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發癥
膽紅素腦病又稱核黃疸,是一種新生兒溶血性疾病。由于未結合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抑制腦組織對氧的利用,影響細胞氧化作用,腦細胞能量產生受到抑制導致腦損傷。由于紅細胞被破壞,產生大量的膽紅素,同時生后一周左右,腦組織防御功能差,而游離膽紅素容易進入腦內,主要是損害基底節及小腦,以及與聽覺有關的神經核。患兒黃疸加深,嗜睡、肌張力降低、很快發展成肌張力增高、尖叫、之后有聽力障礙、眼球運動障礙、智力落后、手足徐動。這樣的患兒治療效果差,但是大腦皮質損害輕,故這類患兒可能智力較好。所以一定要做好圍生期保健,防止核黃疸發生。一旦生后一周內出現高膽紅素血癥,應該及早發現、及早采取藍光照射、藥物、換血療法,防止核黃疸發生。
治療
膽紅素高的患者建議檢查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如果這兩項升高則需要查明原發病進行保肝等治療;如果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在正常范圍內,膽紅素高則暫時不需治療。平時注意休息,合理飲食,并定時檢查肝功能,時刻監測病情的發展。對于高膽紅素血癥的治療,因為在治療癥狀的同時還要查明其根本原因,所以建議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