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基因檢測技術,利用大數據算法分析,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癌癥診療方案的創業公司“泛生子”近期在國際醫療學術界與投資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6月1日,由其首席科學家閻海與北京天壇醫院張力偉教授共同主持的一份針對腦干膠質瘤研究的報告發表在世界頂級的學術期刊《Nature Genetics自然遺傳學》上,這距離“泛生子”成立還不到半年時間。
“泛生子”專注于癌癥領域。這是國內市場需求最大,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基因技術應用領域。閻海教授是癌癥的基因診斷治療領域全球頂尖的專家,美國杜克大學卓越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團隊科學獎獲得者,其創業方向與技術背景非常吻合。2013年底,閻海決定將自己熟悉的、世界一流的癌癥基因組研究技術進行商業化,并不斷開拓新型有效的癌癥診療方案。
“泛生子”并不生產藥物,而是運用人類大數據基因分析技術,針對癌癥預防、診斷、治療、監控的全過程,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的一整套管理方案。
目前科學界已經形成共識,不同的基因突變導致人體患癌或具備患癌風險。例如,腦干膠質瘤是一種極度危險的腦癌,也是最難攻克的疾病之一。“泛生子”剛剛在學術期刊《Nature Genetics》發布的成果顯示,新發現的基因突變PPM1D可直接導致放療失去效果。基因組分析能夠幫助相應患者避免無用且副作用較高的放射治療,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
能夠替代放療與化療的新一類治療方法叫作靶向治療,如同導彈一般精準殺傷腫瘤細胞而不傷害正常組織,控制疾病并延長生命。“泛生子”的研究成果為靶向治療指明了方向。
閻海說,每年中國新增300多萬名癌癥患者,同時有270萬癌癥患者去世。放射治療和藥物治療都會令患者產生抗藥性,并導致治療無效。只有充分了解每個腫瘤不同的基因突變,才有可能從不同的治療方案中選取最為合適的一種,這就是個體化診斷與治療。雖然目前這項技術仍然昂貴,但癌癥的個體化診斷與治療將逐步成為癌癥領域的標準。
創業初期,閻海結識了具有多年互聯網及電信運營經驗和金融背景的王思振。王思振高考時曾報考生物專業,但后來陰差陽錯地改學金融,此次創業的方向正好暗合他當初高考的志愿。
作為聯合創始人之一,王思振作為CEO在團隊組建初期加入,這使“泛生子”在早期就具備了其他技術型海歸創業企業難以具備的市場運營能力。在電信消費品行業創業十多年的他,在成功退出上一個創業事業后選擇投身健康產業,并全職為“泛生子”的未來而努力。
王思振透露,“泛生子”目前已經完成了天使輪融資,預計將在下半年完成運營平臺的搭建,并計劃于2014年底啟動A輪融資。
閻海的基因診斷治療研究始于腦癌,然而腦癌領域只是“泛生子”業務的一個突破口,他們正在把最先進的癌癥診斷分析技術應用于所有癌癥種類,為所有患者服務。
王思振表示,“泛生子”優先關注中國人最多發的、特有的腫瘤類型,例如在歐美不常見的食道癌、胃癌、肝癌等,以此幫助中國最廣大的患癌人群獲得最優化的治療方案。
他說,“泛生子”將把全球領先的科研成果轉化成真正帶來健康收益的臨床服務項目。他們將采取立體式的市場推廣組合拳,與傳統的科研客戶——醫院與研究所合作的同時,也為癌癥患者和健康人群提供個體化的診療方案,其中與網絡渠道以及高端醫療機構的合作將是推廣的有效渠道之一。
關于發布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24年度公開競爭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
關于發布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24年度公開競爭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新研究,探索了衰老免疫系統是如何促進腫瘤生長的,為癌癥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見解。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科學》雜志上。黃色和藍色分別表示表達IL......
近期,《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了一項來自美國癌癥協會的研究,科學家們對2300余萬名美國癌癥患者和730余萬例癌癥死亡數據進行了分析,發現34種癌癥中有17種的發病率在年輕人中猛增,腸癌、腎癌、胰腺癌......
科學家已經發現,在社會交往中,互動者的大腦會“同頻共振”,產生“同步”的神經元放電活動。不僅是人,小鼠、蝙蝠和猴子等動物在同種個體間互動時,它們的大腦也會“同步”。“這些都說明,互動中的大腦并不是單獨......
生活工作中,人們已能感受到生成式AI的強大。但除了覆蓋到日常生活,還有一類領域也正在被AI模型悄悄改變——醫學中的癌癥診斷。革命性的轉變就在眼前。現在,美國哈佛醫學院、斯坦福大學和布萊根婦女醫院聯合團......
當希波克拉底最初使用καρκ?νο?(古希臘語,原意為“螃蟹”)來描述腫瘤時不知能否想象到,兩千年后的今天癌癥依然每年奪去全球上千萬人的生命作為一位腫瘤相關領域的學者他和北大諸多科研工作者共同奮戰在癌......
記者9月12日獲悉,近日,中核集團控股公司中國同輻旗下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癌癥骨轉移檢測新產品氟[18F]化鈉注射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準。作為國內首個獲批用于骨顯像的PET顯像劑......
剛收到審稿人長達8頁的修改意見時,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江寧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教授張允雷有些沮喪。但詳細看完修改意見后,他覺得自己和團隊遇到了一位非常負責任的審稿人。“由衷地佩服!審稿人幾乎逐字逐句地......
中新網武漢9月2日電(楊岑)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研究團隊設計并構建一種具有自催化功能及腦腫瘤靶向能力的納米粒子,在穿透血腦屏障、靶向腦膠質母細胞瘤方面表現出顯著能力,并在抑制腦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