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 年 5月 7 日,由生物醫藥領域中心、北京師范大學研發實驗服務基地、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的“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百家重點實驗室進千家企業”(以下簡稱“百進千”)——走進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活動在京師大廈舉行。北京大學研發實驗服務基地、朝陽區工作站、豐臺區工作站、房山區工作站協辦。
會議現場
北京市科委條財處正處級調研員李建玲,北京市科委技術交易中心劉罡,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保肇實、安貞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主任崔巍、同仁醫院眼科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張敬學、朝陽醫院醫學研究中心褚水蓮、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賀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小俚,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副部長王君,北京師范大學研發實驗服務基地主任李崧,房山區科委,朝陽區科委,豐臺科委及企業的代表,共30余人參加了本次對接會。
生物醫藥領域中心 李潛
生物醫藥領域中心李潛主持了本次會議。
北京市科委條財處正處級調研員 李建玲
北京市科委條財處正處級調研員李建玲講話。李建玲指出,今天到場的主要有科技條件平臺的3類機構,一是以李崧老師為代表的研發實驗服務基地,之所以稱為研發實驗服務基地,目的是想進一步把這些實驗室的資源和能力向外釋放。生物醫藥領域中心是平臺的第二種組織形式,以行業促進資產并不雄厚的單位的發展,其中各醫院和研究所全歸到生物醫藥領域中心。第三類機構就是請區縣科委代找的服務機構,他們能更強地把中央資源、行業領域資源服務于分布在各區縣的企業。今天之所以將研發實驗服務基地、領域中心以及區縣工作站三種形式的機構聚在一起,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資金、資源,將資源更好對接起來。科技條件平臺與其他聯盟、中心、處室性的活動等不同之處是綜合性強,將不認識的人聚到一起,更好將不同需求對接;具有權威性,干實活,可以將好的資源推到各區縣;給大家提供成果轉化資源等的支持;提供的資源與大家的需求高度相關。今天的會議可以說是給醫院的相關機構提供了除醫院本身收入外的又一資金來源途徑,就是通過自己的服務來獲得政策上的支持。今天會議目的就是要把北師大研發實驗服務基地、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與醫院、研究所等的需求對接起來。
北京市科委技術交易中心 劉罡
北京市科委技術交易中心劉罡為大家進行了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及創新券的介紹。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指導下的北京地方科技條件平臺,建設包括研發實驗服務基地、領域中心和區縣工作站的服務體系,跨部門、跨領域整合儀器設備、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三類科技資源,提供測試檢測、聯合研發及技術轉移等服務。平臺從國家層面以及北京市層面都有相應的政策保障。平臺組織架構包括由成員單位、區域合作站以及國際合作站組成的大網絡,以及基地、領域中心、區縣工作站組成的小核心構成。
截止2017年底,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共促進889個國家級、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 價值272億元,4.65萬臺(套)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共享; 梳理了885項較成熟的科研成果促進其轉移轉化; 聚集了包括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等高端人才在內的13150位專家, 形成了儀器設備、科技成果和研發服務人才隊伍共同開放的大格局,通過建設區域合作站支持區域,特別是京津冀一體化協同創新發展。 2017年有1.7萬家企業享受到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的各類服務,實現服務合同額達33.48億元,在服務企業不同層次創新需求的同時,也提升了首都創新的內生動力。
2018年,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對首都科技創新券的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將《首都科技創新券實施管理辦法》修訂為《首都科技創新券資金管理辦法》,并對相應的實施細則進行了修訂。
創新券是為支持本市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而設立的,實行事前預立項和事后補助的支持方式。2014到2017年度,1.4億創新券資金共服務了2115家小微企業和111家創業團隊的創新資源需求方,共支持了2402個創新券項目。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副部長、教授 王君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副部長、教授王君介紹了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資源。
從90年代開始,美國、日本、歐盟等相繼進行了腦科學的研究。近年來,我國也越來越重視腦科學的研究。認知神經科學是一門前沿的交叉學科,涉及到心理學、醫學、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系統科學、信息科學等學科。
