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康檔案還僅僅只是公眾健康管理的開始,基層醫療機構需轉變服務模式。
2009年,為了解決“看病貴、看病難”這一現實問題,我國政府啟動了新醫改,確立了“人人享有基本衛生服務”的根本目標。在新醫改的布局中,作為最小行政區劃級別的基層醫療機構(比如社區醫院、鄉鎮衛生院等)被寄予厚望。
然而,四年過去,基層醫療機構改革的進展不容樂觀。一邊是患者對基層醫療機構依然不冷不熱,一邊是基層醫務工作者人浮于事,積極性不高。無論是“看病貴、看病難”的老大難問題,還是對居民基本公共健康的管理,似乎都沒有開出較好的“藥方”。
中國社科院最新發布的《社會藍皮書》顯示,2013年基層醫療機構的改革成效在弱化,問題和矛盾仍然很多。
說起基層醫療機構,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鄭女士很是有些不滿意,她自己每周要在自家門口的社區醫院做兩次脫敏注射,可她感覺社區醫院“雖然方便但不實用”。
鄭女士家中有老人患高血壓和高血脂,需要長年服用降壓藥安博諾和降血脂藥立普妥,但這兩個藥屬于限制用藥,在社區醫院里開不到,每個月都得跑上一次大醫院。
當記者問到北京社區醫院近年來推行的居民公共健康管理時,鄭女士則直接表示,她和家人曾經接受過社區醫院對他們家庭健康檔案的調查,“但后來不了了之,不知道那個檔案建了有什么用”。
最讓鄭女士不滿的是社區大夫診療能力有限,尤其是帶孩子去社區看病時,每次得到的都是去大醫院的建議,“也就開點普通藥,真有病的時候不可能在社區看。”
基層醫療機構雖然離家近,看病方便,但是卻經常指望不上,這對家住湖北農村的林婆婆來說,感受更加明顯。
林婆婆家距鄉鎮衛生院也就兩公里,自從實行新農合政策以來,她每年只要繳30元錢,就可以享受到農村醫療保險,在鄉衛生院開藥,藥費可以報80%,到市里的大醫院,只能報60-70%。
在林婆婆看來,生了病能在鄉衛生院解決是最好的,但是很多檢查必須去市里的醫院做,因為衛生院做不了。
“我兒子也怕鄉下的‘赤腳大夫’看得不好,要是我們鄉衛生院條件再好點就好了,我們就不用往市里跑了,那邊路又遠又難掛號!”林婆婆如是說。
《社會藍皮書》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8月,公立醫院診療人數增長達到8.5%、出院人數增長11.6%,而基層醫療機構診療人次增長僅為6.8%、出院人數增長3.4%。
近年來,醫療資源越來越多地流向醫院,醫療服務也越來越多地由醫院提供,而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量增長有限。
一方面是大醫院人滿為患,一號難求;另一方面是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相對較差,不能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
今年10月,北京為了解決老百姓拿藥難的問題,將醫保社區藥品報銷范圍做了調整,重點增加了治療常見病、慢性病、老年病的藥品,特別是大醫院診斷明確、病情穩定、需要長期服用的藥品,共新增藥品224種,報銷范圍也由原來1211種增加到1435種。
像鄭女士提到的降血脂藥立普妥,現在就應該可以在社區醫院開到。
“即使列入了名錄,社區醫院也不可能把一千多種藥品全部采購齊全,這一方面會造成浪費,另一方面也不現實。”一位社區醫院工作人員這樣表示,“我覺得有一個比方很形象,大醫院就像是大型超市,什么都有,我們社區醫院就應該是便利店,針對附近居民的需求來進藥。”
“光開藥也不夠啊,去醫院也好,去社區也好,主要目的還得是看病。”一位大媽言簡意賅。
誠然,僅僅只靠增加基層醫院藥品報銷品種,還遠不足以樹立起民眾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信心。
王艷紅,北京市朝陽區六里屯社區醫院副院長,主管醫療業務。記者上門采訪那天,她剛從朝陽醫院業務學習歸來,“和專家一起討論一個疑難病例”。
王艷紅參加工作十三年,有十年一直在基層醫療機構工作,聊到自己全科大夫的身份,她笑著對記者說:“我并不覺得我在社區工作就比別人差,我也不覺得在社區當全科大夫比在大醫院當專科大夫業務水平低,專科大夫在他專業領域上確實有他們的優勢,有他們的深度,但我們全科大夫一定有自己的廣度。”
王艷紅所工作的六里屯社區醫院,是全國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個位于水碓子居民區里的社區醫院,有自己的獨棟小樓,一百四十張床位,日接診量可達到八百人次。
2012年11月,六里屯社區醫院加入了北京市首個醫療聯合體,此后朝陽醫院的專家就來到了六里屯社區醫院帶教并出診,社區醫院的大夫們每周都要跟著專家一起出門診。
“這對我們業務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因為有大醫院的專家來我們這兒坐診,也吸引了周邊很多居民前來就診。”王艷紅向記者介紹,今年六里屯社區醫院向朝陽醫院上轉了患者30余人次,而從朝陽醫院轉回社區醫院的患者多達60余人。
這些現象讓王艷紅和她的同事覺得非常安慰,“病人家屬對我們的信任,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
“我們醫院很多醫生有很多忠實的粉絲,很多患者連家事都會和我們醫生講。和三甲大醫院相比,我們社區醫院的醫患關系明顯會更親密一些。對社區醫院來說,真誠、踏實、能力三者最重要,而服務能力是第一位的。”王艷紅對此信心滿滿。
然而,即便是走在基層醫療機構改革前列的六里屯社區醫院,管理層也同樣面臨著相似的苦惱。
目前,我國基層醫療機構采取的是“定崗定編定工資標準的”人事制度和“收支兩條線+績效工資制”的收入分配制度,但行政化管理思路沒有發生變化,缺少激勵機制。
在記者采訪調查過程中,多位醫療工作者就明確表示“基層醫療機構就是退二線的人員去的”。
如何招攬人才、留住人才,已經成為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難題。好不容易招進來的年輕人,往往在培養起來后,覺得在基層沒發展,最終選擇離開。
說到這點,王燕紅很無奈:“我們一直講究的是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可光講感情是不夠的,事業發展和福利待遇,社區醫院和大醫院比還是差距很大。”
以職稱評定的指標為例,同樣是在醫療機構工作,大醫院的高級職稱指標遠比基層醫療機構多,這成了很多基層醫療工作人員的事業瓶頸。
“工作前幾年還看不太出來區別,但五年十年之后,有些醫生如果在大醫院就能評副高、主任醫師了,但社區醫院的名額太有限了,只有極個別的人能評上。”
