加嚴格的門檻條件并不是“不歡迎外資”,而是希望優化外資引進的結構。
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開展工業噪聲排污許可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工業噪聲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的要求,指導地方依法有序開展排污許可證核發和開展排污登記管理工作,推動“十四五”時期工業噪聲依......
時至初秋,河北灤平潮河國家濕地公園碧波蕩漾,河北赤城白河公園水鳥嬉戲,作為密云水庫上游的兩大支流,潮河與白河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著市民游客前來休閑。一方碧水,情牽京冀兩地。北京和河北,山同脈,水同源,良......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重慶......
為保持對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從嚴懲處的高壓態勢,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導作用,省生態環境廳整理了第六批14起涉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未按照規定貯存危險廢物、在線監測設備不正常運行、非法處置危險廢......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開展工業噪聲排污許可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與現行的排污許可管理要求保持一致,明確了工業噪聲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的要求,指導地方依法有序開展排污許可證核發和......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促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中國環境報社第七黨支部與生態環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監督管理處......
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突發水污染事件呈多發頻發態勢,嚴重威脅生態環境安全。“十三五”期間,全國多起重大突發環境事件均為水污染......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示,超大特大城市正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通過改造,可切實消除安全風險隱患,改善居住條件和生態環境,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超大特大城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建設宜居、韌性、智慧的現代......
根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有關要求,第二輪前五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已分批次向社會公開。2023年10月10日,第二輪第六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
10月8日,國家標準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應急管理部聯合印發《城市標準化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包括總體要求、加快建設城市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系統推進城市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