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骨母細胞瘤是一種罕見的良性成軟骨性腫瘤,常發生于骨骼未成熟患者的骺端,瘤內可伴有骨化或鈣化區域。1931年由Codman最早提出,故又稱為Codman腫瘤。在所有原發性骨腫瘤中,軟骨母細胞瘤的發生率不到1%,發生于顱頜面者更為少見,發生于顳骨較為典型,可波及顳下頜關節。查閱中外文獻,原發于髁突的軟骨母細胞瘤鮮有報道。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報道1例原發于髁突的軟骨母細胞瘤,結合中外文獻探討其影像學表現。
1.病例報告
病史:患者,男,33歲,2016年4月25日以“右側髁突腫物”就診。患者發現面部不對稱17年余,因無明顯不適未就診。5月前因右側面部外傷于外院行CT檢查時發現右側髁突病變。患者為求進一步診治來我院就診,并以“右側髁突良性占位”收治入院。患者入院以來,一般情況良好,飲食睡眠佳,體重無明顯改變。患者高血壓病史10年余。
臨床檢查:患者面形不對稱,右耳屏前方腫脹;可捫及一2.2mm×2.8mm×3.6mm大小的骨性膨隆,無明顯壓痛,邊界欠清,不活動;開口度正常,右側髁突活動度較左側差。雙側頸部及頜下區未捫及明顯腫大淋巴結。
影像學檢查:全景片顯示雙側髁突不對稱,右側髁突可見多個大小不一的透光區(圖1)。CT顯示右側髁突區囊性病變,邊界清楚,局部呈分葉狀,可見硬化邊緣;密度不均,見高密度鈣化影散在分布。腫瘤局限于關節腔內,向關節內外側膨隆生長,未侵犯顳骨。雙側髁突不對稱,右側髁突較對側膨大粗糙,局部呈溶骨性破壞。右側腮腺及咬肌受推壓移位(圖2)。
圖1 全景片顯示右側髁突可見多個密度透射區,右側髁突較對側膨大粗糙
圖2 CT圖像。A、B:水平位上,右側髁突區囊性病變,邊界清楚,局部呈分葉狀,可見硬化邊緣,局部不完整;密度不均,見高密度鈣化影散在分布,髁突局部呈溶骨性破壞。右側腮腺及咬肌受推壓移位;C:冠狀位上,雙側髁突不對稱,右側髁突較對側膨大粗糙;D:矢狀位上,腫瘤局限于關節腔內,顳骨及顱內未見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