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晶合金帶材生產中,使用一種中間合金來替代母合金,以實現成分均勻、性能穩定的理想狀態,這是一直以來僅存在于理論層面和工藝設想中的方案,如今,這種中間合金在太鋼研制成功。通過批量化生產檢驗表明,應用該中間合金生產的非晶納米晶帶材具有成分均勻、韌性好、磁性能明顯提升、制造成本下降的四大優勢。
非晶合金是一種高科技新材料,集制造節能和應用節能于一身。由于非晶納米晶帶材厚度只有22~38微米,是中、高頻電磁元件小型化的關鍵,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本次中間合金的研制成功,將非晶合金冶煉技術水準提升至全國最優,為打開市場、形成規模化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德國研究人員近日在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發明了一種新的合金冶煉工藝,能一步到位將固態的金屬氧化物制成塊狀合金。該技術不需要提煉金屬后熔融、混合,有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節約能源。德國馬克......
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獲悉,西北工業大學魏炳波院士團隊在中國空間站開展的高性能難熔合金研究近期成功取得了多項空間材料凝固制備科學新發現,獲取了難熔合金熔體的關鍵熱物理性質,有力推動......
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孫軍院士和張金鈺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違反直覺的設計策略,利用間隙原子-位錯交互作用顯著扭曲熱機械加工預先引入刃位錯的平面應力場,使其轉變為非平面應力場,這促使多個馬......
近日,我國科學家成功合成了TaNbHfZr中熵合金,并發現其在高壓下具有“鐘罩型”的超導相圖,超導轉變溫度達到了15.3K,這是目前中熵合金、高熵合金報導的最高記錄。相關成果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并......
記者18日從昆明理工大學獲悉,該校研究團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近期在高強高導耐熱鋁合金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制備出強度、導電率及耐熱性良好匹配的鋁—鋯—鈧合金導線,在綠色鋁、鈦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方面實現......
如何讓超高溫合金既耐高溫又提升強度?近日,中國礦業大學在超高溫金屬結構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該校機電工程學院博士后萬義興與程延海教授研發出一種具有超高溫工程應用潛力的氮化物增強NbMoTaWHfN(鈮鉬......
“大科學裝置決定著人類在某一個或多個領域的前沿研究上取得突破的能力,是建立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國家大型科研基地的重要條件、科學研究的‘航空母艦’以及‘航母戰斗群’。”在11月3日舉辦的2023全球硬科......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科學院新創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創建者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冶金學家李董先生。金屬研究所是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國內一流并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研究機構,是我國高......
拓撲量子計算可有效抵抗雜質、相互作用等的擾動,從而解決量子退相干與糾錯的問題,實現容錯量子計算。本征拓撲超導材料的超導態具有非常規的超導能隙結構,在晶體材料的自然邊界可產生馬約拉納零能模式,是實現拓撲......
7月30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了解到,該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溫摩擦學課題組在新型潤滑耐磨損高熵/中熵合金設計制備和性能調控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進展。給出一種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