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鈣衛蛋白(calprotectin)是近年來一個十分熱門的實驗室標志物,已有的研究表明其在炎癥性腸病診斷和疾病活動度評估中發揮重要作用。近日,發表在Annals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糞便鈣衛蛋白在食管癌患者中也是增高的。
這項來自英國的研究招募了39名食管癌患者和191名健康個體,采用ELISA法檢測了這些研究對象的糞便鈣衛蛋白水平,結果發現:健康個體的糞便鈣衛蛋白平均水平在20μg/g以內,而食管癌個體的糞便鈣衛蛋白平均水平則為97μg/g。ROC分析結果顯示糞便鈣衛蛋白診斷食管癌的曲線下面積為0.84。當界值設定為50μg/g時,鈣衛蛋白診斷食管癌的敏感性為0.77,特異性為0.88。糞便鈣衛蛋白在早期和晚期食管癌中的差異并不是十分明顯。因此,作者得出結論:過去我們一直認為糞便鈣衛蛋白是診斷炎癥性腸病的有益標志物,但是我們的研究發現其在食管癌中也是增高,加之以往的研究發現結腸癌患者的糞便鈣衛蛋白也是增高的,因此,當人們利用糞便鈣衛蛋白診斷炎癥性腸病時,應該充分認識到,鈣衛蛋白不僅僅見于炎癥性腸病,最好順便看看患者有沒有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
文末,筆者談談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本文其實就是檢測了39名食管癌患者和191名健康個體糞便內的鈣衛蛋白水平,然后用ROC分析做了一通。其實初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對作者的印象很不好:你要是想評價鈣衛蛋白診斷食管癌的能力,那對照應該是食管良性腫瘤才對啊。你給我搞一堆健康人來,這里面有幾層意思啊?但讀完全文我才發現,作者多半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也不在討論部分大談特談什么診斷價值的問題,而是變換了一個基調,將自己的研究結論說成:鈣衛蛋白增高還見于食管癌,加上以往確實有好幾個研究發現鈣衛蛋白在上消化道的惡性腫瘤患者中也是增高的,所以你用鈣衛蛋白去診斷炎癥性腸病的時候,最好仔細檢查下患者有沒有食管癌,以免誤診!
筆者認為,這才是對結果正確的解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