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
一般資料:患者,許某某,男性,35歲,大專,已婚。
主訴:因“乏力、納差、腹脹1周”到門診就診。
現病史:患者1周前勞累后出現乏力,四肢無力,胃納下降,由原來的1碗/餐下降到0.5碗/餐,厭油膩食物,伴有腹脹,無發熱,無惡心嘔吐,無腹痛、腹瀉,尿黃不明顯,無牙齦出血,無腰酸腰痛,無皮疹;無怕熱、心慌、脾氣暴躁。因1周來癥狀未緩解,到本院就診。
患者10余年前體檢時發現“乙肝”,當時肝功能異常,服用中藥后恢復正常,此后每年在當地衛生院復查肝功能均無異常,無明顯不適癥狀,后未治療。
既往史及個人史:否認“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史”,否認“輸血及吸毒史”,否認長期嗜酒史,否認長期用藥史。
家族史:其姐有“乙肝”,父母體健,育有1女體健。
檢查結果
體格檢查:查體:生命體征穩定,皮膚鞏膜無黃染,未見肝掌、蜘蛛痣,心肺聽診無明顯異常,腹壁未見曲張靜脈,肝脾肋下未及,肝區無扣痛,雙下肢無浮腫。
實驗室檢查:肝功能異常,HBV DNA陽性,乙肝三系陽性。
輔助檢查:B超未見明顯異常。
2015.02.25實驗室化驗單和影像學
2015.04.05實驗室化驗單和影像學
2015.09.22實驗室化驗單和影像學
2016.06.27實驗室化驗單和影像學
診斷
診斷: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
治療思路
診療經過:入院后予護肝降酶治療,同時在知情同意下予“替諾福韋酯”抗病毒治療。
治療應答良好,治療1月余后肝功能明顯恢復,HBVDNA下降明顯;治療6月后病毒轉陰,肝功能正常;治療約16月后出現E抗原的血清學轉換,肝功能及HBVDNA均穩定;約3月前檢查HBVDNA陰性,肝功能正常,E抗原的血清學轉換穩定。
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及其應對措施:最近一次復查(2017.04.16)出現血磷下降,血肌酐值88umol/L,GFR值90.87ml/min/1.73m2,詢問飲食史提示飲食均衡,沒有服用其他藥物,囑患者可以考慮增加含磷豐富的食物如葵花籽等的攝入,也可考慮使用“善存片”等含磷補充劑,2-3月復查血磷及腎功能等,避免使用對腎功能有影響的藥物。
治療療程:長期治療
預后:在監測肝腎功能、HBVDNA等是否穩定的前提下,關注肝臟惡性腫瘤、肝硬化失代償的情況出現。同時應重點關注血磷、腎功能、GFR的改變,必要時調整用藥方案。
病例分析/討論
1.患者以及疾病特征
患者,男性,超過30歲,有乙肝家族史,本次為肝功能第二次明顯異常,HBVDNA陽性。
2.治療方案的科學性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推薦意見5:初治患者優先推薦選用ETV、TDF、Peg IFN,知情同意后選擇“TDF”。
3.治療或用藥方面的經驗、心得體會
? 慢性乙肝初治患者病情活動時應積極予抗病毒治療,首先推薦選擇ETV、TDF、Peg IFN。
? TDF長期用藥患者應注意腎功能不全和低磷性骨病的發生。應定期檢測腎功能、血磷,必要時骨密度等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