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普通材料來說,兩個物體一旦融合就難以復原,即便分開也不再是原來的兩個物體。然而,經過4年的研究,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高超課題組發現,氧化石墨烯片具有適應性形變的能力,氧化石墨烯纖維在宏觀尺度上能夠在融合之后實現精確可逆的分裂,好比是自帶了“返回鍵”。這項成果將對未來精確可逆的組裝產生積極影響。這項成果近日發表于《科學》。
高超課題組在實驗室進行討論。
高超告訴《中國科學報》,相比已有的研究,課題組此次完成的氧化石墨烯基纖維精確可逆的融合—分裂過程是可控的,而且材料尺寸大,對于固體在可逆組裝過程中界面的獨特現象、材料的有效回收和重復利用等方面具有啟發意義。
精確可逆,就像七十二變般自如
現實生活中,每一個固體單元都有自己的特定形狀和尺寸,多個固體融合在一起組裝成一個整體不難,但是結合越緊密往往分離就越難,因此無法通過分離再另外組裝成別的形式的整體。
早前,科學家從細胞的融合與分裂中獲得靈感,仿生設計了功能性的組裝體,比如聚合物囊泡在光或熱的刺激下,能夠實現融合或實現融合與分裂,希望可以應用在藥物的遞送與釋放等領域,但是在融合與分裂的“可逆”這一環節遇到了阻礙。
而高超課題組卻發現,氧化石墨烯纖維挑戰了人們的一般認知,能夠在厘米級的宏觀尺度下,變形組裝并且解組裝復原。他們將13500根氧化石墨烯纖維做成的一根剛性柱子,變成一張節點融合的柔性網,把實驗過程顛倒過來后,網又重新變回了柱子。
這個過程當中,組成柱子和網的氧化石墨烯纖維并沒有發生變化。“通過特定的處理方式,氧化石墨烯纖維融合得到的固體材料可以像孫悟空那樣,七十二變后再變回原本的樣子。也就是說,我們這項研究實現了氧化石墨烯宏觀固體材料精確可逆的組裝。”高超說。
可逆奧秘,適應性形變好比“返回鍵”
為什么氧化石墨烯能做到精確可逆?這與材料本身的特性有關。高超課題組一直致力于石墨烯宏觀組裝的研究。早在2016年,課題組就發現,二維的氧化石墨烯片具有適應性形變的特點,可以完成融合。之前他們就利用氧化石墨烯纖維的溶脹融合成了無紡布。
那么,氧化石墨烯纖維融合后還能再分裂嗎?課題組繼續研究發現,氧化石墨烯自身帶有特殊的性質,即二維拓撲、豐富的含氧官能團、超柔性、自黏接,多根氧化石墨烯纖維融合后的粗纖維密度大、孔隙率少、界面結合適中。“這就使得材料的親和力剛剛好,很容易融合到一起,但結合力又不像鋼那樣強,所以還能分得開。”高超說。
實驗中,課題組先把13500根氧化石墨烯纖維融合成一根直徑1.2毫米的細長黑柱子,這些黑柱子可以承受680倍自身重量的力,然后把黑柱子放到水溶劑中解離再分裂,這時粗柱子就變成13500條纖維。論文第一作者、浙江大學高分子系的暢丹說:“這個過程中,氧化石墨烯的體積膨脹率達到了近40倍,提供了充分的表面形變的空間。”
在溶劑中纖維變軟了,就可以拿出來編織成節點融合的網,而且這張網仍然保持了一定強度,上面放輛玩具車完全沒有問題。也就是說,這些纖維再融合之后依然能作為功能材料來使用。
在復原環節,課題組把這張網再放回水溶劑,網重新分解成13500條纖維,撈出來之后它們會自動融合在一起,最終又變回了之前的柱子形狀。
那怎么證明這13500條纖維還是原先的那13500條纖維呢?課題組通過熒光染料及硅納米顆粒彩色標記的方式,證明了每一條纖維的內在結構確實“我是我”“他是他”,纖維里面的成分沒有在多次融合—分裂后互相“串門”。
穿上“馬甲”,其他材料也能變
神奇的還不止這些。氧化石墨烯纖維的這種特殊屬性還能應用到別的材料上。
課題組在研究中發現,如果在尼龍、蠶絲、不銹鋼絲、玻璃纖維等有機高分子、天然高分子、金屬、無機非金屬纖維的表面涂上一層氧化石墨烯,原有的這些普通材料也能夠具有“組裝—精確還原”的功能。
論文評審專家認為:“該工作代表著可回收及智能纖維材料領域的一個突破。結果具有科學價值,可能引發多個研究領域的興趣。”
就此工作,日本長野大學的Rodolfo Cruz-Silva和美國賓漢頓大學的Ana Laura Elías在同期《科學》發文進行了評論。
日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發布的盧雄斌教授團隊招聘啟事顯示,盧雄斌博士,美國醫學生物工程學院會士、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2024年5月加盟該院。盧雄斌盧雄斌,原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VeraBr......
近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95后姑娘引發社會關注她作為最年輕的特聘研究員被引進到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以期讓智能變形高分子材料給眼科帶來跨越式的發展和突破她還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尖雜志《自然》發表......
中新網湖州5月12日電(張斌)“在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工作這幾年,感覺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投入越來越重視,高校和市場的合作也很緊密,我們希望能夠發揮優勢,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力量。”日前,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
近日,浙江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系統介紹使命引領的大學戰略發展,在過去一年中產生的新成效。其中提到:學校去年科研經費超80億元,創歷史新高。在人才培養方面,過去一年,浙江大學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
中新網杭州4月23日電(郭天奇)23日,浙江大學腦機接口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下稱浙大二院)發布。據悉,其最新研究首次實現漢字書寫腦機接口,成功實現了侵入式腦機接口控制機械臂......
4月20日,浙江大學基礎交叉研究院(籌)揭牌成立。首批啟動建設的“數學+”“綜合”兩個交叉研究領域,將致力于以算法、算力推進研究范式變革,以新方法、新技術、新手段賦能基礎交叉研究。浙江大學基礎交叉研究......
這段時間,考研結果陸續出爐,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考研搭子團”的11名學生全部考上浙江大學(下稱“浙大”)。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考研搭子團”。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供圖2023年4月份,得知有11名同......
本報北京4月15日電(記者張蕾)病毒與宿主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既對抗又合作,并對宿主產生深遠影響。我國科學家團隊研究發現:古老病毒曾經插入到鳥類DNA里,并伴隨著雀形目鳥類物種大爆發在鳥類宿主里不斷增殖......
和校長面對面交流未來規劃是什么體驗?關于人生選擇,校長會給我們什么建議?近日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的課后2023級的4位本科同學抱著嘗試的心態主動向浙江大學校長杜江峰咨詢物理領域科研工作的相關情況“明天上午......
中新網杭州4月12日電(童笑雨陸興華)在敦煌學泰斗常書鴻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常書鴻先生之子常嘉煌先生日前向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常書鴻夫妻相關物品和敦煌研究資料。常嘉煌說,浙江永遠是父親最親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