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2-12 16:14 原文鏈接: 麻風病的檢查化驗

      一、體格檢查要系統全面,在自然光線下檢查全身皮膚、神經和淋巴結等。

      二、檢查神經時既要注意周圍神經干的變化,又要注意感覺和運動功能的變化。周圍神經干檢查:一般注意耳大神經、尺神經和腓神經,其他如眶上神經、頸前神經、鎖骨上神經、中神經、橈神經、腓淺神經、脛后神經和皮損周圍及其下面的皮神經。檢查時應注意其硬度、粗細、結節、有無膿瘍以及壓痛等。神經功能檢查,是測定神經未稍受累的情況,分為主觀檢查和客觀檢查法。

      1、主觀感覺檢查法

      皮膚感覺障礙的順序,一般先失溫覺(冷熱覺),次失痛覺,最后失觸覺。檢查時應先將檢查方法告訴病人,進行示教性檢查,然后依次檢查:冷熱覺檢查,可用兩個大小相同試管,分裝冷水和熱水(50℃)。分別先在健康皮膚上試驗,然后在皮損處兩管交替,無一定順序接觸皮膚,讓病人回答冷熱是否正確。痛覺檢查可用大頭針或縫衣針先在健康皮膚上扎刺,然后再刺皮損,測試痛覺消失或遲鈍;觸覺檢查可用毛或棉簽的棉毛輕輕劃觸皮膚,讓病人立即用手指出劃觸的部位,測試觸覺喪失或遲鈍。

      2、客觀試驗方法

      ①組胺試驗: 用1/1000的磷酸組胺水溶液0.1毫升,分別注入健康皮膚和皮損處皮內,經過20秒鐘左右,正常是局部先出現一個直徑10毫米的紅斑,再經40秒鐘,又在原紅斑的周圍出現一個直徑30~40 毫米的紅斑,紅斑的邊緣彌漫不整,稱為繼發性紅斑,最后在紅斑的中央形成一個風團,如不出現繼發性紅斑即為異常,此法用于淺色斑和白色斑的檢查。

      ②毛果蕓香堿試驗(出汗試驗):選擇正常皮膚和皮損,分別涂上碘酒,待干后,在兩處皮內注射1/1000毛果蕓香堿液0.1毫升,立即在上面撒上薄層淀粉,約經3~5分鐘后,正常皮膚出汗,淀粉立即變為藍紫色,如不出汗,淀粉不變色。

      ③立毛肌功能試驗:用1:100000的苦味酸菸堿液0.1毫升,分別注射于皮損及健康皮膚的皮內,如神經末稍正常,則立毛肌收縮出現雞皮現象,否則,不出現雞皮現象。

      3、運動功能障礙檢查

      檢查時讓病人抬額、皺眉、鼓腮、吹哨、露齒等動作,觀察面部神經是否麻痹。讓病人作屈伸手腕 ,內外展指、對指、握掌等動作,觀察上肢的神經功能。讓病人作足的背伸、跖屈、內翻、外翻等動作。觀察腓神經是否麻痹。

      三、麻風桿菌檢查:主要從皮膚和粘膜上取材,必要時可作淋巴結穿刺查菌。皮膚查菌取材:選擇有活動性,皮膚損害,消毒皮膚。檢查時戴消毒手套,用左手拇、食兩指將患者皮膚捏緊提起,使局部皮膚變白,然后右手持脫刀切開一個5毫米長,3毫米深的切口,以刀刃刮取組織液,涂在載物片上,固定抗酸染色、鏡檢。切口棉球貼壓,取材部位的多少視需要而定。

      四、組織病理檢查:對麻風的診斷、分型和療效判定都有重要意義。取材應選擇活動性損害, 宜深達脂肪層,如損害不同,取材時需要同時切取兩處送檢,這對界線類麻風診斷是有價值的。

    相關文章

    離天下“無麻”又進一步,麻風病免疫遺傳學機制新進展

    近日舉行的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麻風防治協會會長、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副校長張福仁所在的團隊因在麻風危害發生的免疫遺傳學機制方面作出貢獻,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這讓麻風再次得到關注。......

    研究揭示中世紀歐洲人患麻風病的遺傳風險

    根據近日《自然—通訊》發表的一篇論文,現今的麻風病遺傳風險因子與中世紀歐洲人的麻風病也有關系。該研究認為麻風桿菌(Mycobacteriumleprae)的易感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與近1000年前世......

    美國麻風病預算削減

    在美國,犰狳可能傳播麻風病。圖片來源:GREGMCCORMICK在歷史上,麻風病是一個令人恐懼的災難,目前仍影響著一小部分美國人,但該國國會決定適度削減每年的麻風病醫療和研究預算。專家表示這將會產生巨......

    WGS鑒別復發性麻風病患者的復發源頭

    自從1980年開始系統性的采用聯合治療(MDT)方法診治麻風病以來,麻風病的患病率顯著降低,但全世界每年仍有20萬新發麻風病案例困擾人類。本研究采用NGS技術鑒別3例復發性麻風病的復發源頭,區分是由于......

    劉季和:為麻風病奉獻一生

    留聲機沒有低回的哀樂,也沒有悲傷的告別。丙申深秋的清晨,劉季和先生離開了我們,匆忙而安然。2016年10月26日上午,新中國培養出的第一代皮膚病理學家、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病理研究室研究員劉季和......

    世衛組織警告麻風病威脅依然存在

    本報曼谷7月24日電世界衛生組織24日在此間舉行的國際麻風病峰會上表示,過去20年來,全球對抗麻風病取得了巨大進展,然而如果現在出現驕傲自滿,可能會威脅全球消滅麻風病的最后努力。會議當天發表了《曼谷宣......

    美科學家發現麻風病為犰狳首次傳染給人類

    據外電報道,長期以來麻風病被學界認為只在人類間傳播。而近日,美國研究人員稱,美國首例麻風病人可能由犰狳傳染而來。一提犰狳,人們就會想到它的可愛。有些美食家還說,烤犰狳肉是一道美味。現在,路易斯安那州的......

    衛生部等部門慰問麻風病患者及基層麻風病防治工作者

    今年1月30日是第58個世界防治麻風病日,也是第24個中國麻風節。1月24日,衛生部、中國殘聯、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國疾控中心麻風病控制中心、中國麻風防治協會及四川省有關部門領導,一同前往四川省涼山州......

    《全國麻風病防治規劃(20062010年)》終期評估的通知

    衛辦疾控函〔2010〕1038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加強我國麻風病防治工作,我部于2006年印發了《全國麻風病防治規劃(2006-2010年)......

    馬海德:新中國衛生事業的先驅杰出的國際主義者

    馬海德,原名喬治?海德姆,1910年9月26日生于美國紐約州布法羅市。祖籍黎巴嫩。1927年,在北卡羅來納大學讀醫學預科。1933年在瑞士日內瓦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后來到中國上海,開始了他在中國55個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