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參加了第三屆醫療器械產業投資CEO峰會,重要結論:創新驅動成長,資本投資和產業并購推動行業進步。
一:醫療器械行業并購熱度高,但趨于理性。
1.醫療健康領域并購熱潮不減。2012年10月至今,我國國內醫療健康并購市場完成交易案例129起,披露交易金額的108起并購案例完成交易規模153.24億美金。
2.醫療器械領域并購領域分散。2013年全球并購金額大于270億美金,涉及醫療器械中19個細分領域。主要以顧客、IVD、心腦血管、醫用材料、透析、醫療服務等領域。其中國內并購案例15起,大型跨國并購超過20起。
3.每一個細分領域都被上市公司占據,強者恒強,大吃小。龍頭企業壓制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排在后面的企業被并購概率高,小上市公司被并購退市也不例外。
4.中國國醫療器械國際化趨勢明顯。真正市場化的并購浪潮在中國崛起,海外并購熱度持續升溫。典型案例:邁瑞、微創、復星。
二、骨科器械與生物材料
1.定位先進制造業,整合、細化、做強。產業界經歷了20年的快速發展,進入整合和細化階段,整體增速趨緩,但還是比大多數細分領域增長快。產業基金成功入股多數本土制造企業,在產業做大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但產業做強尚未看到明顯效應。
2.骨科植入物現狀:創傷領域銷售額國產70%,市場高度分散;脊柱領域銷售額國產36%,市場相對集中;關節領域國產銷售額30%,市場寡頭壟斷。
3.骨科植入物并購市場活躍:行業發展快,產業鏈相對完整,涌現了一些明星企業,資本市場關注集中,本土或合資企業被世界十強公司并購。
4.國產企業突圍模式: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模式創新。
5.潛在有競爭力的細分子行業:運動醫學、可植入生物材料、傷口管理、細分領域手術工具等。
6.新材料新技術運用:3D打印技術醫學應用,創造個性化治療模式;基于醫療服務和移動互聯網的醫學應用。
3D打印的顱骨修復模型
三、診斷試劑/影像設備
1.IVD行業快速增長,整體市場規模預計約200億,中國仍然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中國的生活方式變化也在推動IVD需求增長。例:歐洲IVD人均支出量28美元,瑞士IVD人均支出60美元,中國IVD人均支出2美元。
2.行業集中度提高,競爭格局激烈。我國共有體外診斷企業400多家,數量多、規模小、整體質量和技術水平偏低。國產產品的市場份額在不斷提升,市場向龍頭集中。而全球體外診斷行業是“4+X”格局,前10大企業占據80%的市場份額。
3.行業屬性和內在要求驅動,并購勢在必行。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00多家,并購整合潮剛剛開始。
4.免疫和生化是兩大主要市場,分子診斷發展快,市場還很小。作為常規檢查的重要組成部分,免疫和生化檢測是兩個最大的細分市場。
5.IVD發展方向:自動化的一體化診斷,POCT、搭配診斷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基于移動互聯的跨界創新。
6.醫療成像市場擴張迅速、成像需求增長,其中超聲設備增長快。增長的驅動主要在:更低成本需求、臨床上對于低劑量和快速掃描的需求、基層醫療市場診斷技術的提升、信息化網絡時代的需求。
7.醫療成像市場趨勢:遠程端口、移動化、便攜化。
四、心腦血管領域
1. 心腦血管是個大細分行業。從產品和技術看,心腦血管容易出現大產品,如支架類似的明星產品,整個領域是產業、資本界競相追逐的熱點。從市場規模看,心律、介入支架是第一梯隊的產品(50億美元量級),外周和電生理是第二梯隊(20-30億美金量級),封堵器、瓣膜、心腦外科等其他產品是第三梯隊。
2.冠脈支架是明星大產品,植入量增長迅速,但由于招標和競爭的因素,價格有所下降。從產品看,支架競爭激烈,相應配套的球囊、導管和相關耗材生產企業較支架少。從市場份額看,美敦力、雅培和波科第一梯隊,市占率約30%,其他為國產企業,如微創、樂普、吉威等。
3.心血管介入的未來趨勢:PCI中血管內超聲應用、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運用、血流儲備分數檢測運用、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運用、PCI機器人等。
五、醫療新興產業技術
1. 傳統醫療技術主要針對醫療。新興醫療技術定位:從醫療到健康,智能醫療的模式。基于互聯網技術、電子消費產品、大數據等新興產業所創造的移動醫療、可穿戴設備、智慧醫療的模式。醫療的各個細分領域,從診斷、監護、治療、給藥、服務、個性化醫療等進入一個全新的智能化時代。
2.醫療新興產業技術,緊密圍繞疾病預防、臨床診療、健康促進的需要,突入融合、無創檢測、動態監測、微創治療、精確治療等新技術發展方向,提高醫生醫學診療水平,提高患者舒適度。
3.以可穿戴醫療為例,可穿戴設備在科技圈的大紅大紫已經逐步漫延到醫療行業,試圖充分滿足用戶對于健康管理的剛性需求。可穿戴技術在顛覆健康醫療模式上將激發巨大的潛力,真正價值在于個人健康信息的收集、節省醫療成本、縮短診療流程。
傳統醫療器械的創新與跨界
“我是舟山人民培養出來的,能為家鄉做點事情理所當然。這幾年過年回去陪父母的時候,我也會幫忙給老鄉看看病,舉手之勞。”7月2日,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顱頜面科主任醫師烏丹旦接受記者采訪時說。7月1日至2日......
科技日報記者吳長鋒記者從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獲悉,近日,蚌埠醫學院與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源量子)達成合作,雙方將聯合探索量子計算在輔助醫學圖像識別、疾病診斷、藥物篩選......
1、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普遍研發力度較大健康醫療大數據技術是人工智能的典型應用,行業技術研發實力要求較高,研究單位對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發的持續投入,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專利技術持續更新。從健康醫療大數據......
生成式AI(GenerativeAI)的市場空間究竟有多大,這個數字隨著新興機會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正在不斷被改寫。但可以確定的是,正是因為AIGC的火熱,又一家市值萬億美元的企業即將誕生——隨著AI核心......
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一個工程師團隊開發了第一個完全集成的可穿戴超聲系統,可用于深層組織監測,也可用于運動時佩戴,該系統推動了拯救生命的心血管監測技術的進步,相關論文發表在22日的《自然·生物技術......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義翹神州(301047);諾唯贊(688105);阿拉丁(688179);百普賽斯(301080);優寧維(301166);泰坦科技(688133)等本文核心數據:全球生物科研試劑市......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義翹神州(301047);諾唯贊(688105);阿拉丁(688179);百普賽斯(301080);優寧維(301166);泰坦科技(688133)等本文核心數據:全球生物科研試劑市......
2022年度上海產學研合作優秀項目獎今天揭曉,40個項目獲獎,是這個有14年歷史的大獎授獎數量最多的一次。軌交高可靠全自動運行系統及其數字驗證平臺研究與應用、LNG燃料加注船工程化開發、新一代宮頸癌體......
日前,北京協和醫院分別與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貴州省人民醫院簽署幫扶合作協議。北京協和醫院將向這兩家醫院輸出品牌、技術、管理等優質醫療資源,共建區域醫學中心,助推貴州在醫療服務、醫學研究、成果轉化、人......
自從科創板向未盈利公司敞開大門之后,零營收的企業紛紛醞釀IPO,這其中就包含了不少生物醫藥企業。今年以來,零營收的藥企擬IPO隊伍明顯擴容,但并非所有企業都能如愿順利上岸。不久前,備受業界關注的零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