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從中科睿芯獲悉,在25日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的2018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2018)上,中科睿芯在當天下午的“高通量產業圓桌論壇”上發布了全球首款高通量概念計算機——“金剛”。在CNCC2018中科睿芯展臺,“金剛”高通量計算機實物已面向觀眾展出,并可在工作人員操作下觀摩其所支持的高通量應用演示。
“金剛”高通量計算機主機(右)和6塊演示屏(左上)
中科睿芯是孵化自中科院計算所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據中科睿芯總經理王達介紹,“金剛”是經計算所的高通量計算技術轉化、由中科睿芯創造性研制的新型高通量計算機。在一系列體系結構新技術的加持下,“金剛”高通量計算機具有高并發、強實時等適于大數據計算的特點;在強時間約束下,高通量計算機能夠全局可控地處理高吞吐量請求,可適用于當下大多數有著大數據處理需求的應用場景。
中科院計算所所長、研究員孫凝暉在會上說,從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至今,70年來人類經歷了以“機”為中心的IT1.0時代和以“人”為中心的IT2.0時代,目前正進入以“物”為中心的IT3.0時代。在萬物互聯的IT3.0時代,大數據處理對計算的并發性和實時性都提出極高的要求,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高通量計算機”應運而生。
孫凝暉回憶稱,早在2005年,計算所就啟動了高通量計算的研究和探索。在科技部2個“973”項目和多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礎研究項目的連續資助下,計算所研究團隊歷時10余年,完成了從高通量芯片到高通量計算系統的一系列創新技術研發。2016年底,計算所正式設立高通量計算機研究中心,開始集中目標于高通量計算技術研究,并完成了“低延遲、高通量、高確定性”的高通量計算機原型系統研制。
王達介紹說,未來中科睿芯還將打造高通量體系架構的CPU,力求實現高通量計算機全系統的自主可控。與此同時,中科睿芯還以其與中科院計算所和中關村順義園管委會聯合成立的“北京智能計算產業研究院”為平臺,推動和完善高通量計算生態建設。
26日上午,中科院計算所高通量計算中心主任、中科睿芯董事長范東睿以《高通量數據流眾核處理器》為題做大會特邀報告,對“金剛”高通量計算機相關核心技術進行了詳細介紹。
近日,在2024數字科技生態大會上,國內單臺比特數最多的超導量子計算機天衍-504正式發布。國內單臺比特數最多的超導量子計算機天衍-504。中電信量子集團供圖據悉,天衍-504超導量子計算機是中電信量......
10月24日,2024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2024)在浙江東陽橫店開幕,吸引了一萬多名計算相關領域學術、教育、企業界人士參會。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計算引領未來”主題,800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
10月15日,真邁生物南京公司啟用揭牌儀式暨新品發布會在新區生物醫藥谷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書記陸衛東,江蘇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和平,南京市科學技術局局長趙成軍,江北......
盡管量子計算機領域的研究進展突飛猛進,但量子計算機的“性情”仍不穩定,容易出錯,尚無法投入實際應用。為此,包括谷歌和IBM等在內的眾多公司競相開發量子糾錯技術,旨在為最終實現穩定可靠的量子計算系統奠定......
記者7日從云南省科技廳獲悉,由該廳實施的云南省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重大專項,近期系統研究了32種合金元素對相變動力學的影響。通過高通量計算篩選結合關鍵實驗驗證的方法,大幅節約了研發成本、縮短了研發周期......
9月16日,信息管理與數學學院、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揭牌儀式舉行。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所長陳熙霖教授、江西師范大學原校長梅國平教授、鵬城實驗室副主任石光明教授、南昌大學副校長杜建強教授、華東交通大學副校長......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真菌“生物混合機器人”。圖片來源:美國康奈爾大學科技日報北京9月1日電(記者張佳欣)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成功開發出一種由真菌和計算機組成的“生物混合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將真菌的......
■本報記者張楠中國科學院大學2021年本科錄取通知書曾被稱為“最硬”通知書,皆因其中嵌著一塊刻有校訓“博學篤志、格物明德”的金剛石。這批刻有校訓的金剛石,由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
“CCF王選獎”表彰在計算機領域取得重大理論、技術突破或獲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個人。該獎以我國著名計算機科學家王選先生命名。該獎實行推薦制,每年評選一次,獲獎人數不超過二名。其中一名獎勵學術,一名獎勵技術......
英國巴斯大學計算機科學家開發了一款數碼設備觸摸屏DeformIO,它可以通過手指按壓而變形,且能根據用戶施加的力度變得更軟或更硬。雖然這款觸摸屏目前還是個概念原型,但這一突破性技術有可能在1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