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例資料
病例1:72歲女性,因頭暈1 d入院。DSA示左側頸動脈重度狹窄,排除手術禁忌后行左側頸動脈內膜斑塊剝脫術(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術后6 h 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緊急行頸部CT檢查,示頸部大量血腫形成。胸悶半小時內手術,期間呼吸困難逐漸加重,血氧飽和度急劇下降,伴全身紫紺、淺昏迷。
進入手術室后立即氣管插管,但氣道狹窄明顯,插管困難,遂在球囊輔助呼吸的同時迅速剪開頸部縫線,吸引器吸除部分血腫后順利完成插管,血氧飽和度逐漸好轉,繼續清除頸部血腫,見軟組織內小動脈活動性出血,予以結扎止血。術后7 d出院,無后遺癥。
病例2:56歲男性,因頭暈伴四肢乏力1個月入院。CTA示左側頸內動脈重度狹窄、右側頸內動脈閉塞。排除手術禁忌后行左側CEA。術后1 d起床時傷口突發涌血,立即送至手術室行氣管插管并麻醉,迅速開放傷口并探查,見頸總動脈近分叉處部分縫線撕裂,伴搏動性出血,予以按壓頸動脈止血,并同時縫合撕裂處頸動脈。術后9 d出院,無后遺癥。
2.討論
頸部傷口急性血腫形成是CEA后嚴重并發癥之一,因血腫進展可迅速壓迫氣管,在短時間內窒息而危及病人生命。術后出血的常見原因為頸動脈縫線撕裂、軟組織內小血管出血及凝血功能異常等,因此術中在縫合動脈時,針距、邊距應適宜,打結要牢固,周圍軟組織止血需徹底,縫線結扎小動脈及靜脈,減少因電凝不徹底致術后小動脈再出血的幾率。
再者,頸部組織疏松,間隙多,術后紗布覆蓋傷口,不利于頸部血腫觀察,當出現胸悶不適時,已經有大量血腫形成,提示氣管受壓。因此術后應仔細觀察頸部周圍組織腫脹范圍及程度,注意傷口引流及滲血情況,盡早發現頸部血腫。同時,根據傷口滲血速度及血腫范圍迅速判斷是否為活動性出血及出血速度,及時決定手術干預。當出血呼吸困難時,宜緊急氣管插管、改善通氣,必要時可拆除頸部縫線,清除部分血腫,減輕氣道狹窄以改善通氣。
來源:游慧超,李文琦,歐陽和平,孫登江,王利容.頸動脈內膜斑塊剝脫術后頸部急性血腫搶救2例[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20,25(09):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