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頭部CT
CT可排除其他病變,發現感染性腦靜脈血栓靜脈竇病變,同時還可發現乳突區骨質異常、腦膜瘤、腦膿腫等腦靜脈血栓的病因。
(1)具有相對特異性的直接征象有①束帶征為CT平掃時顯示的皮層靜脈匍行的高密度血栓,是新鮮皮層靜脈血栓的征象。②高密度三角征為CT平掃時上矢狀竇后部的高密度血栓,是該部位新鮮血栓形成的征象。③空三角征(Delta征、“△”征)為CT增強掃描時硬腦膜靜脈竇斷面上硬腦膜靜脈竇壁強化呈高密度,與腔內低密度血栓形成對比,類似于希臘字母“△”而得名。該征象在橫斷面的CT掃描時常見于上矢狀竇后1/3,在冠狀面的CT掃描時常見于頂部上矢狀竇,是CT診斷腦靜脈都血栓形成的最佳和最直接的征象。
(2)不具有特異性但較直接征象更為常見、具有提示價值的間接征象有:①大腦鐮和小腦幕異常強化其中小腦幕異常強化提示直竇血栓或累及上矢狀竇后部的血栓。②腦穿通髓靜脈擴張表現為腦深部白質內和沿灰白質之間有許多增強的血管結構。③腦室變小。④無強化的腦白紙低密度。⑤靜脈性腦梗死以出血性梗死最為常見,表現為皮層下或分散于邊緣的不規則性出血;非出血性靜脈梗死常表現為伴有強化的皮層下低密度和不同程度的占位效應,多位于腦回和皮層下,深靜脈系統血栓常為雙側性。
(3)海綿竇血栓:CT診斷價值有限,即使進行增強CT掃描,診斷海綿竇血栓也較困難。有提示意義的表現為海綿竇腫脹、不規則充盈缺損和眼靜脈擴張。
2.頭部MRI
MRI能直接顯示腦靜脈血栓且能反應其血栓的自然演變過程,是診斷腦靜脈血栓的有效檢查方法,在新生兒和兒童靜脈竇血栓的診斷上明顯優于其他方法。
MRI是診斷腦靜脈竇血栓的首選方法,在其隨診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對上矢狀竇、橫竇和直竇血栓的診斷也很可靠,但有時即使MRI和MRV相結合對腦皮層靜脈血栓和海綿竇血栓的診斷也相當困難。
早期階段T1WI為等(高)信號、T2WI為低(等)信號;數天后(4或5天~30~45天),可呈現為中心等信號、周圍高信號的“靶心”征;第二月T1WI等信號、T2WI高信號。對比增強T1WI可見海綿竇內充盈缺損。
MRI還可顯示腦實質的靜脈梗阻征象,如腦腫脹(占位效應和腦溝變淺)伴T2WI異常信號、腦室擴大、腦實質內血腫伴周圍水腫等。
3.頭部MRV(磁共振靜脈造影)
直接征象為發育正常的腦靜脈和(或)靜脈竇內高信號缺失或邊緣模糊且不規則的低血流信號;間接征象為梗阻處靜脈側支形成和其他途徑引流靜脈異常擴張。
4.頭部CTV(CT靜脈造影)
竇壁強化的充盈缺損、異常靜脈側支引流和小腦幕強化等。
5.腦血管造影
是診斷靜脈竇閉塞的準確方法,血管造影的靜脈期可見造影劑排空延遲、循環時間延長,靜脈竇內充盈缺損或閉塞靜脈竇不顯影,靜脈側支通路,有些廣泛靜脈竇閉塞時可見靜脈逆流現象。
6.核素顯像
可見梗阻靜脈竇的近端核素濃集、排空延遲和靜脈側支等。
7.經顱多普勒(TCD)
能了解靜脈側支通路能力和血管再通情況,對評價預后和制定治療措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