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水檢測非常重要,可以檢測水質是否安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目前,飲用水檢測標準包括《飲用水衛生標準》(CB5749-2006)、《飲用天然礦泉水》(CB8537-2008)、《瓶裝飲用純凈水》(CB17323-1998)、《瓶裝飲用純凈水衛生標準》(GB17324-2003)、《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包裝飲用水》(GB19298-2014)、《瓶裝飲用天然凈水》本文主要簡述了以上標準的檢測范圍和特點,總結了限量指標,用于規范飲用水行業。
飲用水檢驗:《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
GB5749-2006是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的標準規范,主要用于檢測自來水或井水等水質,尤其適用于對水質不太了解的情況下,該標準項目覆蓋面廣,可有效判斷水質。
GB5749-2006(GB5749-2006)對生活飲用水質量、飲用水來源、集中供水機構的衛生、二次供水衛生、生活飲用水衛生、水質監測和水質檢測等方面的質量要求,適用于城鄉各類集中供水的生活飲用水,也適用于分散供水的生活飲用水。
飲水常規檢驗指標包括:微生物指標、毒理指標、感官指標、化學指標和放射性指標,包括企業和消費者的常規檢驗項目,因其種類廣泛,基本能滿足需求;集中供水出廠水中消毒劑限值、出廠水和管網末端消毒劑余量限值;水質非常規指標包括兩個特殊項目: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因為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可以通過飲水感染和致病,普通人很容易同時感染兩種昆蟲病,甚至危害到免疫力低下或缺陷。兩種昆蟲嚴重威脅人們的飲用水安全,成為重點防治的公共衛生疾病。
飲用水測試:天然礦泉水(GB8537-2008)
飲用天然礦泉水(GB8537-2008)是天然礦泉水的標準規范。飲用天然礦泉水定義為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或鉆井收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區域內不受污染,采取預防措施避免污染。
一般,天然礦泉水的化學成分、流量、水溫等動態指標在自然周期變動范圍內比較穩定。二氧化碳分為天然礦泉水、充氣天然礦泉水、無氣天然礦泉水和脫氣天然礦泉水。
天然礦泉水檢測標準指向的檢測方法是《飲用天然礦泉水檢測方法》(GB/T8538-2008)。礦泉水生產企業應進行年檢。如果年檢不合格或不參加年檢,礦泉水注冊證將自行作廢。還規定達到飲用天然礦泉水的水質。
飲用天然礦泉水的水質檢驗報告有固定的格式,根據GB8537-2008附錄A編制。
此類飲用水檢驗的限值,涉及56個項目,如:鋰、鰓、鋅、碘化物、偏硅酸、硒、游離二氧化碳、總溶解性固體、至少一項(或以上)符合GB8537-2008表2規定的要求。本項目的飲用水檢驗標準也規定,如果檢驗項目不符合《飲用天然礦泉水》(CB8537-2008)的標準要求,則應從該批產品中抽樣,對不合格項目進行復驗,以復驗結果為準。如果復驗項目仍然存在不合格項目,判定該批產品為不合格項目,除微生物指標外,按其規定的指標進行復驗。
飲用水檢驗:《瓶(桶)飲用純凈水衛生標準》(GB17324-2003)
瓶飲用純凈水衛生標準(GB17324-2003)是針對瓶裝飲用純凈水的水質檢驗標準,規定了瓶裝飲用水的指標要求、儀器、添加劑、生產加工工藝的衛生要求、貯存、包裝、運輸、標識要求及檢驗方法。原料用水應符合GB5749的要求。理化學指標包括:色度、混濁、臭味、肉眼可見物;理化學指標包括酸堿度、電導率、高錳酸鉀消耗等;微生物指標包括:菌落總數、大腸桿菌、霉菌和酵母、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菌),后兩種限值都無法檢測到。
飲用水檢測: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包裝飲用水(GB19298-2014)
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包裝飲用水(GB19298-2014)取代了《瓶(桶)飲用水衛生標準》(GB19298-2003)和第1號和第2號修改單,適用于直接飲用的包裝飲用水,但不適用于天然礦泉水。GB/T5750,GB2762,GB4789.3,GB/T8538為檢驗方法。國家食品安全標準(GB19298-2014)[7明顯區別在于污染物限量符合C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GB19298-2014)的7明顯區別在于,污染物限量符合C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19298-2012)涉及飲用水的限量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