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毒素是由產毒真菌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資料,世界上約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而不能食用,不僅在經濟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且由真菌產生的真菌毒素還能引起人畜中毒,嚴重時甚至可以致癌。
一種真菌可以產生多種不同的真菌毒素,不同的真菌可以產生相同的真菌毒素.目前已知能產生真菌毒素的真菌有150余種,產生的真菌毒素約有300種,其中包括黃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及其衍生物類毒素、A型單端孢霉烯族、B型單端孢霉烯族等.真菌的生長和繁殖都需要一定的溫、濕度條件,最適宜生長溫度一般為20~30℃,霉菌繁殖產毒的最適溫度為25~30℃.其中曲霉菌屬最適宜生長溫度為30℃左右,青霉菌屬為25℃左右,鐮刀菌屬一般為25℃左右.當真菌處于干燥、低溫或處于與其他真菌競爭的應激情況時,就會產生霉菌毒素,由于真菌生長有一定的地域性,因此,不同區域占優勢的真菌毒素種類也不同,如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農產品和飼料主要被黃曲霉素和某些赭曲毒素污染;而玉米赤霉烯酮、嘔吐霉素、赭曲霉毒素A、T-2毒素、煙曲霉毒素則在溫帶地區占有顯著優勢。
黃曲霉毒素及其危害
黃曲霉毒素(aflatoxins,AFT)是二氫呋喃氧雜萘鄰酮的衍生物,無色、無嗅、無味,含一個雙呋喃環和一個氧雜萘鄰酮(香豆素).已分離到的AFT及其衍生物已有20多種,其中10余種的化學結構已明確,并給以下命名:黃曲霉毒素B1、B2、B2a、M1、M2、寄生曲霉醇B3、BM1、GM1、GM2、P1、Q1等.前4種通常共存,而以B1的致癌性最強,對敏感動物的半致死量LD50是0.294mg/kg,屬特劇毒的毒物范圍,它的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其次為G1、B2、M1.
在己知的真菌毒素中,AFT的毒性、致癌性、致突變性、致畸性均居首位.其致癌力是奶油黃的900倍,比二甲基亞硝胺誘發肝癌的能力大75倍.2002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第82卷專論中再次確定地評價天然產生的AFT為I類致癌物.除此之外,AFT與其他致病因素(如肝炎病毒)等對人類疾病的誘發具有疊加效應.不同國家和地區對于AFT的限量標準有很大差別,發達國家的標準相對嚴格,發展中國家制定的標準較為寬松,見表1.
赭曲霉毒素及其危害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OT)是由曲霉菌屬和青霉菌屬等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分為OTA、OTB、OTC3種,其中以OTA毒性最大,廣泛地分布于農產品及飼料中.OTA被證明具有較強的的肝毒性和腎毒性,并有致畸、致癌和致突變作用.動物試驗表明,OTA可以累積在家畜禽體內,通過食物鏈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通過OTA喂養大白鼠可引起肝癌和腎癌;同時,OTA可造成腸炎及淋巴壞疽.有實驗證明,大白鼠經口服入半數致死量為133~136μg/kg.此外,母親經膳食攝入的OTA可分泌至乳汁中從而影響下一代.目前對赭曲霉毒素的限量標準還不完善,只有少數國家設定了限量,見表2.
伏馬毒素及其危害
伏馬菌素(fumonisin,F)是一組由鐮刀菌產生的真菌毒素.目前發現的F有11種,其中FB1的污染最為廣泛.所有能產生F的鐮刀菌中均含有多酮肽合成酶基因fum1,該基因可以調控F合成過程中底物乙酸鹽合成伏馬菌素C-骨架的環節,當缺失fum1時,任何一種F均無法產生.F是神經鞘脂類合成的抑制劑,當F含量達到一定濃度時可導致神經鞘脂類代謝的中斷.F對許多動物均由毒性反應,如日糧中添加40mg/kg的F就可引起仔豬肺部重量顯著增加,出現明顯的肺水腫癥狀;對老鼠的肝臟和腎臟造成毒害;給新生的大鼠皮下注射FB1,可引起腦組織SA/SO比值升高和髓鞘質沉積減少,導致神經系統發育遲緩.Martin報道牛奶中FB在4℃時穩定,加熱至62℃30min也不損失,加熱至90℃30min只有少量損失.鑒于F的強毒性、穩定性及高頻發性,1993年,國際癌癥研究中心把從輪狀鐮刀菌(串珠鐮刀菌)分離出的FB1、FB2歸類為2B類致癌物.美國FDA在2001年修訂可食性玉米及制品中FB的限量為5mg/kg,谷物飼料中FB的限量為100mg/kg,歐盟也正在制定相關法規。
玉米赤霉烯酮及其危害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又稱F-2毒素,是由河谷鐮刀菌、木賊鐮刀菌、燕麥鐮刀菌、雪腐鐮刀菌等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是一種雌激素真菌毒素.苗朝華等從中國不同的地理區域收集了17個全價配合飼料樣品,ZEN的超標率高達94%.ZEN具有遺傳毒性,可以增加人外周淋巴細胞姐妹染色單體交換率和哺乳動物細胞DNA的加合物.為了對食品及飼料中的ZEN進行控制,世界各國相繼制定其進出口的限量標準,見表3。
嘔吐毒素及其危害
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又稱為嘔吐毒素(vomintoxin),屬B型單端孢霉烯族類毒素.DON對原核細胞、動植物真核細胞及腫瘤細胞等均具有明顯的毒性,其在細胞水平的毒性主要通過與核糖體結合以及抑制轉移酶的作用而干擾蛋白質的合成,從而干擾DNA的合成.另外,DON還可影響動物的生長、繁殖率和子代的存活率,甚至可使生長停滯,形成“僵鼠”,并對心、肝、腎等實質性臟器產生損害,嚴重時損害造血系統造成死亡.現已證明,DON與ZEA并存,其毒性同時產生并互相增強效力,引起繁殖功能障礙,世界各國已經對農產品及飼料中DON的含量進行限定,見表4。
展青霉素及其危害
展青霉素(patulin,PAT)是由部分曲霉、青霉和絲衣霉產生的有毒次生代謝產物.其主要是存在于溫度較高、通風不良的儲存條件下的水分含量較高,營養豐富的水果及蔬菜.Karaca等首次在無花果中發現PAT的污染,含量范圍為39.3~151.6μg/kg。
