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9-19 16:52 原文鏈接: 高速逆流色譜分離茶黃素單體的初步研究

    摘 要:不同溶劑系統和NaHCO3 前處理茶色素復合物對高速逆流色譜(HSCCC)分離茶黃素分離效果比較,以及對儀器參數的優化,探索應用H S C C C 分離茶黃素單體。試驗結果表明:采用溶劑系統乙酸乙酯、正己烷、甲醇和水(3:1:1:6,V/V)具有較佳的分離效果;NaHCO3 前處理明顯有助于茶黃素單體的分離;當進樣量為200mg、流動相速度1.2ml/min、儀器轉速880r/min 時,能達到最好的分離效果。
    關鍵詞:茶黃素單體;分離;高速逆流色譜

        茶黃素最早是由Roberts E.A.H.發現的[1],是多酚物質氧化形成的一類能溶于乙酸乙酯的具有苯駢卓酚酮結構的混合物。現已發現的茶黃素有12 種組分[ 2 ],其中茶黃素(TF),茶黃素- 3 -沒食子酸酯(TF - 3 - G),茶黃素- 3,3’-雙沒食子酸酯(TFDG)和茶黃素- 3’-沒食子酸酯(TF-3'-G)是4種最主要的茶黃素[3]。茶黃素是紅茶的重要品質成分,具有良好的醫療保健功能。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茶黃素具有抑菌、抗病毒、防衰老、增強免疫機能、預防齲齒、防癌抗癌、抗氧化、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功效;甚至對艾滋病毒逆轉錄酶和多種DNA 聚合酶也有特異抑制作用[4,5]。但由于目前茶黃素單體的分離成本較高,單體分離的工業化程度尚低,故對茶黃素生理活性的研究也尚不充分。目前應用較多的分離方法是基于分子篩原理提出的Sephadex LH-20 柱層析, 但分離時間過長,達30 多個小時左右;上樣量少,一次僅上樣幾十毫克,成本高昂。
        高速逆流色譜(High-speed CountercurrentChromatography,簡稱HSCCC)是由美國國立衛生院Ito博士研制開發的新型色譜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高效分離和制備,并且可以達到幾千個理論塔板數的分離效果,經過近十幾年的發展完善,這項新型的色譜技術正日趨成熟。HSCCC 不使用固相載體作為固定相,而是使用液相載體做固定相,利用螺旋柱在行星運動時產生的離心力,使互不相溶的兩相不斷混合,同時保留其中的一相(固定相),利用恒流泵連續輸入另一相(流動相) ,隨流動相進入螺旋柱的溶質在兩相之間反復分配,按分配系數的大小次序,被依次洗脫。在流動相中分配比例大的先被洗脫,反之,在固定相中分配比例大的后被洗脫。它克服了使用固相載體帶來的樣品吸附、損失、污染和峰形拖尾等缺點[ 6 ] ,特別適用于分離諸如天然產物、抗生素、蛋白質和肽、無機物等[ 7 ]極性大的組分和一些生物大分子;同時保持了對活性無
    傷害的分離。
        高速逆流色譜屬于精密的分析儀器,檢測物質的靈敏性較高,如果進入高速逆流色譜的粗品含有較多的雜質,將必然影響目標提取物的分離制備。所以用高速逆流色譜分離茶黃素,應先制得具有一定純度的茶黃素粗品,然后再進行HSCCC 方法將茶黃素單體分離,這樣就可能達到更高效的分離的目的。在本次的研究中,將應用分析性HSCCC 分離提純具有一定純度的茶黃素粗品,并用HPLC 對分離結果進行檢測鑒定。通過觀察有無NaHCO3 前處理對分離結果的影響、試驗不同的溶劑系統所產生的分離效果來確定具有最佳分離效果的溶劑系統比例;同時,通過比較運行H S C C C 時不同的儀器參數所得到的結果來確定具有最佳分離效果的儀器參數。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