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11-11 11:07 原文鏈接: 頁巖氣:回歸理性說易行難

       11月3日,國土資源部開出頁巖氣首份罰單:中石化“圈而不探”被罰800萬元。此事先是引發外媒報道,隨即又引燃了國內新一輪頁巖氣之爭。

      今年早些時候,國家能源局“腰斬”2020年頁巖氣產量目標,已經引起一次“地震”。

      從“十二五”規劃提出600億~1000億方到“十三五”能源規劃會議改口為300億方,這之間只有短短兩年時間。這兩年,也見證了我國頁巖氣發展由“火熱”向理性的回歸。

      對于這一調整,多位業內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一致認為:“肯定是件好事。”

      實際上,由于第二輪招標進展緩慢等原因,各方對頁巖氣的投資熱情正在降溫。

      “這些調整和變化更加符合頁巖氣產業發展規律。如果我們能夠按照產業發展規律辦事,我相信雖然產量目標下調了,前景反而更樂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郁松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兩桶油”放開區塊?

      頁巖氣第二輪招標至今,“進展緩慢”的批評聲此起彼伏,甚至有業內人士悲觀地提出:“還會有第三輪招標嗎?”

      對此,國土資源部多次明確表態,第三輪招標有望近期啟動。

      實際上,國土資源部在推進頁巖氣發展上確實是不遺余力的。

      近期,國土資源部對全國180個頁巖氣有利區進行了重新評價,結果與此前公布的資源量總數沒有太大出入,認為我國陸域頁巖氣可采資源潛力為25萬億立方米。此次評估歷時3年多,投入420人參與,被認為相當“靠譜”。

      而組織此次評估的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主任張大偉更是在任何場合都樂觀地認為2020年600億~1000億方的產量預期能夠實現。即使在國家能源局將目標調整為300億方之后,張大偉仍然堅持認為,只要改革機制、放開市場,1000億方不是夢想。

      在本報記者近日參加的一次能源論壇上,張大偉當著“兩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代表的面提出:“頁巖氣發展到今天,我認為不是資金、技術、資源的問題,最主要的是體制問題。最大的瓶頸是礦業市場沒有真正放開,中石油、中石化占了大面積的富集區塊,但是只在幾個點上開展工作。其他企業想進來又沒有好區塊,只能選擇二、三流的區塊。”

      他進一步提出:“能否重新洗牌,面向所有企業擺個擂臺,將好資源分配給有能力開發的企業?”

      中石化此次受罰,其原因正是“未完成承諾的勘查投入”,被罰繳納違約金并核減區塊面積。

      根據張大偉的設想,在我國四川盆地及周緣建設我國的頁巖氣“特區”,全區探礦權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這是全中國頁巖氣資源稟賦最好的地方,各項參數指標都不遜色于美國,稱得上是中國的巴奈特。在這里再找到幾個涪陵焦石壩是完全可能的。”張大偉說。

      “我們還不會,需要交學費”

      那么,“兩桶油”在頁巖氣開發上是否“消極怠工”?

      在11月5日剛剛于美國達拉斯舉行的第五屆世界頁巖油氣峰會上,中石化被授予“頁巖油氣國際先鋒獎”,以表彰北美以外世界首個頁巖氣重大商業發現。

      不過,在涪陵焦石壩的突破難掩中石化未能“全面開花”的現實。在中石化2015年計劃中,涪陵貢獻產量32億方,外圍地區產能目標100億方,未標明產量目標。也就是說,中石化2015年頁巖氣產量將幾乎全部來自涪陵。

      中石油則更是被認為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不僅尚未獲得較大突破,還傳出合作方殼牌公司打起了退堂鼓的消息。

      對此,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地質師鄒才能對《中國科學報》記者明確指出:“川南地區地應力特別復雜,打鉆、壓裂難度都很大。這是我們過去沒想到的,現在正在集中力量進行技術攻關,繼續加大勘探開發的力度。”

      據悉,中石油在川南地區遇到的技術難題,是殼牌公司此前在美國沒有遇到過的,這也使得項目進展低于預期。

      實際上,由于我國地質條件比美國復雜,頁巖氣開發一直備受爭議,認為前期投入過高、風險較大、開發效率較低,是一筆“不劃算”的買賣。反對者中,不乏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

      目前看來,前期投入過高確實是不爭的事實。據悉,中石化已經投入20億元,其中,在涪陵地區的頁巖氣井成本從7000萬元到8300萬元不等,單井開發成本遠高于美國。

      復雜的地質條件、高企的成本也使得“兩桶油”難以大面積開展打井工作。據悉,目前我國頁巖氣井完鉆300余口,而美國的鉆井數已經超過10萬口。

      對于這些數據,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頁巖氣開發不能拿單個井算賬,成本必須和規模以及工業化程度掛鉤。現在成本高是因為我們還不會,需要交學費。作為一個新產業,應該給頁巖氣發展充分的探索和嘗試時間。”

      “只要資源量充足,不管是好采的還是不好采的,隨著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總能解決。”該匿名人士對前景表示出了相當的樂觀。

      鄒才能也對未來滿懷希望:“頁巖氣開發確實投入很大、前期準備時間很長,我國發展頁巖氣還不到10年,目前實現了工業化起步,是符合現階段發展特點的。油氣工業形成產業規模才有效益,現在計算還為時過早。”

      鄧郁松也認為:“油氣行業的特點就是高風險、高資本密集、高技術密集,在起步期發展相對較慢是正常的,發展太快才不正常。”

      爆發前的沉默

      另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在“兩桶油”之外,有多少民企有能力獨立開發?

