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患有嚴重精神神經疾病時,他的大腦里發生了什么?
許琪在實驗室工作。
是通過何種機制對機體產生了影響?有感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痛苦,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許琪所面對的“敵人”,沒有一個可以掉以輕心: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癲癇……它們的發病機制成因極其復雜。
為了揭開這些未解之謎,多年來,許琪帶領她的團隊圍繞重性精神神經疾病發病機制,開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許琪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由于水平所限,醫生僅能緩解多數患者的疾病進展,無法真正治愈。因此,我非常想探索并解決某些疾病根源上的問題”。
最近5年,許琪和團隊重點研究了癲癇中的一個特殊類別——由于常規抗癲癇藥物治療無效,這個亞類在臨床上被稱之為“藥物難治性癲癇”。據介紹,大部分癲癇是可以治愈的,但有百分之三十的難治性癲癇在治療中存在困擾,這是由于此類患者的發病機制不同所致。
“能治的癲癇,問題出在大腦里的神經元上,是神經元異常放電導致的,跟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相關。所以,抗癲癇藥物基本都是針對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設計的”。而許琪通過5年的研究發現,難治性癲癇的問題是出在膠質細胞上,從而影響到神經元的放電。“我們在星形膠質細胞上找到一個起關鍵作用的蛋白,并在動物實驗中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許琪說,“患者的問題不在通常認為的大腦神經元離子通道上,而是由于星形膠質細胞中Hsp90β蛋白的異常表達,致使谷氨酸轉運蛋白被過多降解,最終導致興奮性神經遞質谷氨酸在腦內堆積”。
找到了根源,才好“對癥下藥”,找到藥物靶點。此后,許琪和她的團隊又發現Hsp90抑制劑17AAG結合另一種小分子化合物具有顯著抗癲癇效果,在癲癇的嚙齒類動物模型上,它的控制率達到100%,因而在戰勝難治性癲癇這個“敵人”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這不僅拓展了難治性癲癇的病理生理機制,還為顳葉癲癇等難治性癲癇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小老鼠在我們的治療下,已經半年沒有犯病。我們的實驗將進入臨床階段。”許琪說,這一研究成果被《自然》子刊評為2017年“當月全球新藥發現亮點”,并獲得了發明專利。
而在面對另一個強大“敵人”——尋找抑郁癥易感基因的工作中,許琪需要克服更多阻礙。抑郁癥是一種典型的多基因復雜性狀疾病。從遺傳學研究來看,在抑郁癥這樣的多基因病里尋找致病基因,通常做法是在一堆“A+B”“B+C”“C+D”可能性里做篩選。“但這往往會讓‘真兇’逍遙法外。”許琪決定轉變思路,先從樣本上下功夫。
在遺傳性研究中,她發現,對樣本進行分層,保證樣本純凈是極其重要的成功因素。最終,通過全基因組測序技術,在一項關于女性復發型重性抑郁癥的遺傳學研究中,許琪團隊發現了兩個與抑郁癥相關的“漏網”基因。
對于接下來的研究,許琪表示,會從臨床導向出發,繼續將目光瞄準神經疾病領域里那些熟悉的“敵人”。“下一個想要解決的是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標志物。”許琪透露道,雖然這個病現在臨床上可以診斷,但確診時醫生已回天乏力。“我希望能夠采用科學的手段讓阿爾茨海默癥的診斷窗口前移5至10年,留給病患更多防治時間。”
▲資料圖綜合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加拿大電視臺(CTV)5日報道,自2015年至今,加拿大新不倫瑞克省共有48人患有一種原因不明的神經疾病,已導致6人死亡。該疾病的癥狀包括失眠、運動機能受損、產生......
頂尖學術期刊《科學》的最新一期上,刊登了一項有關“淀粉樣蛋白”的研究。美國Stowers研究所(StowersInstituteforMedicalResearch)的科學家與合作者首次以原子分辨率描......
專注于開發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罕見病的Zogenix公司宣布,該公司開發的治療Dravet綜合癥(Dravetsyndrome)的在研新藥ZX008(低劑量氟苯丙胺)在第2項3期臨床試驗中獲得積極結果。這......
當蛋白Ataxin1在神經元中堆積時,它會導致一種被稱作脊髓小腦共濟失調1型(spinocerebellarataxiatype1,SCA1)的神經系統疾病,這種疾病的特征是漸進性的平衡問題。Atax......
當一個人患有嚴重精神神經疾病時,他的大腦里發生了什么?許琪在實驗室工作。是通過何種機制對機體產生了影響?有感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痛苦,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
當一個人患有嚴重精神神經疾病時,他的大腦里發生了什么?許琪在實驗室工作。是通過何種機制對機體產生了影響?有感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痛苦,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
新年伊始,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協和醫學院“協和學者”特聘教授許琪就接連獲得了兩項榮譽,入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獲得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項。2018年給了青年科學家許琪一......
許琪研究員長期從事重性精神神經疾病發病機制的研究。從臨床醫學跑去做疾病的基礎研究,并且一做就是20年。談起當年“轉行”這件事,許琪回憶說,“由于醫學發展水平所限,醫生對多數患者實際上只能是做到緩解疾病......
創建于2007年,坐落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全球研發中心,曾是中國跨國公司中最大的研發中心,也是GSK全球第三大研發中心,也是因為它是唯一一家跨國大藥廠將其核心疾病領域的完整研發產業鏈設置在中國。它曾......
研發客昨日從官方渠道獲悉,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GSK)將在11月底之前關閉位于上海張江的神經疾病研發中心。GSK向研發客正式的回應如下:“作為聚焦研發戰略的一部分,我們將縮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