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為了降低成本,加快時間,大部分癌癥基因檢測僅分析癌癥組織,并不分析生殖細胞DNA。這樣做可能會導致誤診誤斷。本文將就此問題進行一系列的分析探討。
據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和國家癌癥研究所(NCI)的研究表明,僅通過分析癌癥組織所得到的變異,其中就可能包含有生殖細胞變異,而這些變異會影響癌癥治療,建議實驗室為此做好準備。
臨床測序探索研究聯合會(CSER)腫瘤工作組得到了NHGRI和NCI資助,其研究人員主要來自密歇根大學、哈佛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德克薩斯兒童癌癥中心和貝勒醫學院,他們制定了一系列關于實驗室進行癌癥測序檢測的指南,并將一些建議發表在《國家癌癥研究所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
據CSER工作組介紹,如果在實驗過程中沒有特地尋找生殖細胞變異,那么這些變異一旦被鑒定出來,就會對患者及其家屬的管理產生影響,因此實驗室應該注意這類變異。
本月初,紀念Sloan Kettering癌癥中心的研究者報告稱,通過使用包含341個基因的panel對腫瘤DNA的分析發現,16%的患者有致病性生殖細胞變異。另外,許多患者所檢測出跟癌癥風險相關的變異其實也是生殖細胞變異。這些生殖細胞變異也會影響患者的治療和家屬患癌風險的預測。
4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者報告稱,在沒有與正常樣本對照進行分析的時候,3%的患者所鑒定出的腫瘤變異實際是生殖細胞變異。
問題如何解決?
在CSER工作組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表示:“不用直接分析生殖細胞DNA,僅從癌癥組織測序結果中來識別和推斷出生殖細胞變異,這一點能否實現是很重要的。”他們提供了這樣的實例和實驗室應該考慮的相應問題。
首先,癌癥panel中通常包括一些比較公認的遺傳性癌癥突變基因,例如BRCA1、BRCA2和Lynch綜合征的突變基因。
其次,一些變異模式也暗示著潛在的生殖細胞變異。例如,超突變腫瘤中DNA錯配修復基因突變通常意味著生殖細胞變異,小兒成神經管細胞瘤中大型染色體重排也暗示著生殖細胞TP53基因變異。
另外,很多基因變異在生殖細胞和體細胞中都能觀察到,這類基因通常為癌癥易感性基因,包括MSH2、ALK、RB1、TP53和VHL。
生殖細胞變異,臨床應格外注意
研究人員介紹,“鑒于變異分析和臨床解讀相結合的必要性,我們認為,醫生和實驗室應該共同解決生殖細胞變異的這一問題。”
工作組還建議,為癌癥患者進行癌癥panel、外顯子或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的實驗室應該搭建生物信息學平臺,用來鑒定生殖細胞變異。另外,實驗室還應該制定適當的策略,用于證實潛在的生殖細胞變異。制定這套策略時應當考慮:如何從患者那里獲得生殖細胞樣本;實驗室自己做檢測還是與診斷機構合作。總之,實驗室應該為鑒定生殖細胞變異制定一種標準化的方法。
此外,醫生也有責任告訴患者,這種基因檢測可能會發現遺傳性突變,進而會對他們的治療和家屬患癌風險評估產生影響。醫生也需要擬定一個方案,如何告訴患者生殖細胞變異的結果。
總而言之,由于基因檢測可能會受到生殖細胞變異的影響,醫生和實驗室應該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案,以減少對患者的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