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圖破解精神疾病復雜遺傳機制的科學家如今朝著這一目標邁出了重大一步。發表在本周出版的《自然》雜志上的一篇論文將108個遺傳位點與精神分裂癥聯系起來,其中大多數尚屬首次。在此基礎上,科學家通過大規模研究發現了一百多種與精神疾病有關的基因變異。這些變異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癥和躁郁癥的患病風險。這一發現為開發更有針對性的精神疾病防治方法帶來了希望。就在同一天,還有另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有人捐贈了6.5億美元用于提升精神疾病的研究。
慈善家Ted Stanley向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布羅德研究所的斯坦利精神病研究中心捐出了這筆巨款。該研究所表示,這一禮物是迄今為止對精神疾病研究的最大捐贈。該中心主任Steven Hyman表示:“這將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確保我們能夠完成一些雄心勃勃的長期計劃,同時承擔風險。”
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這篇論文是由精神疾病基因組學聯盟(PGC)完成的,該聯盟由80多所研究機構組成,其中也包括布羅德研究所。來自PGC的數百位研究人員采集了15萬人的樣本,其中有36989人曾被確診患有精神分裂癥。如此巨大的樣本量使得他們識別出128種與精神疾病有關的基因變異,并確認這些變異出現在108個遺傳位點(基因座)上——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會在這里與健康人的DNA序列產生差異。Hyman說:“這篇論文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基因組學是能夠成功的。”
并未參與該項研究的馬里蘭州貝塞斯達市國立心理衛生研究所(NIMH)主任Thomas Insel對此表示贊同:“在這一研究領域的歷史上,這是一個相當激動人心的時刻。”
許多遺傳變異看起來都很普通,因此很多人都會攜帶一些變異,但精神分裂癥患者卻有著更多的變異,而每一種變異都為最終罹患疾病的整體風險作出了少量的“貢獻”。這就使得在較小的樣本量中很難發現這些變異,從而也解釋了為什么PGC的合作是如此重要。Insel說:“如果你想要尋找共同的變異,你必須與一大幫朋友一起工作。”
巨大的樣本量還使得研究人員能夠開發出一種算法,以便計算每一種變異對于促成精神分裂癥的“危險評分”。Insel說,這將最終能夠用于預測誰有可能罹患這種疾病,或進一步證明一項靠不住的精神分裂癥診斷。他強調,NIMH可能很快就會投入更多的資金對此開展密集的遺傳分析。
在PGC論文所發現的108個遺傳位點中,有83個位點之前從未被識別。領導這項研究的英國卡迪夫大學精神病學家Michael O’Donovan指出,許多位點位于或靠近可能與精神分裂癥及其他精神疾病有關的基因。
研究發現,發生變異的這些基因主要與大腦中的化學信息傳遞、免疫系統等有關。例如一種會影響神經信號傳輸的“GRM3”基因變異,在人群中發生的比例約為二百分之一,存在這種變異的人患精神分裂癥、躁郁癥和酒精依賴等病的風險比常人高2至3倍。
該論文作者、倫敦大學學院的David Curtis教授說,這些新發現將加深科學界對精神疾病發病原因的理解,有利于探究遺傳因素在其中發揮何種作用,這將有助未來開發出新的防治方法。
研究人員舉例說,目前精神分裂癥的治療藥物只能通過影響大腦中的多巴胺發揮作用,但多巴胺并不是與神經信號傳輸有關的唯一化學物質,因此這種藥物的治療效果有限。如果能開發出基因治療藥物,調節與相關神經信號分子結合的受體,則有望大幅提高治療效果。
研究人員發現,一些位點還與涉及免疫系統的精神分裂癥編碼蛋白質有關,后者一直被懷疑在觸發這種疾病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角色。O’Donovan表示,盡管這種聯系很有趣,但它的重要性尚不清楚。
這篇論文的聯合作者、紐約市西奈山醫學院精神病遺傳學家Pamela Sklar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證明,表明許多遺傳因素都與精神分裂癥有關。”他說:“這對之前的工作是一個提示,但它已經到達了新的水平。”
O’Donovan表示,PGC打算明年將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樣本量再擴大1倍,這將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發現更多的遺傳變異。
研究人員同時打算擴大包括DNA在內的來自全球的數據量。當前的樣本主要來自于北歐人。Hyman說:“我們要確保全球健康公平,我們并不要開發僅僅針對世界人口的一個子集的治療方法。”
花器官作為有花植物的重要繁殖系統,是物種形成與多樣化的關鍵。在人類對植物馴化栽培和育種過程中,花器官數量決定其產量、品質及育種成敗。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屬于芍藥科芍藥屬植物,......
阿爾茨海默病(AD)是老年神經退行性疾病。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發展受多種遺傳因素的影響。目前,基于大規模病人-對照人群的遺傳學研究,特別是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已鑒定到近百個可靠的AD遺傳風險相......
5月6日,記者從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獲悉,中科院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對該園申報的《中科院科學家精神基地申報方案》進行了審核,認為該基地基本符合建設條件,批復同意基地掛牌“中科院弘揚科學家精神示范......
新冠病毒奧密克戎突變株自2021年11月橫空出世以來便以高突變、高傳播速率為人所熟知,并迅速成為全球各國新冠病毒感染的優勢變異株,儼然成為今天的新冠病毒的代名詞。奧密克戎的高突變所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免......
Omicron變異病毒正在全球掀起另一波腥風血雨,國內疫情升溫,多城遭重新封鎖,回國航班被砍;韓國高峰未至;日本更慘,多個毒株輪番上陣,病毒猶如野火燎原;英國感染死亡人數雙雙上升,亞歐大陸再次亮起紅燈......
3月28日,《自然—醫學》發表了兩篇關于大規模癌癥患者的精神健康研究論文。其中,一項研究發現確診患有精神疾病的癌癥患者有更高的死亡率,并且與其他癌癥患者相比有更高的自我傷害風險。第二篇論文發現,癌癥患......
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直屬事業單位,主要承擔心理健康、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的防治研究,以及相關國際交流合作。根據工作需要,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公開招聘3名內設機......
什么是科學家精神?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2019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第一次對科學家精神做出了全面概括。科學家精神是我國科學界寶貴的精神財......
今天(8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結束后,今年全國兩會第二場“部長通道”再次開啟。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介紹了疫情防控期間科技部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提供的科技保障。同時他提到,對......
當地時間8日,德國聯邦衛生部長勞特巴赫與德國聯邦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長威勒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對該國最新的疫情情況進行通報。勞特巴赫對疫情形勢的惡化感到擔憂,并警告可能出現新的病毒突變。勞特巴......