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9-22 13:19 原文鏈接: 陜西4千畝轉基因玉米被鏟轉基因食品恐懼問題難解

      據媒體報道,本月初,陜西榆林靖邊縣4000多畝玉米被當地政府強行鏟除事件被曝光后引起社會關注。在玉米即將成熟收獲之際,如此“大動干戈”的背后竟是農民種植的玉米父本中包含轉基因成分。

      為了稍作彌補,當地政府承諾向農戶每畝補償1400元。而“始作俑者”玉米種子提供者劉振國已被警方以非法經營罪拘留,涉案金額高達180萬。

      玉米既已成熟 緣何非鏟不可

      農民辛苦種植的玉米,在即將豐收之時,只因涉及轉基因問題便被全部“銷毀”,有不少網友表示不能理解。對此,有專家指出,轉基因作物在取得安全證書后,只有通過品種審定后才能實現產業化種植。目前國內只有一兩個轉基因玉米品種拿到了安全證書,但尚未通過品種審定。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稱,關于轉基因玉米,目前國內允許進口,但被嚴格限制在原料加工方面,不能直接用來食用。

      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談及轉基因管理現狀時也曾表示,查處非法提供種子的原因是違反了《種子法》,其中一項就明確指出,所有向農民銷售的種子均需經過審定,不許私自制種和售賣。

      業內人士指出,一些企業以及個別科研單位,私自從國外帶入材料在國內開展試驗。目前只有4種證書還在有效期,包括轉基因抗蟲水稻,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棉花和轉基因番木瓜。

      有媒體報道,在我國未批準進行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在國內的擴散并未停止。據農業部官方消息,2015年在新疆、甘肅、海南就曾銷毀了1100多畝違法轉基因玉米。2016年以來,遼寧省農委聯合公安、工商等部門查處、公開了3起轉基因玉米種子違法案件。今年5月,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銷毀了2000畝違法轉基因玉米。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郝東云介紹,所有轉基因作物無一例外都要走國家相應法規和程序,并接受地方農業廳(委員會)監管,絕不允許隨意種植,即使農業部要求的試驗也不例外,這方面我國法規嚴格程度遠超美國和歐盟。

      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備受關注

      據媒體報道,目前農戶種植的轉基因作物來源主要為國外公司,且都已通過嚴格安全審定,安全性均有保證。針對“轉基因”問題,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

      早在2014年,袁隆平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就“農業現代化與糧食安全”問題就已明確自己的態度。他指出,用來提高產量的轉基因食品問題不大,自己對轉基因的態度始終不會轉變。

      有專家也曾表示,實際上,用來制種的轉基因作物,如玉米之類并不會直接流向市場,種子公司將玉米種子回收后,需要將父本和母本進行雜交,這樣產生的新一代的玉米種子才有商業價值,制種階段的轉基因玉米且只有制種價值。

      監管體系存漏洞 群眾轉基因恐懼仍未了

      地方部門監管缺失,是造成此次陜西4千畝轉基因玉米被鏟的主要原因之一。靖邊縣農業局負責人表示,按照相關規定,在當地進行制種的種子公司應到當地農業部門報備,登記制種的品種、面積和種植區域。

      出現種植泛濫的情況主要問題是地方監管執法不嚴,今年春天曾有人舉報有轉基因玉米種植情況,但當時執法部門并未檢測出轉基因成分。

      無獨有偶,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一名肄業博士舉報國家轉基因檢測中心造假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之后該院發布聲明,農業部聯合調查組將于20日進駐該院核查,會向大家說明事實情況,調查結果也將很快公布,研究所此時不便做出回應。

      近些年來,轉基因成為民間熱議的話題之一,由于某些原因,民間甚至興起一種轉基因恐懼,催生出一股反轉基因潮流。民間的態度令中國轉基因農作物的研發及產業化舉步維艱。

      有媒體指出,要解決轉基因一系列問題首先需要解決監管問題,監管的問題不解決,科研問題、產業化問題、民間轉基因恐懼問題都基本無解。

    相關文章

    玉米株高連續降低的基因被發現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玉米耐密高產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聯合安徽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發現了一種通過針對性基因編輯Br2基因實現玉米株高連續降低的方法,為玉米耐密、抗倒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相......

    協同治理:中國農業食物系統可持續轉型的關鍵路徑

    當代很多年輕人已經難以想象,整日饑寒交迫是什么樣的情景了。就在幾十年間,中國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使數億人擺脫了貧困和饑餓,同時也重塑了農業食物系統。然而,我國農業食物系統的快速變化也對公共健康、生態環境......

    轉基因有毒精液可以控制討厭的昆蟲

    通過將蜘蛛和海葵毒液中的毒素注入昆蟲的雄性生殖系統,殺死與它們交配的雌性,可以控制傳播疾病和破壞作物的昆蟲。澳大利亞悉尼麥考瑞大學的SamuelBeach和MaciejMaselko開發了一種“有毒雄......

    陜西西安:發揮抽檢技術優勢守牢食藥安全底線

    記者近日獲悉,2024年,陜西省西安市市場監管局用事實和數據“說話”,為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不斷提升食品藥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努力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助力食品、藥品、化妝品、醫......

    高產高蛋白玉米創新研究院成立

    12月25日,在華中農業大學(以下簡稱華中農大)舉行的高產高蛋白玉米科技產業發展研討會上,高產高蛋白玉米創新研究院正式成立。該研究院依托洪山實驗室,整合華中農大植物科技學院、信息學院、資環學院等多學院......

    喜報!《食品工業科技》穩居WJCI全球期刊分區Q2區

    近日,中國科協課題成果《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WJCI)報告》2024版(以下簡稱《WJCI報告》)已發布,《WJCI報告》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清......

    市監總局發布13項食品補充檢驗方法和2項修改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有關規定,市場監管總局批準發布《食品中動物源性成分定性檢測》等13項食品補充檢驗方法和2項修改單。名稱和編號如下:食品中動物源性成分定性檢測(BJS202401......

    11種“三新食品”獲批

    國家衛健委日前發布《關于金花茶培養物等11種“三新食品”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對金花茶培養物申請作為新食品原料,葡糖淀粉酶等8種物質申請作為食品添加劑新品種,1,3,5-三甲基-2,4,6-三......

    廣東征集《大米中直鏈淀粉含量的測定近紅外法》團體標準參編單位

    各食品企業,科研、檢測機構,有關單位: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團體標準《大米中直鏈淀粉含量的測定近紅外法》已正式立項。為使標準的制定更具廣泛性、科學性、合理性,現公開征集標準參編單位。若報名參編,請填寫《廣......

    研究揭示2023年全球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

    11月2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友華研究組完成的研究在《農業科學學報》(英文)(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JIA)2024年12期正式發表。該研......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