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德國萊布尼茨老齡化研究所-弗里茨-利普曼恩研究所(FLI)所長卡爾·倫德·魯道夫的一篇學術論文被指控涉嫌存在數據操縱情況。隨后,萊布尼茨協會和德國科學基金會(DFG)同時對此事展開了調查。
2017年6月13日,萊布尼茨協會對此次事件的調查結束,魯道夫的學術不端行為被證實,主要涉及數據錯誤陳述、數據不足和違反監督職責,協會于當日對魯道夫進行了書面譴責,并公布了對魯道夫本人在協會內的權利限制和對其領導下的FLI的資助限制,以及要求問題論文撤稿等具體處理意見;同年10月,FLI宣布撤掉魯道夫的所長職務;同年12月15日,DFG根據萊布尼茨協會調查的最終報告、魯道夫本人的幾份書面陳述以及聽證會確定了調查結果,對其進行了書面譴責和資助限制。
三家機構的調查結果與處理意見
魯道夫所任職的FLI是萊布尼茨協會成員之一。該協會是德國的一所綜合專業研究機構的聯合會,涵蓋從自然、工程和環境科學到經濟、社會和人文科學的93個獨立研究機構,是德國四大國立科研機構之一。另外3所分別為馬普協會、弗勞恩霍夫協會和亥姆霍茨聯合會。萊布尼茨協會是德國科學研究的主要力量。
接到對魯道夫的指控后,萊布尼茨協會為此成立了學術不端行為指控調查委員會。除了萊布尼茨協會的監察員之外,調查委員會還包括其他6名外部專家。調查根據魯道夫受到指控后所提供的外部證據和資料進行,調查內容是魯道夫2001年到2016年期間發表的論文,其中包含發表于《細胞》等頂級期刊的論文。
2017年6月13日,萊布尼茨協會公布了來自調查委員會的報告:在魯道夫已發表的論文中,11篇論文的數據有問題,其中8篇存在數據失實,包括復制部分圖片、使用了錯誤的圖片部分、數據結果選擇錯誤以及免疫印跡實驗的上樣對照使用不當;8篇論文找不到相應的方法文獻;4篇沒有充分驗證實驗結果的可重復性。
協會表示,雖然沒有證據表明實驗數據存在捏造的情況,也沒有證據表明魯道夫參與操縱失實數據,但有充分證據表明相關實驗方法和結果的記錄過程不足,主要數據的采集形式和質量控制不夠嚴謹。協會強調,每篇已發表論文都應確保實驗結果的有效性和可重復性。
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魯道夫的學術不端行為主要是疏于監管。萊布尼茨協會決定對魯道夫進行懲罰,認為他沒有充分履行作為研究組組長的職責。萊布尼茨協會認為,研究組組長不僅需要保證研究過程的嚴謹性,還應制定工作條例,把關研究組的工作質量。
協會對魯道夫的處理意見有:認為魯道夫存在嚴重過失,對其學術不端行為進行書面譴責,撤消其在協會委員會的三年被選舉權。三年內,協會“萊布尼茨競賽”資助計劃將不接受魯道夫領導下的FLI的任何提案和申請(“萊布尼茨競賽”是一項旨在刺激組織戰略目標的內部資助計劃,協會成員機構可以每年申請不同的項目);要求魯道夫盡早在相關的科學期刊上發布文章勘誤說明,并撤回一篇論文。
此外,萊布尼茨協會還將調查委員會的報告分別發送給了資助魯道夫研究工作的耶拿大學醫院科學主任、FLI董事會主席,以及耶拿大學、烏爾姆大學、德國研究基金會和歐洲研究理事會的負責人。
2017年10月11日,FLI董事會正式撤銷了魯道夫的所長職務,但保留了他高級研究組組長位置。
2017年12月15日,DFG宣布對魯道夫的調查程序結束。根據魯道夫的幾份書面陳述、萊布尼茨協會最終調查報告和魯道夫本人的聽證會,DFG得出結論,魯道夫接受DFG資金資助的已發表論文中,有3篇論文的數據表述存在錯誤,魯道夫本人在被調查期間也承認了這一點。調查委員會認為魯道夫作為論文通訊作者應該能夠識別這些錯誤。
根據《DFG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程序規則》,DFG聯合委員會對魯道夫發出書面譴責,兩年之內取消其申請DFG資助的資格。
魯道夫本人的回應
“萊布尼茨協會調查委員會認為我沒有進行數據捏造或操縱。我將嚴格審查協會指出的所有錯誤,并在相應期刊上糾正錯誤數據。與此同時,我將采取措施防止研究小組再犯此類錯誤。我辭去FLI所長的職務,希望保護我所在的小組,避免對研究所同事的工作不利。”
“DFG資助的3篇論文存在數據表述錯誤,很遺憾我沒有注意到。我很抱歉沒有公正地履行通訊作者的責任。我接受DFG的評判,并將嚴格糾正相關論文中的錯誤,盡到作為一個研究者和團隊領導的責任。同時,也會以此為戒,確保今后的研究中不會再有此類錯誤出現。”
