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液免疫是粘膜免疫效應的主要過程,即產生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據研究,人體每天分泌sIgA的量約為30~60mg/kg,超過其它免疫球蛋白的量。
IgA在漿細胞產生后,由J-鏈(含胱氨酸較多的酸性蛋白)連接成雙聚體分泌出來。當IgA通過粘膜或漿膜上皮細胞向外分泌時,與上皮細胞產生的分泌片段連接成完整的sIgA,釋放到分泌液中,與上皮細胞緊密連接在一起,分布在粘膜或漿膜表面發揮免疫作用。由于外分泌液中sIgA含量多,又不容易被蛋白酶破壞,故成為抗感染、抗過敏的一道主要屏障。其綜合功能機制歸納如下:
(1)阻抑粘附
sIgA可阻止病原微生物粘附于粘膜上皮細胞表面,其作用可能是:①sIgA使病原微生物發生凝集,喪失活動能力而不能粘附于粘膜上皮細胞; ②sIgA與微生物結合后,阻斷了微生物表面的特異結合點,因而喪失結合能力;;③sIgA與病原微生物抗原結合成復合物,從而刺激消化道、呼吸道等粘膜的杯狀細胞分泌大量粘液,“沖洗”粘膜上皮,妨礙微生物粘附。
(2)免疫排除作用
sIgA對由食物攝入或空氣吸入的某些抗原物質具有封閉作用,使這些抗原游離于分泌物,便于排除,或使抗原物質局限于粘膜表面,不致進入機體,從而避免某些過敏反應的發生(如食物過敏反應)。
(3)溶解細菌
不論血清型IgA或sIgA均無直接殺菌作用,但可與溶菌酶、補體共同作用,引起細菌溶解。
(4)中和病毒
存在于粘膜局部的特異性sIgA不需要補體的參與,即能中和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的病毒,使其不能吸附于易感細胞上。
(5)介導ADCC作用
小腸淋巴細胞表達IgA的FcR,它們屬于由IgA介導ADCC作用的淋巴細胞,但這種效應也可能導致上皮細胞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