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2日發表兩項癌癥研究突破:一種治療性單克隆抗體NP137在小鼠模型中能夠抑制子宮內膜癌和皮膚癌的生長和轉移,一項研究還報告了這一試劑的首次人體試驗,展示了它對晚期子宮內膜癌個體患者的作用,表明這一抗腫瘤策略值得進一步研究。
隨著癌癥進展,它們會發生細胞層面的改變,這被稱為上皮細胞間質轉化。現在,一種名為netrin-1的蛋白質被認為可能在腫瘤發展中有重要作用。兩項最新研究表明,阻斷這一蛋白,就能抑制上皮細胞間質轉化。
法國里昂大學團隊研究表明,netrin-1在人類子宮內膜癌中會上調。在該疾病的小鼠模型中,阻斷netrin-1的活性會觸發癌細胞死亡,抑制上皮細胞間質轉化。基于這些發現,團隊在一項人體1期臨床試驗中測試了阻斷netrin-1的單克隆抗體——NP137的潛力。該試驗有14名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參加,治療被證明是安全的,在9名患者中觀察到了抗腫瘤響應,8名患者的病情穩定了下來,1名患者的肝轉移灶縮小超過50%。在小鼠模型中,傳統化療藥物(卡鉑和紫杉醇)與NP137結合后效果得到改善。
在另一項研究中,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團隊表示,在鱗狀細胞癌小鼠模型中,NP137介導的netrin-1抑制減少了發生上皮細胞間質轉化的細胞比例。這一處理減少了轉移的數量,增加了腫瘤對化療的敏感性。團隊還評估了這一處理對移植到小鼠身上的人類癌細胞的作用,表明netrin-1阻斷抑制了這些細胞的上皮細胞間質轉化。
緊密相連的細胞,本是一道嚴密的防線,而本文所說的上皮細胞間質轉化,正是賦予細胞轉移和入侵能力的一個重要事件。可以說,它與癌癥患者腫瘤的發展、侵襲、轉移和對化療及免疫療法的抗性密切相關。而阻斷這一轉變,可能就是當今癌癥治療的一個極有潛力的方法。此前,科學家試圖利用上皮細胞間質轉化抑制腫瘤還不太成功,但隨著生化技術手段和認識的不斷提高,這一方向的前景漸漸明朗。
近日,第九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在上海產生擬中選結果。此次集采有41種藥品采購成功,擬中選藥品平均降價58%,預計每年可節約藥費182億元。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醫藥企業積極參與本次集采,26......
腫瘤細胞分泌的外泌體(Tumor-DerivedExosomes,TDEs)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檢測TDEs,對腫瘤早期診斷、療效評價和預后分析,以及對TDEs進行高靈敏的定量檢測具有重要意義。近......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行,賽諾菲這家創新醫藥健康企業連續第六年參展。今年,他們以“奇跡實驗室”為主題,精彩亮相進博會的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這里展示了他們在免疫......
——第三屆尿液生物標志物學術研討會(Urimarker2023)順利召開11月4日-11月5日,第三屆尿液生物標志物學術研討會(Urimarker2023)于北京師范大學圓滿落幕。本次研討會采用線上線......
研究成果以“BCL6通過拮抗BLIMP1促進癌癥中干細胞樣CD8+T細胞抗腫瘤程序(BCL6PromotesaStem-likeCD8+TCellPrograminCancerviaAntagoniz......
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工程師開發出一種模塊化納米顆粒,其表面經精心設計,可容納任何選擇的生物分子,從而可定制納米顆粒以靶向腫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實體。研究論文30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與......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綜合癌癥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確定了CD95受體上一個可導致細胞死亡的關鍵表位。這種觸發細胞程序性死亡的新能力可能會為改進癌癥治療打開大門。這一發現發表在近期《自然》雜志旗下的《細胞......
記者23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通過與國際多中心、多學科交叉融合團隊協作,揭示了腦室形態影響腦疾病發生的遺傳機制。他們率先發現側腦室下角體積增大是阿爾茨海默病可遺傳的影像標記,可早期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
近日,上海市浦東醫院就衛生專用材料-外送特檢公開招標,預算金額350萬元,檢測范圍包括:質譜類、慢病類、腫瘤伴隨診斷及個體化治療、用藥基因、遺傳性腫瘤篩查、遺傳病的診斷、感染精準診斷等。詳細內容如下:......
10月12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TalDanino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Science》發表題為“Probiotic-guidedCAR-Tcellsforsolidtumortargeting”的研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