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高危胸痛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肺血栓栓塞癥、主動脈夾層。這三種疾病均與血栓形成有關。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脂質斑塊破裂后,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導致所供血的心肌壞死,血栓體積多較小。肺血栓栓塞癥多為下肢深靜脈血栓脫落隨血流到達肺循環,堵塞相應的肺動脈,同時激活神經-體液機制造成栓塞性水腫、出血、壞死。而主動脈夾層多因高血壓引起主動脈中層變性,主動脈內膜和中層間血液積聚,形成大量血栓。
研究發現,主動脈夾層發生時D-二聚體水平最高,其次為肺血栓栓塞組,而急性心肌梗死組最低。D-二聚體是交聯纖維蛋白的降解產物,可反映體內纖維蛋白活性和凝血功能,只有血栓中的纖維蛋白降解才能形成D-二聚體。它是體內血栓降解的特異性產物。因此D-二聚體在急性高危胸痛鑒別中有重要價值。它雖然特異性差,但是能對高危胸痛診斷提供重要的線索。
臨床上,如患者突發劇烈胸痛,呈撕裂樣,一開始即達高峰,疼痛沿血管撕裂方向轉移,持續時間長,應用嗎啡、硝酸甘油等止痛效果差,心電圖正常,D-二聚體明顯升高,則首先應考慮主動脈夾層,行主動脈增強CT即可確診。
肺血栓栓塞癥患者多有長期臥床、骨折、手術、創傷、腫瘤等高危因素。呼吸困難癥狀比較明顯,也可以出現胸痛,大都為胸膜樣胸痛,且疼痛多不劇烈。D-二聚體也可升高,但一般升高水平不如主動脈夾層,只有極個別患者的D-二聚體水平明顯升高。查肺動脈增強CT即可確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也可出現劇烈胸痛,呈瀕死感,但多逐漸達到高峰,疼痛部位、放射部位相對固定,疼痛部位相對局限。D-二聚體大多稍有升高或正常,根據心電圖、心肌酶動態演變,且應用嗎啡、硝酸甘油大都有效,基本就可以確診。
最難診斷的是急性心肌梗死與主動脈夾層合并存在。由于主動脈夾層與急性心肌梗死危險因素相似,且均可出現劇烈胸痛癥狀,導致病情更加復雜,診斷也更加困難。由于兩者在治療方法上有矛盾,一旦誤診誤治,后果不堪設想。如果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心電圖、心肌損傷標志物已經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但D-二聚體明顯升高,一定要做主動脈增強CT排除主動脈夾層,因為很可能是A型夾層累及冠脈導致急性心肌梗死,大多累及右冠脈導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