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內耗與固體缺陷實驗室科研人員與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和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合作,在面向等離子體材料鎢輻照缺陷演化計算模擬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科研成果發表在《材料學報》上(Acta Materialia 2014,66, 172-183)。
鎢以其高熔點、低濺射、不與氫發生化學反應及氫滯留極低等特性被視為最有前景的面向等離子體候選材料。然而,鎢存在室溫脆性、再結晶脆性、輻照脆化以及高溫時強度低等不足,限制了其在聚變堆中的應用。合金化被認為是提高鎢基材料性能的一種重要途徑。在其服役過程中,鎢及其合金將會遭受高能中子輻照,在材料內部產生大量缺陷,如空位、自間隙等。合金元素將與輻照缺陷相互作用,一方面改變材料中合金元素的擴散性質和聚集形態,另一方面改變輻照缺陷的本征演化規律,進而改變材料的性能。此外,中子輻照會引入大量的嬗變元素以及加工過程也不可避免在材料中遺留下一些雜質,這些嬗變元素和雜質與輻照缺陷相互作用也會對材料的性能產生影響。因此,溶質元素與輻照缺陷間相互作用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科研人員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鎢中過渡金屬溶質原子與點缺陷的相互作用,初步建立了過渡金屬原子與點缺陷相互作用數據庫(圖1),主要包括多種缺陷簇的穩態亞穩態缺陷構型及其能量學基本參數(形成能、結合能、作用半徑等)和動力學基本參數(擴散機制、擴散激活能以及擴散系數等),該數據可以作為更高時間和空間尺度計算模擬的輸入參數(如蒙特卡洛,速率理論等)。基于相關數據進一步考察溶質與點缺陷相互作用的物理控制因素,發現電子相互作用在溶質原子與空位相互作用中起主導因素,而彈性相互作用控制著溶質原子與自間隙間的相互作用,并總結出溶質與點缺陷相互作用的規律,即具有較大電負性的溶質原子傾向于空位結合,具有較小金屬半徑的溶質原子傾向于與自間隙結合(圖2)。該規律在鋁基和鎂基合金中依然適用。基于溶質原子與空位和自間隙缺陷間的結合能,可推測過渡金屬溶質原子能夠顯著縮小材料中空位和自間隙擴散速率間的差異,促進輻照誘導點缺陷的復合,提高材料的抗輻照性能,該推測解釋了近期部分實驗現象。最后根據計算模擬數據并結合近期實驗結果,討論了目前比較典型的合金元素Re、Os、Ta、Ti、V對輻照損傷和氫滯留的影響,對比分析表明,相比于Re,Os,Ti和V等元素,Ta更適合作為鎢的合金元素,這為高性能鎢合金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國際熱核實驗堆(ITER)計劃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
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陳春英團隊在《自然-實驗手冊》(NatureProtocols)上,發表了題為Insitulabel-freeX-rayimagingforvisualizin......
近日,美國計算機學會公布了獲得首屆戈登·貝爾氣候建模獎提名的研究工作名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新一代神威超級計算機上的應用成果(EstablishingaModelingSystemin3-kmHori......
5月29日,第29屆中子與核相互作用國際研討會(ISINN-29)在蘭州大學開幕。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俄羅斯聯合核子研究所副所長LatchesarK.Kostov教授,中國強脈沖輻射環......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袁開軍團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郭洪波、副教授李介博等合作,發現了MXenes中電子能量弛豫新通道,揭示了MXenes電子—聲子相互作用新機制。相關成果發表在《......
作為全球生命科學行業的先行者,Cytiva近日推出了功能更強大的Biacore1系列新產品,傳承高靈敏、高基線穩定性的同時,開創了更多通道、更大通量、更多進樣模式及更多功能模塊,為用戶提供更簡便的實驗......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科學家研制出一款由激光和氦原子組成的量子秒表,能以“全新方式極其準確地測量時間”,而不必像其他時鐘那樣計時。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物理評論研究》雜志。最新研究負責人瑪塔·博霍爾茨解釋稱,......
很多研究試圖量化人類對地球影響的各個方面。但對研究人員、政策制定者和公眾而言,通過整理相關數據解析人類對環境產生的實際影響是一項挑戰。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者創建了一個名為“人類影響數據庫”(Anthro......
受SCIE期刊《極端制造》極端制造編輯部邀請,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劉世元團隊近日在該刊上發表了《10nm及以下技術節點晶圓缺陷光學檢測》的綜述文章,對過去十年中與光學晶圓缺陷檢測技術有關的新興研究內容進行......
11月17日,中國科大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彭新華研究組和德國亥姆霍茲研究所DmitryBudker教授合作,利用本團隊近期發展的量子精密測量技術,實現了對一類超越標準模型的新相互作用的超靈敏檢驗......
靜電相互作用在酶催化、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蛋白質-DNA/RNA相互作用和H+的轉移等生物反應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絕大多數蛋白質都是在細胞中執行其功能,復雜細胞環境可以擾動蛋白質的靜電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