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是為解決國際前沿問題以及響應國家重大需求而建立的,是腦科學融合心理和教育科學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總體定位:引領國際科學前沿,建設新興交叉學科平臺。五大研究方向包括:認知神經科學的方法學研究,認知發展與腦發育、認知老化與腦健康,基本認知與學習,高級認知與學習,情緒與社會認知。實驗室目前已經自主研發了腦連接圖譜軟件平臺,并取得了系列的建設成效。
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李小俚
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小俚帶來的報告為大家介紹了兒童腦功能成像系統研制。
報告指出,我國兒童青少年人口達2.9億,兒童青少年腦功能障礙和疾病面臨嚴峻的形勢。腦發育與神經成像系統要求適合兒童使用、可長程數據記錄、使用環境要求低、便攜性、成本低、使用簡單。
李小俚研發目標整體優化集成EEG-NIRS設計,滿足我國少年兒童的腦與認知的發育規律和功能障礙診斷需要。系統總體可分為硬件系統、算法與軟件、數據分析平臺。目前該系統以及在9家單位使用,成為項目示范基地。
另外,以此系統為基礎,李小俚還拓展研發了孤獨癥檢測評估系統、兼容TMS的近紅外光譜腦成像系統等。
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 保肇實
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保肇實帶來的報告是“針對復發膠質瘤的精準醫學進展”。
融合基因是指兩個基因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序列相互融合為一個新的基因的過程。其有可能是染色體易位、中間缺失或染色體倒置所致的結果。報告還介紹了基因融合以及癌癥的主要研究發現。其中,保肇實的PLB-1001的Ⅰ期臨床實驗成果獲得美國冷泉港出版社“Notewrthy”的重點推薦。
北京大學麥戈文研究所教授 張晨
北京大學麥戈文研究所教授張晨帶來的報告是“An excitatory neural assembly encodes short-term memory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報告指出,雙光子成像可以監測動物神經系統的活動對行為的影響。mPFC中的神經元亞群顯示緊急特性編碼STM。這些神經元亞群僅包含興奮性神經元。這種STM編碼機制在AD的動物模型中不存在。
自由對接
會后,各基地與相關醫院進行了自由對接,各代表積極發言。
心理學與認知科學貓瞇眼在貓與人類交流中的作用論文標題:Theroleofcateyenarrowingmovementsincat-humancommunication發表期刊:ScientificR......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新鄉市生物醫藥研創與數鏈共享服務平臺發布一則招標通告,欲采購毛細管電泳質譜聯用系統、飛行時間質譜系統、核酸質譜儀、單細胞測序系統、蛋白純化系統、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系統、CE-MS......
第二屆金雞湖技能邀請賽“百拓&安捷倫杯”生物醫藥色譜分析技術全國公開挑戰賽開始報名了!這是生物醫藥行業為數不多的專注到實驗技能的競賽專屬生物醫藥人的實操技能比拼舞臺高端生物醫藥人的專業技術交流......
——走進中科院微生物所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8月7日,由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生物醫藥領域中心主辦的“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生物醫藥領域中心走進中科院微生物所專場院企對接會”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隆重舉行,......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5月21日,繼品牌發布會后,由Cytiva主辦的生物醫藥發展趨勢研討會亦同期舉行。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支持媒體,全程跟蹤報道。首先由復旦大學藥學院特聘教授邵黎明博士發表主題為“......
2020年5月21日(星期四),邵逸夫獎基金會公布了2020年度邵逸夫獎獲獎者名單,包括生命科學與醫學獎、數學科學獎、天文學獎三個獎項。其中,2020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平均頒予格羅米森伯克(G......
2020年5月21日,上海——致力于推動和加速生物醫藥研發與生產的全球技術和服務提供商Cytiva(思拓凡)于今日舉辦Cytiva品牌發布暨生物醫藥發展趨勢在線研討會。會上,Cytiva全球商務副總裁......
4月8日,廣東省科技廳正式印發《關于促進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共10條措施。通知指出要以廣州、深圳為核心,打造廣深港、廣珠澳生物醫藥科技創新集聚區。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建設化學原料藥......
對于生物制藥公司來說,2019年可謂是了不起的一年:金融市場蓬勃發展,尤其是風險資本流入該領域,交易額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與此同時,隨著細胞和基因療法的發展,科學的突破引領了發展的方向,第一個成功的跡......
11月25日-26日,2019神經細胞、環路和行為國際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辦。會議旨在召集全球專家研討神經細胞多樣性、環路組裝與運行、行為與認知以及神經科學新技術發展等領域的最新進展。圖片來源于網絡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