同時,魯道夫還辭去了德國干細胞協會主席的職務。
之后,魯道夫和共同研究人員發布了兩篇勘誤。其中一篇發表在《細胞》上,聲明因數據采集錯誤而導致所用圖像失實。另一篇發表在《EMBO雜志》上,聲明使用了錯誤圖像。不過,魯道夫和研究小組發現,這兩篇論文中的錯誤數據并不影響研究結論。
萊布尼茨協會主席馬蒂亞斯克萊納在執行委員會的決定中說:“我認為協會對魯道夫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措施是合理的。魯道夫案例表明了嚴謹的態度和專業的操守對科學家至關重要。萊布尼茨協會將以已發生案例為教訓,繼續嚴格遵守科學誠信標準。”
據華南農業大學6日消息,該校工程學院郭涵、楊文武團隊項目ANTOBOT智能農業生產機器人以360分的高分(超過獲獎分數線100分)斬獲德國iF設計獎。目前,該款機器人已進入中試階段,預計將在2026年......
4月27日在長沙舉行的第三屆土建水交高層次科技人才學術交流會上,《風工程進展(英文)》(AdvancesinWindEngineering ,下稱AWE)正式創刊。這是一本由中南大學主辦,該......
4月2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自198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以來,我國學位法律制度的首次全面修訂。加......
昨天(4月2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以下簡稱《學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自198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以來,我國學......
中國科協2024年度科技期刊項目(第一批)啟動申報 關于申報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2024年度科技期刊項目(第一批)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貫徹黨中央關于推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落......
4月23日,《綠色與智能礦業工程(英文)》創刊發布會在北京舉辦。該活動由北京科技大學期刊中心和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主辦。北京科技大學校長楊仁樹,期刊創刊主編、中國工程院院士蔡美峰,顧問委員、中國工程院院......
學位法草案23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草案二審稿增加規定不授予學位的情形,對學術不端等行為加強全過程管理。草案二審稿在學位授予條件中進一步明確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的區別,學術學位突出學術研究......
中新網北京4月23日電(記者邢翀梁曉輝)學位法草案23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草案二審稿增加規定不授予學位的情形,對學術不端等行為加強全過程管理。草案二審稿在學位授予條件中進一步明確學術學......
15日,德國總理朔爾茨的中國之旅延續了前一天的繁忙。從重慶,到上海,再到北京,朔爾茨一天穿梭三地,在訪問中,他表示,希望兩國的對話交流能夠不斷增加,并對德企在中國的發展表示了肯定。總臺央視記者黃達:這......
名稱關于同意德國Rolls-RoyceSolutionsGmbH等6家境外單位注冊登記確認書信息變更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4-00145分類核設施安全監管發布機關國家核安全局生成日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