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能夠從分子水平上揭示蛋白質的功能,幫助揭示生長發育、新陳代謝、分化和凋亡等細胞活動的規律。在全基因組范圍內識別蛋白質相互作用對是解釋細胞調控機制的重要一步。隨著蛋白質相互作用實驗技術的發展,人們能夠獲得大量的蛋白質相互作用數據,甚至能夠在全基因組范圍內對蛋白質相互作用進行分析。然而,由于實驗技術的限制,很多高通量實驗方法測得的蛋白質相互作用數據的錯誤率都比較高。此外,傳統實驗的方法不適用于檢測大規模數據。
針對這一科學問題,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多語種信息技術研究室碩士生王延斌在研究員尤著宏指導下,經過系統研究,提出了一種使用蛋白質序列信息預測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計算方法。為了獲得重要的蛋白質信息,科研人員首先使用位置打分矩陣(PSSM)去表示每一個蛋白質序列。研究發現,打分矩陣的表示方法不僅保留了序列的位置信息,還保留了蛋白質的化學信息。同時,為了開發PCVMZM預測模型,科研人員首先在不同尺度的PSSM打分矩陣上提取到準確的、有代表性的蛋白質信息,并將每一個信息表示成一個特征向量作為特征,運用一個強分類器去預測蛋白質的交互。
研究結果表明,此方法能夠提供精確、穩定、覆蓋率高的預測信息,為基因組學研究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決策工具。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分子科學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上,發表至今約兩個月時間,被引用23次。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科研人員通過構建一個深度學習系統,實現了更加準確、穩定的預測系統。實驗結果表明,使用了深度學習方法后,預測準確率可提升2.2%,并且可以實現跨物種檢測。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生物分子》(Molecular Biosystems)上。
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百人計劃”的資助。
近年來,人工智能(AI)已在醫學、生物學及制藥領域中展示出廣闊的發展前景。特別是在蛋白質設計和工程領域,基于AI技術創建人工的蛋白質序列已經成為現實,并可能被用于治療各種疾病。日前,來自AI研究企業S......
葉綠體是植物和藻類細胞中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細胞器。作為一種由兩層膜包被的特殊細胞器,葉綠體含有其自身的基因組,其表達是與核基因組的表達緊密協調的。葉綠體的蛋白質有兩種來源,有一小部分......
近日,連化物所生物分子結構表征新方法研究組(1822組)王方軍研究員、劉哲益副研究員團隊與西南交通大學封順教授團隊合作,利用我所自主搭建的高能紫外激光解離—串聯質譜儀器,揭示了質子化氨基酸側鏈的正電荷......
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機器學習算法Deep-SMOLM,可生成蛋白質5D圖像,包括單個分子的方向和位置等信息。實驗室的單分子成像經常存在因包含“斑點”或波動等情況導致圖像模糊的問題,......
細胞的合成代謝需要消耗足夠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和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而這些關鍵因子在病理條件下往往不足。在生命科學和臨床醫學的前沿探索中,一個巨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向退行性變及損傷......
葉綠體是植物和藻類細胞中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細胞器。作為一種由兩層膜包被的特殊細胞器,葉綠體含有自身的基因組,且其表達是與核基因組的表達緊密協調的。葉綠體的蛋白質有兩種來源,有一小部分......
葉綠體是植物和藻類細胞中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細胞器。作為一種由兩層膜包被的特殊細胞器,葉綠體含有自身的基因組,且其表達是與核基因組的表達緊密協調的。葉綠體的蛋白質有兩種來源,有一小部分......
科技日報記者劉園園西湖大學12月8日公布,該校人工智能(AI)講席教授李子青團隊與廈門大學、德睿智藥合作,首創研發了能夠刻畫蛋白質構象變化與親和力預測的AI模型——ProtMD。這是第一個嘗試解析蛋白......
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基因研究中心晏石娟團隊聯合加拿大約克大學、德國馬普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等研究人員在磷酸化修飾蛋白質組學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搭建全自動在線磷酸化蛋白質組學分......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健康人士和帕金森病患者脊髓液中一組蛋白質的形狀不同,這些蛋白質有望用作檢測帕金森病的新型生物標記物。相關研究刊發于最新一期《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雜志。許多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