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給家蠶(Bombyx mori)裝上了選擇性的致死開關,能夠鑒別雌雄家蠶,幫助人們選擇雄性家蠶進行飼養,文章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英國Oxitec公司的首席科學家Luke Alphey指出,與雌性家蠶相比,雄性家蠶更抗病,食量更小而且產絲能力更強,對于桑蠶業來說雄性家蠶更有價值。不過此前人們還很難對家蠶進行性別選擇。
Oxitec公司曾經開發出轉基因的雄性蚊子(Aedes aegypti),能夠將致死基因傳遞給下一代,使其在成年以前死亡。將這樣的雄性蚊子投放到野外,與野生的雌性蚊子交配,可以減少它們有生育能力的后代。目前,這種蚊子正在巴西等一些國家進行實地測試,希望能夠有助于控制登革熱。
現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蠶桑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與Oxitec公司合作,將類似技術應用到家蠶中。領導這項研究的是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黃勇平研究員。
研究人員構建了一種轉基因家蠶,使之合成一種致死蛋白tTAV,而這種蛋白只在雌性家蠶中表達。如果人們需要家蠶正常繁殖,只需要給它們喂以四環素,就可以關閉這一致死開關。
選擇雄性家蠶進行飼養是“人們長期以來一直希望實現的,”Alphey說。此前,包括輻射誘變在內的一些嘗試,都并不成功。
英國牛津大學的Fritz Vollrath評論道,這項技術很有希望商業化。而且由于B. mori不具有飛行能力,這樣的基因改造就不太會流入自然界,去造成其他不利影響。
Vollrath還指出,證明這種基因改造不會對蠶絲質量造成影響,這一點很重要。“人類養殖桑蠶已經有上千年歷史,桑蠶品種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改良,”他說。“直接進行基因改造,將有望大大提升蠶絲產量。”
近年來,研究者們通過遺傳學技術對桑蠶進行了各種改造。Vollrath領導的研究團隊就在嘗試從活體桑蠶中直接提取蠶絲。這樣不僅能夠避免抽絲剝繭的麻煩,所得的蠶絲質量也會更高。此外,也有研究者試圖去除桑蠶的sericin基因,該基因編碼的蛋白將蠶絲粘起來形成了繭。還有研究團隊使桑蠶產出了與蜘蛛絲一樣強韌的絲。
一種轉基因香蕉首次獲準在農場種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監管機構已經批準了一種經過改造的卡文迪許香蕉,它可以抵抗一種已蔓延到全球許多國家的毀滅性真菌疾病。近日,澳大利亞基因技術監管辦公室頒發了許可證,允許......
發表在最新一期《柳葉刀》雜志的新研究揭示了首個轉基因豬心移植患者的致死原因。該手術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將轉基因豬心移植到人類患者體內,標志著醫學科學的一個重要里程碑。57歲的大衛·貝內特在美國馬里蘭大學醫......
2月18日,農業農村部網站發布《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鼓勵農業轉基因生物原始創新和規范生物材料轉移轉讓轉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強調,鼓勵原始創新,支持高水平研究。支持從事新基因、新性狀......
4日,從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舜豐生物)獲悉,農業農村部發布《2023年農業用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下發全國首個植物基因編輯安全證書,該證書由舜豐生物獲得。基因編輯是世界生物育種......
彩色蠶繭中天然綠色繭最為難得。記者5日從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悉,該實驗室代方銀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揭示了家蠶綠繭形成及繭色演化的遺傳機理。這是首次在蠶體中鑒定到參與黃酮吸收的膜轉運蛋白......
據澳新食品標準局(FSANZ)消息,2023年1月25日,澳新食品標準局發布227-23號通知,其中A1266號申請,申請將來自轉基因里氏木霉的木聚糖酶(xylanase)作為加工助劑。據通知,該木聚......
家蠶是重要的經濟昆蟲和新興模式生物,10月9日,西南大學發布最新科研成果: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完成家蠶大規模種質資源基因組解析,在全球首次繪就家蠶超級泛基因組圖譜,并率先創建“數字家蠶”......
岡比亞按蚊可以攜帶瘧疾病原蟲。圖片來源:RealityImages/Shutterstock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對攜帶瘧疾病原蟲的蚊子進行基因改造,可以減緩其體內瘧疾寄生蟲的發育,也可以縮......
利用轉基因豬唾液腺生物反應器合成hNGF蛋白示意圖。研究團隊供圖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國家生豬種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吳珍芳團隊在轉基因豬生物反應器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利......
7月12日,美國研究人員宣布,他們首次成功將轉基因豬心臟移植到兩名靠生命維持設備延續生命的病人體內。這兩人在移植手術前被宣布腦死亡,在術前、術中和術后一直使用呼吸機并進行透析。直到去年,異種移植,即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