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4-21 15:14 原文鏈接: 高環保標準倒逼中國造紙業“困”中求生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業正面臨更為嚴峻的環保標準限制。中國政府日前出臺的一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造紙列入十大水污染重點行業治理范圍,并要求關閉環保設施差的小型企業。

      這一計劃指出,2017年底前,中國造紙行業力爭完成紙漿無元素氯漂白改造或采取其他低污染制漿技術;到2020年,造紙等高耗水行業達到先進定額標準。這一標準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質檢總局等多個部門參與制定。

      對于中小型造紙企業而言,如果再不作出改變,這一計劃及其所提出的標準已基本劃定其生命周期。但對一些大型造紙企業來說,這可能反而是一個“好消息”。中國文化用紙領軍企業之一的晨鳴集團董事長陳洪國說,環保標準越嚴格,越能讓市場競爭有序,經濟和生態效益取得雙贏。

      晨鳴集團是中國造紙行業較早啟用制漿造紙廢水深度處理回用技術的企業。在晨鳴壽光生產基地污水處理廠,公司每天排放的6萬立方廢水中有4萬立方水COD(化學需氧量)含量控制在300mg/L以內,通過管道輸送到市污水處理廠繼續處理,另外2萬立方水利用中水回用工程將COD降至60mg/L再用于生產。

      COD被認為是監控造紙行業水污染的最主要指標。造紙產能和產量連續19年位居中國造紙第一大省的山東正是通過不斷提高這一指標門檻,在十余年時間里將大批污染嚴重的中小企業清理出局。2014年,山東紙及紙板產量1750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7%。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污染嚴重、臭味熏天曾讓山東造紙業飽受社會譴責。山東造紙行業協會理事長王澤風說,當時山東幾乎每個縣都有造紙廠,有的鄉鎮好幾家紙廠,全省造紙企業數量超過1000家。由于沒有污水處理設施,造紙廢水嚴重污染河流。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山東加大對造紙行業的環保執法力度,倒逼紙企加大環保投入。同一時期,山東大規模關閉污染較大的小造紙、小草漿企業,發展廢紙漿和商品木漿。

      2003年,山東省率先發布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采取逐步加嚴的辦法,到2010年全省所有企業執行統一污染物排放標準,即COD重點保護區執行60mg/L、一般保護區執行100mg/L,這一標準嚴于原國家標準4倍至7倍。

      環保標準提高和嚴格執法使得造紙企業COD排放量顯著下降。2013年,山東省造紙COD排放量3.4萬噸,比2005年降低約80%。同時,大批環保不達標的企業退出造紙行業,如今山東造紙企業僅剩下不足300家,但企業競爭力和規模卻顯著提升。

      據山東造紙行業協會介紹,山東造紙年產量10萬噸以上企業有28家,100萬噸以上企業有晨鳴、華泰、太陽、博匯、世紀陽光、亞太森博6家,合計產量占到全省總產量的91%,其中晨鳴、華泰、太陽已進入世界造紙前50強。

      在自身環保技術提高的同時,一些造紙企業將這些技術和工藝進一步延伸到公共領域。中國最大的木漿生產企業亞太森博山東漿紙有限公司投資6800萬元,建成中國首個再處理城市生活污水用于漿紙生產的工程。據公司總經理李建紹介紹,這一項目可年節約新鮮用水1000余萬噸,年減排COD370噸、氨氮40噸。

      盡管更多的中國造紙企業已在環保處理水平上取得重大進步,但對他們來說環保壓力只是一個方面。2013年,中國造紙行業產量出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負增長,2014年基本延續著這一趨勢。與此同時,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和電子媒體的沖擊,讓所有企業都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將兩條新聞紙生產線改成高檔教材用紙等高檔紙品的華泰集團總工程師張鳳山說,自2011年以來國內新聞紙市場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下滑,而中國政府日益重視的能源節約和杜絕浪費的舉措也將使得一些文化用紙市場出現萎縮。

      “整個中國造紙行業都到了再改變的時候了,”張鳳山說,“無論是為了淘汰落后促進行業健康發展,還是為了環境的改善,嚴格的環保標準對所有的企業都是一個新的契機。”

    相關文章

    攜手廣州、中山,香港生產力局以科技引領企業升級轉型

    8月27日,詹天佑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換屆暨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芳致賀信,向會議召開表示熱烈祝......

    限制生效前,中國67月芯片制造設備進口激增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8月25日報道,在美國盟友實施出口限制之前,中國的半導體設備進口量激增,創下新的紀錄。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6月和7月,中國的芯片生產機器或裝置進口總額接近5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

    限制生效前,中國67月芯片制造設備進口激增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8月25日報道,在美國盟友實施出口限制之前,中國的半導體設備進口量激增,創下新的紀錄。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6月和7月,中國的芯片生產機器或裝置進口總額接近5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

    誰的“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近日,地處廊坊的“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簡稱“河北醫院”)因突然申請注銷,站上輿論的風口浪尖。8月15日,中國新聞網記者實地探訪河北醫院發現,院名中“河北”二字已不見蹤影,只留下“中國醫學科學......

    第三十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公示儀器儀表行業新增

    根據《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管理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2016年第34號令)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第30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及國家企業技......

    2023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在杭州開幕

    7月26日,2023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在杭州開幕,眾多專精特新企業的創新成果集中展出。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已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8萬家、“小巨人”企業1.2萬家。下一步,工......

    企業為何“不想轉”“不敢轉”“不會轉”?

    企業“不想轉”“不敢轉”“不會轉”,資源要素支撐相對不足,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水平參差不齊,轉型升級環境尚待優化……7月4日,在“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上,關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討論熱......

    密集座談穩預期多舉措助企減負增活力

    《經濟參考報》7月17日刊發文章《密集座談穩預期多舉措助企減負增活力》。文章稱,連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商務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接連召開企業座談會或圓桌會,聽取企業經營發展情況、面臨......

    1420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登陸A股

    近年來,我國依靠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營造兼具包容性、創新性的市場環境,持續促進科技引領實業、助力產業升級發展,培育壯大了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月26日,工信部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底,已累......

    中國作者論文引用受歧視?最新研究揭示學界間的“暗溝”

    自21世紀以來,中國科研的進步有目共睹。尤其是中國論文數量的爆炸性增長,成為了中國學界近年來最顯著的成就之一。但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美國學界似乎“不愿意”引用中國論文。這一現象的成因尚待深究,但它無疑......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