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生理學家發現: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人類骨骼會產生骨鈣素激素,進而增加肌肉的性能。機體骨鈣素的產出會隨著年齡而下降,這種現象自女性30歲和男性50歲起開始出現。相關文章已刊登在CellMetabolism雜志之上。
在人類和動物的物理運動過程中,骨鈣素在血液中的水平會增加。當所有生物都在進行為期40分鐘的跑步經受肌肉負荷時,三個月老鼠體內的激素數量是12個月老鼠的四倍。年輕的老鼠可以跑近1200米,年老的老鼠在跑到一半的距離時就已經筋疲力盡。
為了驗證肌肉耐力的關鍵是骨鈣素,研究人員在轉基因小鼠身上進行實驗,它們的機體不會產生必要的激素數量。這些生物只能跑到年輕小鼠20-30%的距離。科學家給12-15個月年老的老鼠注射骨鈣素,它們的肌肉能力達到了三個月小鼠的水平。
研究人員還表明:人類血液中的骨鈣素水平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女性體內的激素數量變化出現得比男性早。
為了弄清骨鈣素內的細胞機制,研究人員測量了有足夠激素小鼠和缺乏激素小鼠身上的糖原、葡萄糖和酰基肉堿——最新的機體代謝破壞指數和脂肪酸的水平。研究表明:骨鈣素的主要功能是幫助肌肉組織在運動時吸收葡萄糖和脂肪酸。
骨源性激素骨鈣素(OCN)對大腦發育和神經功能至關重要,但OCN在中樞神經系統(CNS)中的調控機制仍不清楚。近日,我國科學家團隊在《ScienceAdvances》發表題為“Osteocalcina......
骨源性激素骨鈣素(OCN)對大腦發育和神經功能至關重要,但OCN在中樞神經系統(CNS)中的調控機制仍不清楚。近日,我國科學家團隊在《ScienceAdvances》發表題為“Osteocalcina......
西班牙《世界報》7月24日發表文章,題目為《糖尿病可能源于骨骼》,主要內容如下:美國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表明,骨骼具有控制血糖的作用,而且骨骼發生變化可能成為導致糖尿病的潛在誘因。研究發現了一種來源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