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介紹,《自然》是第三方,調查是公正、正式的,結果是公開的,《自然》的結果就是,這個實驗是可以重復的,但有的能夠做出來,有的做不出來。
韓春雨承認,NgAgo這個工具目前確實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影響實驗結果的還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做這個實驗需要一定的門檻。
3個月前,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的副教授韓春雨在《自然·生物技術》雜志刊發重要論文,研究成果表示,NgAgo(一種核酸內切酶)可以用來編輯哺乳動物基因組,該成果被譽為“諾獎級”。同時,因其“無名校身份”“無名氣”“無職位”的“三無”身份,韓春雨一時成為廣受關注的“網紅”科學家。
但隨后,一些科研人員質疑韓春雨的實驗結果無法重復,而引發“造假”爭議。有媒體8月2日稱,韓春雨將在1個月后對此作出回應。上周末,1個月期限已到,此事再次引發輿論熱議,韓春雨也并未接受這些媒體的采訪。
昨日,韓春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獨家專訪,回應質疑稱,《自然》雜志已證實實驗可重復,但還有不確定因素影響實驗結果。
媒體稱1個月后回應
韓春雨:從未如此表態,但愿意在此期限內給予回應
韓春雨因在《自然·生物技術》雜志刊發了題為《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的論文,成為世界關注的科學家。論文內容大致為,以DNA來介導NgAgo對靶向基因的識別從而進行基因編輯,被認為是基因編輯領域的重大突破。
但隨后,一些科學家抱怨說韓春雨的實驗結果無法重復。至上月,質疑聲音達到頂峰。
有媒體報道,此前曾稱已重復實驗成功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醫學、生物和環境學院教授蓋坦·巴爾焦發表博客稱,經過多次嘗試,仍未重復出韓春雨的結果。博客中,巴爾焦說,他仍未發現任何證據證明NgAgo能進行基因組編輯。他甚至得到相矛盾的結果。韓春雨的文章稱NgAgo在37攝氏度以上的實驗條件下起作用,但巴爾焦的實驗結果卻為50攝氏度。
與此同時,國際轉基因技術協會(ISTT)在其Twitter上推送數位科學家的實名評論,其均無法重復實驗結果。
8月2日,有媒體援引該校匿名人士話稱,將在1個月內給予驗證回復。韓春雨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他從未表態1個月回復,但既然媒體已經報道了,他仍愿意在此期限內給予回應。
1個月前,韓春雨曾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科學技術成果不應該是在媒體上吵架。真正的好的技術應該是好用。他認為,自己現在的技術不是那么好用,所以他要繼續改進。“這么短的時間就宣稱實驗無法復制,在時間上本身就不符合科學,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的流程和態度去回應、應對質疑”。
韓春雨認為,澳大利亞專家的質疑從學術來說根本不嚴謹。而ISTT雖然名頭很響,但就是個一般的個人申請的組織。
期限已到未見回應
韓春雨:《自然》的調查訪談結果,相當于公開回應
昨日,有媒體提出1個月期限已到,針對NgAgo的實驗卻依舊沒有任何實驗室宣稱可以重復,亦未見河北科技大學的后續聲明,并表示聯系韓春雨本人,其也未做任何回復。
昨日下午,韓春雨接受了成都商報記者獨家專訪,對此事做出回應。
韓春雨表示,起初,他并不想就此事公開回應。他稱,1個月前,他就此事回應后,一大波媒體蜂擁而至,導致實驗室半個月沒法運轉。他擔心再次回應后,又引起關注,“一回應實驗室就沒法干了,最好的回應還是做出東西來”。
韓春雨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在上個月社會上有了質疑聲音后,“我們不可能放著不管,肯定要做出回應”,不過對回應的方式做了選擇。他們認為在民間回應不合適,他們很快就聯系了《自然》的調查員戴衛,用《自然》調查訪談的方式回應。他們認為,《自然》對各種事實有比較全面的調查和報道,這是最好的回應方式。
他介紹,《自然》是第三方,調查是公正、正式的,結果是公開的,《自然》的結果就是,這個實驗是可以重復的,但有的能夠做出來,有的做不出來。目前,至少已經有3名科學家重復了該實驗,但3人在接受戴衛調查后,不希望被打擾,要求匿名。他認為,《自然》的調查訪談結果已經相當于是公開回應了。
韓春雨承認,NgAgo這個工具目前確實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影響實驗結果的還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做這個實驗需要一定的門檻。他的科研組正在尋找更好的方式和檢測手段,改進平臺,完善實驗。
《自然》調查員這樣說
成都商報記者檢索了解到,今年8月8日,《自然》正式發文,就近幾個月來持續發酵的“韓春雨事件”進行了詳細的報道,作者是該雜志亞洲通訊員戴衛。文章中提到:“一名不愿透露姓名(不想被卷入公共爭論)獨立于韓春雨實驗室之外的中國研究人員告訴《自然》雜志,他們在好幾個細胞系檢測了NgAgo系統是否有效,而且他們的結果顯示NgAgo能夠在預期的位點誘導遺傳突變——這一結果已經通過測序鑒定。”
該人士認為,NgAgo系統的效率并不比CRISPR-Cas9高,可能還要后續調整改進。“但總的來說NgAgo是有效(But,in short,it worked)”,這名科學家最后提到。
兩名要求匿名的中國科學家提到,他們有了一些初步的試壓結果顯示NgAgo是有效的,但是仍然需要進一步測序去確認。”
CRISPR/Cas系統具有編輯DNA和RNA靶標的強大能力。然而,CRISPR/Cas系統對特定識別位點、PAM的需求限制了其在基因編輯中的應用。一些Argonaute(Ago)蛋白在5'磷......
CRISPR/Cas系統具有編輯DNA和RNA靶標的強大能力。然而,CRISPR/Cas系統對特定識別位點、PAM的需求限制了其在基因編輯中的應用。一些Argonaute(Ago)蛋白在5'磷......
CRISPR/Cas系統具有編輯DNA和RNA靶標的強大能力。然而,CRISPR/Cas系統對特定識別位點、PAM的需求限制了其在基因編輯中的應用。一些Argonaute(Ago)蛋白在5'磷......
近日,韓春雨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發表了一篇關于基因編輯的新論文:BackgroundfreetrackingofsingleRNAinlivingcellsusingcatalyticallyi......
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首頁發布了題為《學校公布學術調查和處理結果》(以下簡稱“結果”)的新聞。點開鏈接,這正是學術界期盼已久的對韓春雨團隊的調查結果。結果中稱“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韓春雨論文調查是中國學術生態發展的重要事件,它對我國科研誠信建設具有積極意義。圖片源自網絡如果說同行們最初關注的是韓春雨論文中提及的技術是否有效、實驗是否可重復,那么此后更多的質詢在于韓春雨團隊及其所......
劃重點: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公布了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未發現主觀造假情況,撤回榮譽稱號及相關科研經費和獎勵。9月1日,韓春雨通過校方對處理結果表態:撤稿論文的實驗設計存在......
備受關注的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爭議事件近日有了結果,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杰告訴新華社記者:“此次撤稿展現并......
論文中有多少發現和結論符合客觀規律,需要重復研究來證實。在沒有驗證之前,一切都只是有此一說和假說,不宜急著獎勵,當成真理來膜拜。在國內外學者幾番公開質疑其可重復性一年后,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關于基......
備受關注的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爭議事件近日有了結果,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杰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