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12-18 16:06 原文鏈接: 麻風遺傳易感性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姚永剛課題組、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李玉葉、玉溪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文山州皮膚病防治所開展合作,在麻風遺傳易感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和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上。

      麻風是由麻風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傳染性疾病,該病歷史悠久,與人類文明史共存。致病菌主要侵犯患者皮膚、黏膜和外周神經,感染后如未得到及時治療和處理,可導致嚴重的畸殘。時至今日,全世界范圍內每年仍有20余萬麻風新發病例。前期,考慮到麻風分枝桿菌基因組中大量與能量代謝相關基因的丟失,推測宿主線粒體及其相關基因變異可能影響麻風分枝桿菌的感染。研究鑒定出一批線粒體相關的基因與麻風的遺傳易感相關,如LRRK2、OPA1、PARL和PINK1。科研人員分析了兩個與線粒體復制相關的重要基因TFAM和POLG,發現在云南玉溪地區麻風病人中,這兩個基因上rs1049432和rs3176238位點變異影響了麻風的遺傳易感性,且與多菌型麻風顯著相關。進一步對文山地區麻風病人進行二代測序分析后,未能在這兩個基因的編碼區找到與麻風易感的蛋白變異。分析顯示,rs1049432和rs3176238變異能夠影響神經組織和皮膚組織中基因表達,且在病人麻風皮損組織與正常皮膚組織中表達具有顯著差異。該研究提示TFAM和POLG是麻風的易感基因,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調節基因的表達來實現。該研究提供了宿主遺傳背景與線粒體代謝影響麻風易感的新證據。

      以往臨床研究發現,麻風患者罹患阿爾茨海默病(AD)的風險非常低,老年麻風患者腦組織中β-淀粉樣蛋白(Aβ)沉積低于年齡匹配的對照人群。大量研究表明,APOE(公認的AD致病基因)可以在大腦中促進Aβ的蛋白水解清除,且在脂質代謝相關途徑中發揮重要作用。麻風分枝桿菌可通過某種機制直接調節人類的脂類代謝過程,累積脂類物質并抑制其降解。抑制脂滴的募集過程將降低施旺細胞中麻風分枝菌的存活率。基于這些發現,推測APOE基因多態,尤其是和AD遺傳易感相關的變異,可能也與麻風病風險相關。科研人員采用SNaPshot和二代測序技術,分析APOE基因在云南玉溪和文山兩個獨立的麻風病例-對照人群的遺傳相關性。研究結果表明,rs405509和rs439401位點多態增加了麻風和多菌型麻風的患病風險,但影響AD發病的APOE-ε4等位基因卻不影響麻風的發病。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預測研究發現,APOE及相關脂質基因處于麻風易感基因構成的網絡中,這提示APOE參與的脂質代謝途徑在麻風桿菌感染期間發揮作用。APOE在麻風和AD發病過程是否具有相似的作用,仍需進一步研究。該研究為理解麻風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作用通路和共有的遺傳基礎提供了新認識。

      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云南省和中科院的資助。

    相關文章

    犬類與人為友的遺傳線索發現

    據《科學報告》9日發布的一項研究發現,黑素皮質素受體-2(MC2R)基因可能在犬類的馴化中發揮了作用,使它們發展出社會認知技能,與人類交流互動。這一基因與產生應激激素皮質醇有關。人們認為,通常控制能影......

    新型DNA檢測,讓50多種遺傳病無處遁形

    近日,悉尼加文醫學研究所基因組技術負責人IraDeveson團隊聯合澳大利亞、英國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DNA測試,可比現有測試更快、更準確地識別一系列難以診斷的遺傳性神經和神經肌肉疾病。相......

    新研究揭示環境經歷的跨代表觀遺傳機制

    近日,《自然-通訊》刊發了暨南大學教授周慶華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報道了高脂食物喂養可誘導線蟲的脂肪積累表型,且父母代線蟲可將這種肥胖信號傳遞給后代,導致后代在沒有高脂喂養的情況下,也可表現出脂肪積......

    孩子在睡夢中離奇死亡?遺傳學家找到新線索

    圖片來源:JODIEJOHNSON/SHUTTERSTOCK1997年的一天,LauraGould將她15個月大的女兒Maria放到了床上,希望她能好好地睡上一覺。前一晚Maria發了高燒,但第二天她......

    狗狗為啥變小?基因突變源自古代狼

    人們普遍認為,像博美犬和吉娃娃這樣的小型犬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類想要小巧可愛的伴侶。但1月28日,發表于細胞出版社(CellPress)旗下期刊CurrentBiology(《當代生物學》)的一篇論文......

    人工遺傳回路模擬細胞如何選擇“命運”

    科技日報北京1月25日電(記者張夢然)據最新一期《科學》雜志報道,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人工遺傳回路,可展示細胞是如何選擇其“命運”的。我們每個人開始時都是一個細胞,然后增殖成數萬億個細胞......

    研究揭示新冠有關嗅覺或味覺喪失遺傳風險因素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最新發表的一篇遺傳學研究論文,揭示了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后個體是否易產生味覺或嗅覺喪失癥狀的遺傳風險因素:位于兩個基因UGT2A1和UGT2A......

    精神分裂也遺傳?科學家給出新證據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迄今病因未知的慢性腦部疾病,典型癥狀通常出現在成年早期,影響約全球1%的人口。在臨床上,精神分裂癥往往表現為癥狀各異的綜合征,涉及感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以及精神活動的不......

    歐洲人群過去被自然選擇改變遺傳演化證據揭示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人類行為》最新發表一篇遺傳學研究論文,為過去2000-3000年間,自然選擇在歐洲人群遺傳演化中的作用提供了見解與證據。由中國學者完成的該項研究確定了過去3000......

    趙書紅:尋找改良種豬遺傳密碼的人

    從事豬遺傳育種研究近30年,華中農業大學教授趙書紅默默耕耘著。“一個人一輩子專注地做一件事,在一個方向上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這樣才可能有比較有價值的發現。”趙書紅告訴《中國科學報》,這是她在國家自然科......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