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1-12 10:14 原文鏈接: 饒毅卸任,“四院院士”謝曉亮任職北大理學部主任

    圖片.png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受聘擔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

      原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卸任,任職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饒毅回顧了任職期間相關工作,簡要總結了理學部各院系過去三年的發展。他認為,過去幾年來,學校理學學科發展迅速,但也存在可以改進的空間,希望學部要進一步發揮好學術職能,推動學科交叉與融合,特別是與醫學的交叉融合,為學校學科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圖片.png

    饒毅發言

      謝曉亮表示,北大理學部各學科實力雄厚,是學科交叉的理想之地。他回憶了在北大化學學院本科學習時經常旁聽物理系和數學系的課程,后來又學習生物、醫學的經歷,認為受益匪淺。他表示一定不辜負學校信任,與理學部各學院密切合作,做好學科布局與規劃,進一步加大國際領軍人才引進力度,推進學科交叉與融合。

    圖片.png

    謝曉亮發言

    圖片.png

    謝曉亮教授

      1998年,他成為改革開放后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2009年,還是他,作為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成為改革開放后第一位哈佛冠名講席教授。

      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物理化學和生物物理界最高獎獲得者、是獲得美國生命醫學大獎——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的第一位華人。

      他就是北大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主任、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2018年7月1日起,著名科學家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今天一起來看看這位頂尖科學家的故事。

    出生和本科求學均在北大

      1962年6月,謝曉亮出生于北京,父親謝有暢與母親楊駿英皆為北京大學化學系的教授,因此他在北京大學附屬小學和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度過小學與中學階段 。

      1980年,謝曉亮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業余時間還旁聽了物理系和數學系的課程,還利用暑假到實驗室做實驗,學有機合成,又寫計算機程序做化學計算。

      1985年夏,赴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攻讀博士,師從研究超快激光研究化學動力學的約翰·西蒙(John Simon)。1989年,博士畢業后去芝加哥大學物理化學教授格雷厄姆·弗萊明(Graham Fleming)的實驗室做博士后。

      1990年在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獲得了博士學位,之后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繼續博士后研究。1992年起,謝曉亮受聘于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成為了PNNL1965年成立以來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科學家。1999年,謝曉亮被哈佛大學聘為化學與化學生物系終身教授。2009年到現在,謝曉亮擔任哈佛大學Mallinckrodt講席教授。2008年,他開始在北京大學兼職。

    圖片.png

    2013年與吉姆·安德森和莊小威參加北大物理學院百年慶祝活動

      謝曉亮教授研究領域廣泛,從物理化學、生物物理到生物化學,再到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及臨床醫學,無畏探索,不斷創新。

      他是單分子酶學的創始人、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的奠基人之一、相干拉曼散射顯微成像技術和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

      2010年謝曉亮在北京大學主持創辦的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已成為世界上引人注目的技術驅動型的生物醫學究中心。2016年謝曉亮又組建了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以促進我國基因組學和精準醫學的發展。

      2012年謝曉亮在單細胞全基因組學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開發了單細胞全基因組均勻擴增的新方法——多重退火循環擴增法(MALBAC)。2014年9月19日,世界上第一例“MALBAC嬰兒”在北醫三院誕生,標志著中國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近幾年,他相繼入選了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2015年,憑借MALBAC技術以及之前卓越的科研成就,謝曉亮獲得了美國重量級的生物醫學獎——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并成為該獎項的首位華人獲獎者。多位獲得過該獎的科學家后來都獲得了諾貝爾獎,因此謝曉亮教授也被譽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謝曉亮教授有多牛,看看下面這份榮譽清單就可以知道了:

    圖片.png

    全職回國,加盟北大

    圖片.png

    2018年謝曉亮北京大學實驗小組合影

      在今年初人民日報的采訪中,謝曉亮表示一直關注著祖國的變化和科研的發展,“我一直希望能為祖國和母校北京大學作出貢獻。”謝曉亮認為,過去10年,中國的科研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國家對基礎研究和交叉學科領域的投入日益增加,從海外大力引入人才,并為回國人才創造了各種有利條件。

      很多優秀同行回國后非凡的成就也鼓舞了謝曉亮。“比如王曉東領導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通過設立一種新的體制和模式,吸引了大批年輕科學家回國。他們在短短幾年內就發表了大批高水平論文,在國際生物界一舉成名;施一公在清華大學建立了獨特的科研平臺,獲得了結構生物學領域非常領先的科研成果。”謝曉亮說,這些了不起的成就,使他對祖國的科研環境充滿信心。

      現在,謝曉亮團隊里年輕的海歸學者們已經迅速成長起來,他們也發表了很多高質量的科學論文,從事著生命科學領域世界前沿的研究。更讓他欣慰的是,他們在北大的合作研究成果真正造福了國內百姓。“我至今還記得,當我抱著第一例MALBAC寶寶時內心的激動,我很自豪在北京大學的工作真正推動了醫學進步,為人民健康貢獻一份力量。”謝曉亮說。

      2018年7月1日起,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

    謝曉亮教授發表的部分頂尖論文

    圖片.png

    圖片.png

    圖片.png

    相關文章

    Cell:謝曉亮團隊領銜篩選出中和抗體或成為新冠強效藥

    《細胞》雜志5月17日刊發北京大學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主任謝曉亮團隊領銜多家合作單位的成果。他們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從新冠肺炎康復期患者血漿中成功篩選出多個高活性中和抗體。中......

    謝曉亮團隊等聯合攻關新冠強效藥篩選出14個中和抗體

    近日,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報道了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謝曉亮團隊聯合北京佑安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

    “四院院士”謝曉亮:尋找新冠病毒中和抗體

    “我們從70個康復期病人血漿里的30萬個B細胞中,篩選出300個富集度最高的IgG抗體序列。正在測試根據這些序列生產出的300個抗體蛋白。目前已篩出一大批高結合強度的抗體和多個有出色中和活性的抗體。”......

    “四院院士”謝曉亮:尋找新冠病毒中和抗體

    “我們從70個康復期病人血漿里的30萬個B細胞中,篩選出300個富集度最高的IgG抗體序列。正在測試根據這些序列生產出的300個抗體蛋白。目前已篩出一大批高結合強度的抗體和多個有出色中和活性的抗體。”......

    饒毅卸任,“四院院士”謝曉亮任職北大理學部主任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受聘擔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原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卸任,任職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回顧了任職期間相關工作,......

    饒毅卸任,“四院院士”謝曉亮任職北大理學部主任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受聘擔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原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卸任,任職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回顧了任職期間相關工作,......

    饒毅卸任,“四院院士”謝曉亮任職北大理學部主任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受聘擔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原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卸任,任職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回顧了任職期間相關工作,......

    謝曉亮院士:單分子技術透視生命之謎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學多個研究團隊合作完成的世界首個高精度人類男性和女性個人遺傳圖譜相關論文相繼發表于《科學》和《細胞》雜志。這一工作采用的單細胞DNA擴增技術MALBAC,與以前的技術相比......

    兩位諾獎得主、施一公、謝曉亮齊聚2018SAPA中國年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12月1日,“北京昌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論壇——中國生物醫藥創新的機遇與挑戰暨2018SAPA中國年會”在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隆重召開。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Dr.AaronJ......

    施一公謝曉亮諾獎專家齊聚論壇探討創新藥物研發

    11月30日,“北京昌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論壇——中國生物醫藥創新的機遇與挑戰暨2018SAPA中國年會”今日在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隆重召開。北京市的相關領導、來自全球的頂級專家、企業投資機構等嘉......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