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總有一些的人會患上流感,即使他們已經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然而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對流感疫苗產生了免疫反應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腸道細菌。這項研究發表在近期的《免疫學》(Immunity)雜志上。
實驗研究者美國亞特蘭大市艾莫利大學免疫學家Bali Pulendran和同事一直在尋找注射了三價滅活流感疫苗的人的血液中的基因特征。Bali Pulendran博士和他的同事們用抗生素治療老鼠可以去除大部分的腸道細菌或在無菌條件下提高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時的抗體反應。
研究結果表明:在抗生素治療之前或期間疫苗接種可能會損害人類某些疫苗的抗體反應,對流感疫苗的免疫反應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來自腸道微生物的信號,證明腸道細菌對季節性流感和滅活脊髓灰質炎疫苗有強烈的免疫反應。這個結果可能也有助于解釋為什么某些疫苗引起的免疫力在世界各地有所不同。該發現有助于解釋為何人體對疫苗會有不同的反應,并找出能最大化疫苗效用的方法。
寄生在人體內的細菌(被統稱為微生物組)會影響到健康的方方面面,例如患肥胖癥的風險和食物過敏性。之前的研究已經顯示,微生物會影響免疫系統對感染的反應。
疫苗抗體反應中含有的免疫刺激物質(佐劑)不會受到腸道細菌缺乏的影響。例如,細菌對百白破疫苗不是關鍵影響因素。Pulendran說:“我們的結果表明,腸道微生物可以對人類免疫接種疫苗產生強大的影響,甚至引起疫苗免疫力降低,“這項研究的動力是先前研究分析關于人類接種流感疫苗的免疫反應,他的實驗室已經開創使用了“系統疫苗學”方法。
他和他的同事觀察人類的流感疫苗,有關基因編碼TLR5的表達,幾天后疫苗接種產生了強大的抗體應答反應。TLR5編碼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促使免疫細胞檢測胞鞭毛蛋白。這種蛋白質是細菌的組成部分。為什么與腸道細菌相互作用的接受器會和身體對病毒的反應有關系?該小組猜測,也許是因為B細胞(產生抗體的白血球)接收到了來自腸道的信號。
為了驗證這一猜想,研究人體在小鼠身上設計了一項新實驗。他們給三組小鼠注射了流感疫苗:一組轉基因小鼠缺乏TLR5基因,一組無菌小鼠體內無微生物,另一組小鼠在實驗前4周喝的水中添加了能消滅大多數微生物的抗生素。
接種疫苗7天后,三組小鼠血液中的特定疫苗抗體濃度都顯著降低——控制組小鼠相比約減少了8倍。實驗進行到第28天時,這種減少變得不再明顯,血液抗體水平開始回升。但在接種疫苗的第85天,當研究人員觀察缺乏TLR5基因的小鼠時,其抗體似乎又有所下降,意味著如果沒有細菌信號,流感疫苗的效果將會以更快速度減弱。
并未參與新研究的紐約威爾康乃爾醫學院免疫學家David Artis說:“我認為該研究有很深遠的意義。它讓我們注意到先前并未重視過的微生物。”Artis指出,工業化國家的居民比發展中國家的居民從流感疫苗中獲得了更多的保護,盡管這種現象可以部分解釋為他們微生物組的差異,但基因、飲食和以前的感染也在其中發揮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即使使用60℃高溫水洗程序清洗衣物,洗衣機仍無法清除潛在有害細菌,這一發現可能與抗生素耐藥性上升有關。近日,PLoSOne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受污染的織物可能成為持續數周的感染源,但研究......
近日,北京協和醫院肝臟外科副主任趙海濤主任醫師、楊曉波副主任醫師團隊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證實,對不可切除的肝細胞癌中晚期患者采取免疫聯合治療后,再實施手術,可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且治療的安全性良好。這一......
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了解到,該院研究員李漢杰團隊在人體外周神經系統內發現了小膠質細胞,刷新了過去科學界認為這種“免疫哨兵”只存在于大腦和脊髓的觀點,為進一步研究外周神經系統發育及相關......
水稻白葉枯病、番茄青枯病、獼猴桃潰瘍病……這些細菌性病害會引發作物葉斑、枯萎、腐爛,嚴重時可造成作物絕收。然而,傳統抗細菌農藥不僅種類匱乏,而且大多采用銅制劑和抗生素等方式“無差別殺菌”,對環境并不友......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劉杰、研究員駱菲菲團隊,揭示了STING激動劑誘導單核細胞內源性PD-L1介導免疫抑制的全新機制,并提出通過STING信號重編程提升治療療效的新策略。3月10日,相關研究發表于......
近日,東北農業大學單安山教授團隊成功構建了兼具抗菌活性和細胞穿透活性的“雙功能”自組裝納米抗菌肽用于對抗細胞內細菌,相關成果發表在《先進科學》上。“雙功能”自組裝納米抗菌肽的性能。東北農業大學供圖隨著......
最近,臺灣著名影星徐熙媛在日本旅行時因流感去世引發全網關注。據統計,日本此輪流感感染逾950萬人。在美國,流感季也導致2400萬人感染,超過1.3萬人死亡。面對不斷變異的流感病毒,流感疫苗接種這道“防......
為什么被蚊子叮咬后,撓癢癢能帶來片刻的愉悅?通過小鼠實驗,科學家們發現:撓癢癢能激活一種免疫反應,有助于保護皮膚免受有害感染。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人們會覺得撓癢癢很滿足。近日,相關研究發表于《科學》。“......
在人類肉眼難以察覺的微觀世界中,微生物無處不在,它們之間的博弈與互動構成了復雜的生態系統網絡。鐵是微生物維持生存的必需元素,也是微生物之間的博弈互動所爭奪的核心稀缺資源。然而,微生物在鐵元素博弈中遵循......
2024年12月2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慢阻肺早期疾病演進相關機制和靶標發現”2024年度進展交流會在杭州召開。會議由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科學部主辦,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浙江大學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