PAT是一種廣譜抗生素,可抑制70多種革蘭氏陽性細菌及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革蘭氏陰性細菌,對某些典型真菌、原生生物和各種細胞培養物的生長均有抑制作用.但是,其污染食品和飼料后產生的毒性作用遠遠大于其藥用價值.研究表明,PAT對動物的腎和消化系統有毒性作用;PAT能抑制植物和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有時伴有雙核細胞的形成和染色體紊亂,對HeLa細胞、大鼠肺細胞均具有細胞毒性作用;且由PAT引起的中毒病鴨表現神經癥狀.我國目前已經制訂水果、飲料和酒中展青霉素的限量。
目前國際社會越來越重視真菌毒素對動物及人類的危害,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于1995年已經制定《食品和飼料中污染物和毒素通用準則》,歐盟還在2005年發布了黃曲霉毒素的指導文件.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國際分析化學協會(AssociationofOfficialAg-riculturalChemists,AOAC)及歐洲標準化委員會(EuropeanCommitteeforStandardization,CEN)都相繼制定了一系列真菌毒素的限量和檢測方法標準.我國也已經對食品和飼料中真菌毒素制定了一些相關標準,但總體上講,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研究水平上還存在差距,安全限量不夠完善.有專家認為為確保我國農產品及飼料安全安全,應當每隔2~3年進行一次全國范圍的真菌毒素污染狀況的普查,制定符合我國食品安全要求的真菌毒素限量標準;同時引進借鑒國際上的先進標準,加強真菌毒素相關科學研究,促進真菌毒素危害的科普宣傳工作,提高全民的防范意識。
19個月100多人團隊攻關,8家龍頭企業7個月公益性示范試用,認可度100%,服務及時性100%。近日,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飼料配方工業軟件“中農科龍騰”1.0版本正式發布。中農科龍騰軟件在大型飼料......
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了《2025年飼料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方案》,旨在進一步強化飼料質量安全監管,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方案明確,2025年將重點開展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查......
日前,2024年湖北省科技獎結果揭曉,武漢輕工大學副校長、教授侯永清主持的“豬禽腸道健康營養調控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侯永清教授。武漢輕工大學供圖28年潛心飼料替抗研究腸道是營養......
西寧市湟中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2025年度政府采購意向公告-湟中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詳細情況湟中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項目所在采購意向:西寧市湟中......
19個月100多人團隊攻關,8家龍頭企業7個月公益性示范試用,認可度100%,服務及時性100%。近日,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飼料配方工業軟件“中農科龍騰”1.0版本正式發布。中農科龍騰軟件在大型飼料......
關于對擬成立的全國機器人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機器人檢測分技術委員會進行公示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根據《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辦法》有關要求,經研究,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擬成立全國機器人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機......
國家認監委關于暫停3家實驗室部分強制性產品認證指定檢測業務的公告2024年,國家認監委組織開展了認證從業機構“雙隨機、一公開”檢查。通過檢查,發現中汽研汽車零部件檢驗中心(寧波)有限公司、佛山市質量計......
作者: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時間:2024-12-30各相關實驗室及評審員: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增強服務效果,經過充分研討論證,CNAS秘書處決定調整檢測和校準實驗室申請及評審資料提交方式。現將有關......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第六批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申報工作的通知》(工信廳科函〔2024〕378號)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開展了相關申報和評審工作。現將擬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第六批產業技......
11月29日,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珠海檢測院、云浮檢測院分別依托珠海市特檢儀器研發與工藝應用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和廣東省質量監督石材起重設備檢驗站兩大平臺合作的科研項目“起重機械吊具運動姿態及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