“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一直是我們很重視的問題。對在社區醫院工作的醫務人員來說,確實需要一點奉獻精神。”王燕紅停頓了一下說:“可畢竟每個人想法都不一樣。”
2009年的新醫改確立了“人人享有基本衛生服務”的根本目標,也明確了以政府籌資確保公平性和可及性,以及適應人口結構和疾病譜的變化。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13中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報告》作者房莉杰認為,現在的基層醫療改革進入了行政化和醫療化的誤區。
“在醫改方面,醫療保障和醫院改革一直更受關注,但這兩塊都是和疾病治療相關的,在我們整體疾病譜和人口結構轉型的情況下,健康管理和預防保健是更重要的問題。”
近年來,房莉杰在農村地區作調查時發現,留守的農村老人常有高血壓的情況,但是老人一般要等到發病后才知道病情,就診一次后,也沒有持續的醫情監控和治理,不舒服才吃藥,沒感覺就不吃藥,最后往往導致中風。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醫療保障保證了患者的治療,但患病的風險沒有得到把控。
在房莉杰看來,對老年人應該更注重前期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尤其是中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要讓更多的老年人在生命的最后階段保持健康,不要讓他們過早失能,否則不僅對醫療保障資金是很大的風險,對個人的健康是更大的損害。
一項針對中國疾病負擔進行的全面評估研究也印證了房莉杰的觀察,研究表明,2010年導致中國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分別是卒中(腦中風)、缺血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癌癥。
該項研究主要負責人、協和醫科大學教授楊功煥向記者表示:“很多可以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臨床工作,基層醫療機構還沒有做到。比如說像提供戒煙幫助,就沒被列入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內容。”
楊功煥認為,基本公共醫療服務包應該增加一些針對性內容,比如對慢性病的防治、提供戒煙幫助等,這些內容必須列入基本公共醫療服務項目中,在衛計委層次上制定出相應的考核指標,“有考核才會有基層機構真正去執行”。
而記者在走訪時發現,在對公眾健康管理這一塊,基層醫療機構基本還停留在摸底建檔這一步,后續應該怎么做,相關工作人員均表示“還要看上級的安排”。
多位專家指出:建立了健康檔案,還僅僅只是公眾健康管理的一個開始。
到2025年底,努力實現全國50%三級公立醫院具備和應用運營管理信息集成平臺;力爭到2027年底,實現全國三級公立醫院全覆蓋,全國二級公立醫院覆蓋率明顯提升……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近日印發《關......
5G商用五年來,我國堅持“適度超前、以建促用”,扎實推進5G“建、用、研”協同發展,跑出了5G發展加速度。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5G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約5.6萬億元,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6月24日上午,傾盆暴雨突襲長沙,路面積水嚴重。與此同時,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附近的人民路183號巷口內發生了令人揪心的一幕。“快來人幫忙啊,有人暈倒了。”路過巷口時,湘雅二醫院車隊司機李紅剛聽到呼救聲......
7月3日,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和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中信湘雅-華大DCSlab”科研實驗平臺,推動基因組學、基因檢測、輔助生殖技術及精準醫療等領域的科學研究。簽......
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關系著每一名參保人。7月1日,今年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正式啟動,符合條件的醫藥企業可以開始提交申報材料。哪些藥品有望納入目錄?今年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有哪些重點?《2024年國家基本醫療保......
遼寧省制定并發布了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旨在響應國家號召,促進經濟全面振興。方案規劃到2027年,通過設備更新、技術改造、消費刺激和循環利用等行動,實現工業、農業等多個領域設備投資顯......
前段時間,“非必要不做CT!每多做一次CT,患癌風險增加43%”的消息在網絡上傳播開來。一時間,公眾對于“CT致癌”甚至對所有輻射類檢查,產生了困惑。真的是這樣嗎?這條信息的觀點,源于發表在2023年......
6月5日,正大天晴與國藥控股在上海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通過工商戰略合作,在物流配送、SPS+專業藥房以及進出口業務等方面展開合作,實現工商價值提升,開啟合作新征程。正大天晴董事長謝承潤與國......
中國海關總署今日公布5月份進出口數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5月當月,進出口3.71萬億元,同比增長8.6%。其中,出口2.15萬億元,增長11.2%;進口1.56萬億元,增長5.2%。今年前5個月,我國......
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其重點指出,支持高校科研儀器更新。支持高校院所與企業聯合開展教學設備進高校活動,對購置EDA工具、科研儀器儀表等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