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高分子科學前沿報告會第十九講舉行。本場報告會由謝志元研究員主講“高分子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當前,以有機半導體材料為核心的光電子技術已成為國際熱點研究課題和重要發展方向。光電子技術在彩色平板顯示、照明以及光伏電池等領域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機/高分子薄膜光伏電池作為一種新型薄膜光伏電池技術,其核心是利用光電轉換有機/高分子材料將光能轉換成電能,具有全固態、光伏材料性質高度可調、可實現柔性電池、可實施大面積低成本制備等突出優點。目前轉換效率已經突破9%, 近年來已經成為國際上較活躍的研究領域。
在報告中,謝志元研究員簡要介紹了太陽能電池技術,重點回顧了高分子薄膜光伏電池領域國際上的研究進展,內容包括光物理過程、納米互穿網絡調控、器件物理與界面工程、高性能高分子光伏材料等。最后,謝志元研究員根據當前高分子薄膜光伏電池的研究狀況,總結了該領域所面對的機遇與挑戰。
此次報告受到了廣泛關注。各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普遍反映,該報告不僅對從事該學科領域研究的人員具有啟發意義,也是一次面向大眾的科普講座。
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聚焦國際高分子科學前沿與學科交叉的發展態勢,圍繞“十二五”學科發展規劃,緊密結合高分子合成化學、高分子復雜體系、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和高性能化、生態環境高分子和生物醫用高分子、光電功能高分子等高分子前沿研究方向,從營造活躍學術氛圍,加速創新人才培養,不斷提升實驗室整體創新能力,為青年骨干成長和優秀研究生的培養提供學習和交流平臺出發,推出了211系列學術活動,即兩個高分子系列報告(旨在加強核心研究員自身對研究方向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把握為宗旨的“高分子科學前沿報告”,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學者間學術交流為宗旨的“高分子科學講座”)、一個以加強對實驗室青年骨干培養為宗旨的“青年骨干學術報告會”和一個以加強與國內其它優勢研究單位、重點實驗室和產業界的交流合作的學術報告會。
“高分子科學前沿報告會”每2個月舉辦一次,由實驗室核心研究員主講,目前已成功舉辦19次。
有機光伏電池具有質量輕、柔性、吸收光譜可調等優勢,在室內光應用中展現出巨大應用潛力。近幾年,有機光伏電池在室內光下的光伏性能不斷提高,但有機半導體材料較大的能量無序度將導致更寬的態密度分布,嚴重限制了......
據最新消息,日本研究人員成功改良了以植物為原料的塑料材料,并成功將使用后的廢棄物轉化為肥料,再次利用。相關研究結果已經發表于英國《聚合物化學》雜志上。該研究團隊采用高分子材料設計新方法,通過改良植物為......
有機光伏電池具有重量輕、柔性、易于制備透明/半透明器件等優點,在可穿戴電子設備、光伏建筑一體化等領域表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盡管有機光伏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在近年來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關于電池穩定性的研......
類玻璃化彈性體(vitrimers)是2011年合成的一種新型高分子材料,通常在低溫時表現和熱固性材料類似(具備非常優秀的力學特性),在高溫時可以通過鍵交換實現高分子網絡拓撲結構的重塑(和熱塑性材料類......
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陶友華團隊在陰離子結合催化聚合新方法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合成》(NatureSynthesis),并得到NatureSynthes......
英國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廣泛存在的藍綠藻為微處理器持續供電了一年,過程中只使用環境光和水。該系統具有以可靠和可再生方式為小型設備供電的潛力。該研究近日發表在《能源與環境科學》雜志上。該系統的大小與AA電池......
荷蘭和英國科學家借助一種納米紋理結構,使薄膜硅光伏電池變得不透明并因此增強了其吸收太陽光的效率。實驗結果表明,采用新方法設計出來的薄膜電池能吸收65%的陽光,是迄今薄硅膜表現出的最高光吸收率,接近約7......
荷蘭和英國科學家借助一種納米紋理結構,使薄膜硅光伏電池變得不透明并因此增強了其吸收太陽光的效率。實驗結果表明,采用新方法設計出來的薄膜電池能吸收65%的陽光,是迄今薄硅膜表現出的最高光吸收率,接近約7......
背景介紹開環易位聚合(ROMP)是一種合成結構可控聚合物的有效手段。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對催化劑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活性高,而且可以在各種條件下都能進行聚合反應。研究發現N-雜環卡賓(NHC)配體......
前主流的變色材料主要由無機分子或者可變色的染料分子構成。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用高分子制備出一種厚度只有200微米,具有變色、記憶和自愈合功能的智能變色液晶高分子薄膜,這種薄膜在多個領域展現出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