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8日,第四十期質譜沙龍活動在北京朝陽醫院順利舉辦,來自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朝陽醫院、中科院微生物所、空軍總醫院的百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參加了此次沙龍活動。
魏敏吉教授是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藥代動力學研究室主任,國家新藥審評藥代專家,其研究方向有藥物代謝和藥代動力學,抗生素藥理,藥物分析、藥理學、新藥開發和評價研究。魏敏吉教授在小分子藥物檢測及小分子在體內規律研究方面獨到見解,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在此次質譜沙龍活動中,魏教授帶來了題為《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中的技術方法思考》的報告。
魏敏吉教授從臨床藥代動力學的定義講起,臨床藥代動力學是在人體中開展的藥代動力學。在應用方面包括新藥臨床開發和與臨床藥學的研究有關的臨床合理用藥。在研究設計的方面包括給藥與樣品采集、生物樣品分析(大分子、小分子)、藥代動力學計算、報告。臨床藥代動力學的延伸方向有生物標志物、PK/PD、模型與仿真、定量藥理學。
藥代動力學研究是建立在樣品測定的基礎上,在報告中,魏敏吉教授講解了樣品測試方面的內容。
魏教授介紹了臨床開發階段劃分類,概念驗證和機理驗證,新藥臨床試驗中與藥代有關的研究內容,影響藥代的因素等。
在相應指導原則的基礎上,魏教授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并得出了一系列的數據。魏敏吉教授介紹了單次給藥設計研究,飲食影響藥代動力學研究,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單位實施的物料平衡研究,連續給藥藥代,以及BA/BA絕對生物利用度研究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特殊群體,藥物-藥物相互作用(DDI)研究設計,QT/QTc研究設計,組織分布研究,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之后,魏敏吉教授講解了國內外最規范的流程。
生物樣品定量分析進展
近十余年來,生物樣品測試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以往限制樣品測試的瓶頸問題大部分已經得到了解決,如靈敏度,基質成分干擾,測試速度,多成分分析。生物樣品分析變成了一種按照法律、程序要求進行的一種活動,包括用LC-MS/MS進行小分子成分分析和用LBA技術進行大分子成分的分析。而有些早期的技術如化學分析技術、光譜技術、春色譜技術、微生物測試技術等由于存在一些問題達不到審批要求,或者達到審批要求需要付出比較高的代價,正在逐漸退出藥代分析的舞臺。
生物樣品定量分析新的趨勢
新的生物制品產品申報比例在加大,導致LBA技術使用的比例相應提高。由于大分子的體內ADME過程完全不同于小分子,LBA技術影響因素更多,準確測定更困難,用以小分子的測試經驗來分析大分子許多方面是錯誤的。生物樣品定量分析新的趨勢是生物標志物、PK/PD分析、PK預測技術、組織分布研究技術的發展,減少新藥開發的后期風險。
魏敏吉教授介紹了樣品接受、測試和報告的規范化過程,還講了一個小分子樣品LC-MS/MS測定流程圖,以及LBA中的ELISA分析技術和Sandwich ELISA的原理。以及藥代統計分析的數據使用情況,原理,非房室模型,線性藥代和性別差異分析,飲食影響分析,生物等效性分析(方差分析、置信區間),以及安全性分析及臨床藥代動力學試驗的報告格式。
魏教授詳細介紹了小分子的方法學確證包含國內指南中規定的確證項目特異性、標準曲線和定量范圍、定量下限、準確度和精密度、樣品穩定性、提取回收率;國內指南中沒有詳細規定的但多數單位均在進行的確證項目基質效應、溶液穩定性、稀釋準確性;國內指南中沒有規定,個別單位進行的確證項目攜帶效應和留樣再測。小分子的樣品測試要求中國內指南中規定的樣品測試要求和沒有規定的樣品測試要求。
對目前國內臨床PK研究在研究設計和研究實施方面的問題,魏教授進行了列舉,并重點介紹了一下測試方面的問題,包含了認證中心現場勘查的真實性和規范性問題,藥審中心資料審評的技術方面問題,藥代設計問題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問題。
魏敏吉教授提到,來自CDE網站的信息,在CDE新藥審評情況中,拒批率達30%,拒批和發補率接近90%。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包括方法學、測試方面的問題。
魏敏吉教授給大家分享了自己在藥代研究工作中所積累的經驗:
1.各種概念一定要清楚;
2.研究資料全面掌握;
3.設計不能有重大紕漏,多人從不同角度審閱方案可以預防設計方面的缺陷;
4.熟讀各項指導原則,如不能按照原則進行,建議及早與CDE商討;
5.采用專業公認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和數據分析;
6.由于審評水平逐年提高,Ⅰ期研究水平需要適度超前;
7.各種要素的控制(人員、材料、方法、環境);
8.嚴格執行方案;
9.不要回避、隱瞞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對出現的問題加以驗證或解釋;
10.總結報告的執筆人邏輯性要強、文字精煉;
11.研究負責人應多學習、多交流,避免閉門造車;
12.重要研究報告需要多人仔細審閱。
更多第四十期質譜沙龍文章參見:
更多質譜沙龍活動報道請瀏覽:http://www.antpedia.com/special/1542-bid-177-zid.html
據中國生物官微消息,4月26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奧密克戎變異株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國家藥監局臨床批件。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在前期已上市原型株新冠滅活疫苗和完成貝塔、德爾塔變異株滅活疫苗研發的基礎上,第一時間......
近日,《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了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劉春巧團隊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神經視網膜光感受器纖毛膜蛋白復合體在Rhodopsin(視紫紅質)和其他外段蛋白運輸中起重要作用,從而為致盲性色素視網......
青霉素歷史的槍炮與玫瑰撰文|比爾·沙利文(BillSullivan)(印第安納大學藥理學與毒理學教授)編譯|維羅妮卡圖1青霉素的使用引領了抗生素革命。不論是戰爭時期,還是和平年代,青霉素的臨床應用都拯......
近日從國家衛生健康委獲悉,“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實施臨床重點專科“百千萬工程”,由中央財政帶動地方投入,從國家、省、市(縣)不同層面,分級分類建設臨床重點專科。在國家層面,“十四五”期間,每年至少支持......
今日,CDE發布了《生物類似藥臨床藥理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詳情見下。近年來,生物類似藥的研發和申報日益增多。為規范生物類似藥的研發和評價,進一步指導生物類似藥臨床藥理學研究,藥審中心組織制定了《生物......
側支循環狀態在大血管閉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嚴重程度和臨床結局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開發幫助識別和監測側支循環狀態的生物標記物將有助于卒中的診斷和預后判斷。近日,我國科學家團隊在《Sign......
2021年12月25日,2021年度“質譜沙龍”線上學術交流年會在線上順利召開。本次第十五屆沙龍年會首次以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形式舉辦,邀請了國內臨床質譜領域專家進行交流,主要圍繞質譜前沿技術與臨床中的......
2021年12月2日,生物制藥公司SABBiotherapeutics宣布,其用于治療季節性流感的多克隆抗體療法SAB-176,在治療季節性流感的2a期臨床試驗中達到主要終點。在接受病毒挑戰的成年人中......
由清華大學、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和騰盛博藥合作研發的新冠藥物BRII-196和BRII-198聯合用藥在全球新冠特效藥研發中優勢明顯。據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該“種子藥”臨床三期已揭盲,給藥組在治療28天......
本報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楊舒日前從科技部獲悉,我國已按照抑制病毒復制、阻斷病毒進入細胞和調節人體免疫系統3條技術路線進行了新冠肺炎藥物布局,并形成了BRII-196和BRII-198中和抗體聯合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