      第二輪招標已經過去一年多,時至今日,拿到區塊的兩家民企并無太多進展。面對第三輪招標,大部分民資態度趨于冷淡。

      “‘兩桶油’明顯耐力更強,而民資對所需的巨大投資和技術、人才力量有些望而卻步。”一位業內人士這樣告訴本報記者。

      頁巖氣是技術、人才、資金密集型產業,三者缺一不可。“現在大家都不缺資金和熱情,缺乏的是技術和人才。”鄒才能一針見血地指出。

      實際上,在談及美國頁巖氣革命時,一條為人津津樂道的經驗就是私人企業的參與,水平井鉆井技術、水力壓裂關鍵技術等最初都是由美國私人企業形成技術突破。

      但這一經驗放在當前的中國并不適用。過去,我國油氣行業勘探開發都集中在“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手里,民營企業力量薄弱,現在想進入市場卻并不具備相應的人才儲備和技術能力。因此,一些技術力量不足的民企參與招標的行為,被認為存在“圈地”的嫌疑。

      “這個領域要特別注意地質風險和投資風險。”鄒才能提醒道。

      鄧郁松則認為,只有不斷放寬市場準入,頁巖氣產業才更有希望。

      他指出,美國頁巖氣革命成功的一條重要原因,是上世紀70年代出現氣荒后,美國開始進行放松市場準入的改革,使得一批中小企業能夠進入油氣市場,經過二三十年持續攻關最終形成了技術突破。

      “我國也在不斷放寬市場準入,以前的資源都集中在‘三桶油’手里,新進入者必然沒有行業發展經驗,需要一段時間積累,到某一個結點會出現爆發式增長。”鄧郁松說。

      對于我國頁巖氣產業的前景,鄧郁松頗為樂觀:“要相信市場的力量。美國頁巖氣產能也是在2005年之后才爆發,直到上世紀末還沒人預料到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只要注重行業發展規律,不急于求成,不用特別擔心中國頁巖氣市場起不來。”

    相關文章

    中國空間站建造和運營關鍵技術獲全面突破

    17日下午,國新辦就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表示,中國空間站建造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分別規劃了6次飛行任務。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主要目標是全面......

    13.51億立方米減排,這些技術幫大忙

    近兩年內,成果應用企業取得了新增銷售額20.57億元、新增利潤2.83億元的經濟效益,同時減排廢氣13.51億立方米,減排精餾釜殘等有機危廢5156噸。如今,在中鹽常州新東化工發展有限公司廠區,安裝在......

    科技部長:2022年基礎研究仍為重點

    3月8日上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后開啟“部長通道”,部分列席會議的國務院有關部委負責人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采訪。記者提問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加強基礎研究、完善經費項目經費......

    5分鐘了解高效液相色譜前世今生和近期新品(上)

    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末的高效液相色譜(HPLC)技術,建立在經典液相色譜基礎上,引入了氣相色譜的理論,開始了高壓泵、高效固定相、高靈敏度檢測器各技術不斷進步的旅程。解析真實世界的奧秘幾乎都要用到分離技......

    技術:pH和溫度與色譜峰的關系

    pH對保留時間的影響在反相色譜中隨著pH的增加,酸性化合物保留時間縮短,而堿性化合物延長;緩沖液可以緩沖溶液pH的改變,緩沖液的定義是加入少量的酸或堿時能緩沖pH,就是說添加酸或堿時pH的變化很小。這......

    吃完的香蕉皮不要扔,新技術可“變廢為氫”

    利用植物和動物的有機廢物或生物質生產氫氣,是未來替代化石能源的主要候選方法之一。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基礎科學學院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生物質光熱分解新方法,不僅可生產有價值的合成氣,還可生產能重新利用的......

    能源早新聞丨全國發電裝機已達23.8億千瓦!

    能源早新聞丨全國發電裝機已達23.8億千瓦!國家能源局:2021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1億千瓦,同比增長20.9%。國家能源局1月26日消息,其日前發布了2021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202......

    發改委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

    名稱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索引號000014672/2022-00028分類其他生態環境管理業務信息發布機關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

    湖北長江干流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結果公布

    中新網1月22日電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網站消息,2021年湖北省林業局啟動了長江干流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工作。本次調查選取了50個陸生野生動植物作為調查物種,其中植物23種、動物27種。調查結果顯示,......

    2025年,我國廢舊物資回收網絡體系基本建立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要加快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